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網絡的圖片

克,漢語通用規範一級漢字(常用字) ,拼音 kè ,最早見於甲骨文 。

本義是戰勝,後引申為能力超強,勝任,完成等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克

拼音; kè

部首; 十

部外筆畫; 5

總筆畫; 7

五筆86&98; dqb

倉頡; jrhu

筆順編號; 1225135

四角號碼; 40212

鄭碼; edjr

統一漢字; 基本區 U+514B

字級; 一級

平水韻; 十三職 入聲

字源演變

克,會意字。甲骨文作"圖1",金文作,像甲冑(兜鍪、頭盔)之形。在古代"胄"往往是戰利品,金文(圖21)簋有"俘戎兵、盾、矛、戈、弓、箙、矢、裨胄"等語(《集成》8.4322),有時"胄"還可以作為首級的替代品。所以就以此表示"戰勝"之義。這就是"克"字的本義。

何尊:"唯武王既克大邑商。"(《集成》11.6014)春秋金文或作"圖9",與秦漢文字較為接近。古代作戰都需要強大的武力,故也以"克"字指稱能力超強。

甲骨文就是用的"能夠"之義:"癸卯卜,其克,捷周。"(《合集》20508)《說文》:"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凡克之屬皆從克。

古文克。圖15,亦古文克。"所從字形雖有訛變,但其義訓可從。徐鍇系傳:"肩者,任也。……任者,又負荷之名也。與人肩膊之'肩'義通。故此字亦微象'肩'字之上也。能勝此物謂之克,故亦象刻木也。""刻"亦為溪紐、職部字,與"克"聲音相同,故《說文》用為聲訓。

在金文中"克"多用為"勝任"、"能夠"之義。़�鍾:"克明厥心。"(《集成》1.247)又引申為"完成"之義。《春秋·宣公八年》:"日中而克葬。"杜預注:"克,成也。

"也引申為"克服"、"克制"之義。《論語·顏淵》:"克己復禮。"用為"剋期"、"克日"等"約定"義的"克"實際上是"刻"字的假借。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凡克之屬皆從克。ࠅ�,古文克。

說文解字注; 肩也。

《周頌》傳曰:"仔肩,克也。"人部曰:"仔,克也。"此曰:"克,肩也。"然則《周頌》"仔肩",絫言之。毛謂二字皆訓克也。肩謂任,任事以肩,故任謂之肩,亦謂之克。《釋詁》雲:"肩,克也。"又曰:"肩,勝也。"鄭箋雲:"仔肩,任也"。許雲:"勝,任也。任,保也。保,當也。"凡物壓於上謂之克。今蘇常俗語如是。《釋言》曰:"克,能也。"其引伸之義。《左傳》曰:"凡師得儁曰克",於"鄭伯克段於鄢"曰:"如二君,故曰克。"卽得儁之說也。穀梁曰:"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此《釋言》之說也。《公羊》曰。克之者何。殺之也。此以相勝為義。《大雅》毛傳雲:"掊克,自伐而好勝人也。"俗作克。象屋下刻木之形。上象屋,下象刻木彔彔形。木堅而安居屋下栔刻之,能事之意也,相勝之意也。苦得切,一部。刻、克疊韻。凡克之屬皆從克。

康熙字典 古文:ࠧ�ࡱ�ࠅ�ࠅ�ࠧ�

《廣韻》苦得切。《集韻》《韻會》《正韻》乞得切。ࠀ�音刻。《說文》:肩也。徐曰:肩,任也。任者,又負荷之名也。能勝此物謂之克也。《易·大有》:公用享於天子,小人弗克。

又《玉篇》:勝也。《書·洪範》:沉潛剛克高明柔克。

又《爾雅·釋言》:克,能也。《書·康誥》:克明峻德。

又《揚子·法言》:勝己之私謂之克。《論語》:克已復禮為仁。

又《春秋·隱元年》:鄭伯克段於鄢。《公羊傳》:克之者何,殺之也。

又《左傳·莊十一年》:得儁曰克。

又忌刻。《韻會》:勝心也。《左傳·僖九年》:不忌不克。《集韻》:通作克。

方言集匯

◎ 贛語:kek5

◎ 客家話:[客英字典] ket7 kiet7 [海陸腔] kiet7 [梅縣腔] ket7 [台灣四縣腔] kiet7 [客語拼音字彙] ked5 [東莞腔] ket7 [寶安腔] ket7 [陸豐腔] ket7

◎ 粵語:haak1 hak1

◎ 潮州話:kiog4(khiok) kag4(khak)[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