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危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克里米亞事件 |
本名 克里米亞事件 發生地點 克里米亞 公投日期 2014年3月16日 正式入俄日期 2014年3月21日 所屬體系 烏克蘭危機 |
克里米亞事件,又稱克里米亞危機:指2014年3月烏克蘭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併入俄羅斯聯邦。自2014年3月18日後,俄羅斯事實上接管了該領土,建立了克里米亞聯邦管區,下設兩個聯邦主體,即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 [1]
事件背景
數年來,克里米亞局勢動盪不安,嚴重威脅着烏克蘭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影響着烏俄關係的順利發展,是困擾烏克蘭的難題之一。這期間,烏克蘭政府一直在尋求解決克里米亞問題,但收效不大。克里米亞的分離主義愈演愈烈。1995年3月,烏克蘭中央為加強對克里米亞的控制,防止「發生原蘇聯很多動亂地區出現的情況」,先後廢除克里米亞憲法和撤銷克里米亞總統設置,並下令將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政府置於烏克蘭中央政府的直接領導之下。克里米亞的局勢再度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
動盪不安的政治局勢
克里米亞半島位於烏克蘭南部,瀕臨黑海和亞速海,是前蘇聯走向歐洲和世界的海上通道,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歷史上,克里米亞曾是俄羅斯的領土。1783年併入俄羅斯版圖,1954年以前一直受俄羅斯管轄。1954年2月,當時的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通過決議,將克里米亞劃歸烏克蘭管轄,1991年蘇聯解體後,克里米亞以自治共和國的身份加入烏克蘭,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
俄羅斯議會曾於1992年5月21日單方面通過關於廢除1954年2月決議的決定,1993年5月9日又通過關於收回克里米亞的重要海軍基地城市塞瓦斯托波爾市的法令。烏克蘭總統、議會和中央政府均指責俄議會的作法是干涉烏克蘭的內政;一再重申克里米亞是烏克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雖然俄方不便公開向烏克蘭提出領土要求,但也不願放棄對克里米亞的控制權。俄議會中有一部分人一有機會就對克里米亞提出領土要求,這對俄總統和政府的立場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在烏俄分割黑海艦隊的談判中,俄方始終堅持俄海軍單獨駐守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市。俄方對克里米亞的態度得到了克里米亞親俄分離集團的響應,他們依仗俄議會中的支持力量,與烏克蘭中央抗衡,自行其事,令烏克蘭中央感到十分棘手。
克里米亞是以俄羅斯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主張回歸俄羅斯的分離集團活躍,對烏克蘭的民族政策十分敏感,這是導致克里米亞政局動盪不安的癥結所在,在克里米亞的人口構成中,俄羅斯族人占一半以上,烏克蘭人是少數民族,因此,俄羅斯的文化影響一直占主導地位,絕大多數居民只講俄語,聽俄羅斯廣播,看俄羅斯的電視,僅有7%~9%的克里米亞人看基輔電視台的節目。克里米亞發行的俄文報刊比烏克蘭文多20倍。
克里米亞居民對烏克蘭領導人的不滿情緒在克里米亞親俄派的鼓動下,演變成一股回歸俄羅斯或者獨立的潮流,分離運動愈演愈烈。1992年,克里米亞議會通過獨立法令和克里米亞憲法,後在烏克蘭議會,總統和政府的三方壓力下,克方作出讓步,1993年克里米亞俄族人提出脫離烏克蘭問題; 1994年1月,親俄派代表梅什科夫打着獨立、回歸俄羅斯、抵制「烏克蘭化」的旗幟,當選克里米亞首任總統,並實行與烏克蘭中央相抗衡的政策。
另外,1944年,被斯大林政府以「同希特勒占領者相勾結」的罪名強迫遷居他鄉的克里米亞韃靼人在烏克蘭獨立以後大批返回克里米亞。2014年,約20萬韃靼人散居在克里米亞周圍的自建住房裡,這無疑是引起克里米亞社會進一步動亂的隱患.同時,他們與俄羅斯人的矛盾甚深,使這一地區的民族關係更加複雜化。
克里米亞領導層矛盾激化,政權機構無法正常運轉。克里米亞曾更替5屆政府,無一屆政府能夠真正開展治理半島的工作。尤其是1994年1月梅什科夫任克里米亞總統以後,不斷加強總統權力,引起克里米亞議會的不滿,雙方矛盾加劇。2014年9月,總統和議會在任命行政領導人問題上發生分岐,議會為遏制總統權力,通過修改《克里米亞政府法》,將克政府權力置於議會領導之下,總統認為議會的行動是一場政變,並指責議會受黑社會操縱,宣布解散議會,成立憲法委員會,後因克里米亞議會得到了烏克蘭議會的支持及克里米亞總統衛隊倒向議會,梅什科夫敗北。實際上,議會已把總統架空。
2014年1月,梅什科夫復出,繼續與議會對立,指責議會是黑社會犯罪集團的同夥,妨礙他治理克里米亞,致使半島的經濟一壞再壞,並再次向克里米亞居民許諾實行雙重國籍和盧布區,希望選民支持他奪回權力。
持續惡化的經濟形勢
經濟和生存環境的持續惡化,是引起克里米亞動盪的直接原因。由於歷史上克里米亞曾先後隸屬於俄羅斯和烏克蘭,所以克里米亞的經濟生活和生存條件均高度依賴於俄烏兩國,這是克里米亞經濟的一大特點。
克里米亞經濟的支柱行業是軍工產業、旅遊業和農業。
①軍工產業。克里米亞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條件優越,有眾多的深水良港,曾是前蘇聯的軍工造船基地。在克里米亞的刻蘇、費奧多西亞、塞瓦斯托波爾等地均建有大型造船廠,在辛菲羅波爾設有無線電廠。 據統計,克里米亞幾乎有一半居民從事軍工造船行業。這一行業具有非常高水平的專業化和一體化生產,近70%配套產品來自俄聯邦和前蘇聯其他共和國。蘇聯解體以後,軍工生產萎縮,這些企業陷入困境,加之一體化生產的經濟體制被打破,新的經濟關係沒能及時建立,這對克里米亞經濟是致命性的打擊。在這種情況下,烏克蘭和克里米亞的領導人均未拿出行之有效的經濟轉軌方案,致使克里米亞經濟連年滑坡。
1994年,克里米亞的工業生產下降27%。1995年1、2月,工業生產下降30.1%,超過了烏克蘭全國下降水平14.1%,島內有76.2%的工業公業減產。
②旅遊業。克里米亞是著名的療養旅遊聖地。旅遊業曾是克里米亞財政收人的主要來源之一,克里米亞每月財政收入的35%由旅遊業提供。為發展該地區的旅遊業,前蘇聯各加盟共和國每年向克里米亞大量投資,其中俄羅斯的投資占總投資額的45%,烏克蘭占30%,其他各加盟共和國占25%。經過多年的建設,克里米亞的旅遊服務設施齊備,所建賓館飯店可同時接待數百萬名遊客。
烏克蘭獨立以後,經濟困難,對克里米亞的財政投入急劇減少,加上克政局不穩,經濟惡化,嚴重影響了旅遊業的發展。據烏方報道,1993年到克里米亞來休假的人數比兩年前減少10倍,1994年只接待了往年遊客的1/4。
③農業。克里米亞的農業生產分為兩部分,一是為當地居民和旅遊人員生產食品,二是生產外銷產品。
如在蘇聯時期,克里米亞每年向俄出售30%的葡萄、40%的葡萄產品,37%的其他水果和罐頭食品,向烏克蘭出售上述產品分別為17%、20%、20%。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克里米亞的經濟具有較強的依賴性,是蘇聯一體化經濟制度的產物,其獨立生存能力很弱,很難承受蘇聯解體所帶來的巨大衝擊。
目前,克里米亞農業急劇萎縮,所生產的食品只能滿足克里米亞城市居民需要的30--35%,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已降至烏克蘭境內的最低水平。伴隨着生產大幅度下降而來的是大批人失業,目前,克里米亞的失業人數高達11萬人。大批失業閒散人員造成社會犯罪率上升,社會秩序混亂。經濟惡化,政府財政困難。
1994年第一季度,克政府僅湊到4070億庫邦,而政府預算需要7000億庫邦,同時,還有載能體欠債4060億庫邦。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梅什科夫政府一上任就迫不得已把麵包,牛奶等食品的價格上調2—3倍。對於克里米亞居民來說,比經濟危機更為嚴重的情況是飲用水危機。
1994年,島內持續乾旱,嚴重缺水,許多地方的老百姓靠烏克蘭政府用水車從內地拉水度日,半島居民的飲用水定量供應,同時大範圍內流行霍亂。顯然,克里米亞只有依靠烏克蘭才能解決淡水供應問題。不容置疑,烏克蘭在管轄克里米亞的四十多年中,為解決飲用水問題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將第聶伯河的淡水引入克里米亞。從某種意義上說,克里米亞的生存依靠烏克蘭。
烏克蘭對克里米亞問題的對策
如何解決克里米亞問題,烏克蘭中央從一開始就態度明確,這就是 ①決不允許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克里米亞是烏克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關係到烏克蘭生死存亡的大問題,稍有鬆動,可能會觸發散居在烏克蘭工業發達的東部地區的俄族人的分離運動,其後果十分嚴重。在這項原則問題上,烏克蘭政府寸步不讓,包括不能讓克里米亞實行雙重國籍。 同時,烏克蘭為捍衛自己的領土完整,開展了積極的外交活動。目前,西方國家均己明確表示支持烏克蘭對克里米亞所持的立場。 ②明確指出中央法律高於克里米亞法律,堅持要求克里米亞限期修改克里米亞憲法和法律中與烏克蘭憲法和法律不相符的條款。 ③允許克里米亞成為自由經濟區,建立自己的財政體系。但是,克里米亞和烏克蘭應有統一的武裝力量,海關和貨幣——信貸體系,從而否定了克里米亞提出的實行盧布區的要求。 ④為防止克里米亞局勢失控,烏克蘭一直向克里米亞派總統代表和內務部隊常駐,並設有安全機構,但是上述措施並沒有奏效。
克里米亞堅持要與烏克蘭的關係建立在條約和協定的基礎上,或者是實行邦聯制。依仗俄羅斯的支持,克里米亞自行其事,在諸多問題上與烏克蘭抗衡。
1992年5月克議會通過獨立法,後在烏中央的壓力下,在8月通過的克里米亞憲法中重申克里米亞是「烏克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之後,克議會又通過總統法和總統選舉法。1994年1月,克里米亞違反烏克蘭憲法舉行大選,親俄羅斯人士梅什科夫總統當局加快分離步伐。1995年2月,塞瓦斯托波爾市政府與俄聯邦國家機關的領導人達成協議,塞市政府將與莫斯科政府建立直接聯繫以得到財政撥款。克里米亞議會要求葉利欽向塞瓦斯托波爾市和率菲羅波爾市設俄領事館,以解決克里米亞人的國籍問題。
不久,克里米亞議會不顧烏克蘭與克里米亞1944年4月達成的財產分割決議,單方面宣布克里米亞境內的近200項屬於烏克蘭的財產歸克里米亞所有,聲稱這將有利於解決克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經濟自主權問題。對克里米亞的上述活動,烏克蘭方面一直採取寬容的態度,烏克蘭吸取了俄羅斯車臣事件的教訓,借克里米亞陷入政權危機的機會,才下決心果斷解決克里米亞問題。
2014年3月17日,烏克蘭議會通過決議廢除克里米亞1992年通過的克里米亞憲法,克里米亞總統法和總統選舉法等7項法律,撤銷克里米亞總統設置,解除梅什科夫的克里米亞總統職務,停止對克里米亞總統機構和根據與烏克蘭憲法和法律相矛盾的法律決議建立的行政機構的撥款,並委託總檢查長對克里米亞總統梅什科夫的侵權行為進行刑事調查。烏克蘭議會還通過了《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法》。
在這項法律中,明確規定了烏克蘭和克里米亞長期爭執不下的幾個問題。
①克里米亞的地位。該法第l條明確規定「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是烏克蘭版圖內的一個行政區或自治單位,存在於前克里米亞州地域範圍內」。 ②克里米亞議會的權力。克里米亞憲法是烏克蘭法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能同烏克蘭憲法相牴觸。克里米亞議會制定的克里米亞基本法以及對該法的修改需得到烏克蘭議會批准後才有效力。 ③克里米亞與其他國家的機構和國際組織的關係。克里米亞只能在經濟,環境保護和文化合作里等領域進行對外交流活動。 ④塞瓦斯托波爾市的地位。該市是烏克蘭中央的直轄市,不屬於克里米亞共和國,其地位由烏克蘭法律確定。
克議會不顧上述法律中規定的組建克里米亞政府的權力歸中央的條款,於3月22日解除克總理弗蘭丘克的職務,任命德羅博羅夫為新總理。弗蘭丘克拒絕辭職,致使克里米亞出現雙重政府並存的局面。 針對這—局勢,3月31日,烏克蘭總統庫奇馬頒布總統令,由烏克蘭中央政府直接輔導克里米亞自治共和國政府,克里米亞政府總理由烏克蘭總統根據克里米亞議會主席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員則由烏克蘭政府根據克里米亞總理提名任命。
命令特別強調,改歸烏克蘭中央政府直接領導的克里米亞政府,是指以前存在的政府。這實際否定了克里米亞3月22日解除總理弗蘭丘克職務的命令。輿論界認為,上述兩項強硬措施,實際上已取消了克里米亞共和國的自治權。這表明烏克蘭解決克里米亞問題的決心,從而達到明確中央與地方關係,消除分離主義的目的。 難以解決克里米亞問題
烏克蘭敢於對克里米亞採取果斷措施是由如下因素促成的。
①烏俄關係有所改善,這是烏克蘭解決克里米亞問題的前提條件。因為克里米亞問題直接牽扯到俄羅斯,是烏俄關係中的敏感問題。克里米亞議會議長采科夫曾形象地說,克里米亞即是烏克蘭和俄羅斯之間的「友誼橋樑」,亦是他們之間的「地雷,可以毀掉烏俄之間的友誼」。
儘管烏俄之間在一些重大問題上存在着嚴重分歧,但兩國之間也有許多共同利益,烏克蘭在能源、市場、安全等關係到國家前途的眾多方面均有求於俄羅斯。因此,烏克蘭在解決克里米亞問題時—直比較謹慎,不希望克里米亞問題影響烏俄關係,特別是庫奇馬任烏克蘭總統以後,在對俄政策上,一改前任總統克拉夫丘克的強硬政策,採取溫和政策,主張恢復同俄羅斯的經濟和文化聯繫,同俄建立戰略關係,烏俄關係有所改善。
烏俄兩國副總理草簽了烏俄雙邊友好合作條約,條約中明確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一部分。兩國還就能源外債問題達成協議,俄方同意烏克蘭延期償還所欠能源債務。烏俄就黑海艦隊的駐泊地問題的談判已取得一定的進展,兩國已就建立國際航空發動機集團達成協議。
②俄羅斯同樣不希望克里米亞問題影響俄烏關係。當俄烏關係處於低谷時,克里米亞曾是俄壓烏讓步的法碼,俄議會多次對克里米亞提出領土要求,目前,俄領導人希望加強烏俄關係,維護俄羅斯的世界大國地位,抵制北約東進,保護俄羅斯在黑海地區的傳統利益。俄要達到上述目標,烏克蘭是必不可少的合作夥伴。烏克蘭地處黑海,一直是前蘇聯通往地中海和太平洋地區的唯一水上通道,原蘇外貿總量的60%都是通過黑海運出。
所以,俄羅斯對克里米亞議會請求俄幫助的要求基本上進行低調處理。俄議會下院副議長米.米丘科夫說,這完全應由烏克蘭來解決它與克里米亞的分歧,雖然俄在克里米亞有一系列利益,但是我們現在並且將來仍將繼續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和現在的邊界。俄國家杜馬主席雷布金也認為克里米亞問題是烏克蘭的內政。俄總統葉利欽持同一立場。
俄第一副總理索斯科韋茨3月20日訪問基輔時明確指出,烏克蘭對克里米亞採取的措施「絲毫不應當妨礙烏俄談判進程,這是烏克蘭的內部事務」。克里米亞局勢的穩定符合俄羅斯的國家利益,有助於俄與黑海沿岸各國順利發展經貿合作,其中包括俄羅斯一些地區和克里米亞的合作,這對俄羅斯鞏固其在黑海地區的國家利益至關重要。
③島上居民態度轉變。克里米亞居民曾希望通過烏克蘭獨立過上好日子,幻想破滅以後又希望通過自身獨立,與俄密切聯繫改變生活狀況,但生活越來越艱難。他們對現領導人失去了信心。克居民在經歷了94年夏秋的霍亂流行,乾旱和飲用水危機等災難以後,更多地希望中央加強控制,結束動盪局勢,擺脫經濟危機。
克里米亞半島的少數民族,如克韃靼人等均反對克里米亞脫離烏克蘭,希望烏中央親自治理半島。烏議會的決定和庫奇馬的總統令也得到了克里米亞地方蘇維埃領導人的支持。這些正是烏克蘭採取兩項強硬措施未在克里米亞引起動亂的原因所在。
當前,對烏克蘭解決克里米亞問題也存在一些明顯的不利因素。
一是來自克里米亞議會的阻力,克議會一方面抵制烏克蘭的決議.威脅要就克里米亞的地位問題舉行全民公決,另一方面由克里米亞議會主席采科夫率隊到俄羅斯杜馬遊說,爭取俄羅斯的支持。對於克議會的作法,烏克蘭總統庫奇馬曾明確表示,如果克議會繼續激化局勢,他將解散克里米亞議會。
二是來自克里米亞總統梅什科夫及其支持者的阻力。以克里米亞「俄羅斯黨」為代表的這部分力量堅決反對烏議會和庫奇馬總統對克里米亞採取的措施,並在首都辛菲羅波爾舉行示威遊行,譴責庫奇馬的政策,要求弗蘭丘克領導的克里米亞政府辭職,呼籲克里米亞人支持被烏克蘭議會廢除的憲法。
梅什科夫和科夫均在集會上講話,號召公民進行「不服從現政權的活動」。參加示威遊行,集會的約有1萬人,這些人一致表示「克里米亞過去是,現在仍然是俄羅斯的領土」,「塞瓦斯托波爾過去和現在都是俄羅斯的城市」。
三是烏克蘭至今還沒有一套有效的辦法保證議會決議和總統令在克里米亞貫徹執行。烏方固然可以用停止撥款的手段強迫克方執行烏的決定,但能否奏效令人懷疑。梅什科夫早就聲明,克里米亞有不列入中央預算的資金。
四是來自俄羅斯議會的壓力。雖然俄議會中的大多數議員態度較謹慎,但仍有一部分人要求俄領導人干涉克里米亞,如以俄國家杜馬獨聯體事務和僑胞聯絡委員會主席扎圖林為代表的一部分人主張烏克蘭同克里米亞簽約以後,俄再同烏克蘭簽訂友好條約。
在議會的壓力下,俄總統和政府在繼續堅持克里米亞問題是烏內部事物這一基本立場和謹慎態度的同時,表示俄在半島上「有着重要的利益」,所以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命運「不能漠不關心」。俄總統葉利欽已明確說,俄只有在確信烏克蘭與克里米亞之間的相互關係無損於克里米亞人的利益以後,才能簽署兩國「重大政治文件」。
五是來自克里米亞自身經濟下降的壓力。正如烏總統庫奇馬所說,解決克里米亞問題的主要出路在於穩定和發展經濟。烏克蘭政府已撥款1.1萬億烏克蘭庫邦用於實現1995年穩定半島社會經濟形勢綱要,並向克里米亞受災農業企業提供1千億庫邦的援助。烏政府還準備進一步提供經濟援助解決半島的飲用水問題。
但烏克蘭在自身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也很難投入大量資金全面解決克烏米亞的經濟問題。克里米亞的經濟復甦有賴於烏克蘭經濟好轉和烏俄經濟合作的順利進行,這些都不是在近期能夠解決的問題。 六是來自克里米亞內部矛盾的壓力,克議會和總統,議會和政府之間的矛盾錯綜複雜,至今沒有協調好。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各種政治力量相對抗,黑社會活動猖獗,俄族人與克里米亞韃靼人之間存有芥蒂,分離運動仍有市場。
這些都增加了烏克蘭解決克里米亞問題的難度。克里米亞問題在近期內仍是擺在烏克蘭面前的—大難題。
事件經過
2014年3月1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克里姆林宮與克里米亞議會主席、塞瓦斯托波爾簽署關於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加入俄羅斯的協議。簽字儀式結束後奏響俄羅斯國歌。條約規定,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自18日起,各以聯邦主體身份加入俄羅斯。規定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地位及邊界等細節的憲法草案將由普京簽署後正式生效。屆時,克里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併入俄羅斯的法律程序將全部完成。
2014年3月20日,俄羅斯國家杜馬(議會下院)批准通過了克里米亞入俄條約和相關憲法草案。
2014年3月21日,俄聯邦委員會通過一份針對美歐制裁俄羅斯的聲明。聲明說,美國和歐盟對俄羅斯部分公職人員實行制裁,這是空前的「政治訛詐」,是懲罰俄羅斯獨立對外方針的嘗試。
2014年3月21日下午,俄羅斯上議院正式通過克里米亞入俄條約。
北京時間2014年3月21日晚7點30分,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正式簽署了克里米亞入俄條約。相關法律文件將在22日俄官方報紙「俄羅斯報」上公布,並正式產生法律效力。
2014年3月21日,烏克蘭和歐洲聯盟領導人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補簽」聯繫國協定政治部分條款,為烏克蘭更加融入西方陣營邁出重要一步。幾小時後,歐盟宣布向烏克蘭追加約14億美元援助金。烏克蘭通訊社援引亞采紐克的話報道:「歐盟決定把對烏援助金額從6.1億歐元(約合8.42億美元)增至16.1億歐元(22億美元)。超過20億美元將轉入烏克蘭政府的賬戶,從而幫助穩定烏克蘭經濟局勢。」
事件影響
克里米亞問題持續發酵,俄羅斯與美歐關係走勢備受關注,雙方陷入「新冷戰」狀態的說法甚囂塵上。分析人士指出,儘管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對抗升級,但由於俄與西方經濟聯繫緊密,因此雙方恐難以徹底撕破臉皮,預計將維持斗而不破的局面。
歐盟:騎虎難下
歐盟春季峰會20日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舉行,歐盟公布了加大對俄制裁的兩大舉措:一是增加12名制裁對象,二是取消歐盟-俄羅斯峰會。與美國不同,歐盟與俄羅斯存在較為密切的經濟聯繫,深知在對俄揮舞制裁大棒的同時,也定會危及自身經濟利益,因此在對俄制裁時難免有所顧忌。此外,歐盟內部也非鐵板一塊。歐洲議會社會民主黨團主席漢內斯·斯沃博達20日警告歐盟領導人不要引發與俄羅斯的貿易戰。斯沃博達說:「歐洲還未走出經濟危機,需要出口。」
美國:選項有限
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20日宣布對俄羅斯實施新一輪制裁。美國當局明白,通過制裁俄羅斯來挽回克里米亞局勢已過時。美方官員私下裡也對美國媒體承認,讓俄羅斯放鬆對克里米亞控制的可能性很小,現在美國只能盡力阻止俄羅斯在烏克蘭其他地區採取進一步行動。
俄羅斯:立場不變
俄羅斯外交部副部長謝爾蓋·里亞布科夫20日在接受國際文傳電訊社採訪時表示,如果美國採取進一步措施,那麼俄羅斯也可能採取「非對稱」措施作為回應。
俄羅斯著名政論雜誌《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總編輯盧基揚諾夫認為,雖然美歐已經對俄羅斯採取了制裁,但莫斯科不打算改變自己的立場。
俄羅斯政治研究所所長謝爾蓋馬爾科夫認為,受烏克蘭危機影響目前俄美關係水平降至上世紀古巴導彈危機以來的最低點。俄美之間的對抗可能會觸發新一輪「冷戰」,然而鑑於俄美之間數十億美元的經濟利益,這種「冷戰」更有可能是地緣政治上的,而非意識形態上的。
俄烏美歐在克里米亞的得與失
從烏克蘭危機開始,克里米亞就已經成了一個意識形態的決戰場。一邊是充滿不確定性的烏克蘭及其背後的西歐社會模式,另一邊是強硬的俄羅斯。在3月16日這場被稱為「決定命運的最後攤牌」的公投之後,不論是克里米亞本身,還是介入其中的俄羅斯、烏克蘭及美歐,都不是一個簡單的得與失。
就克里米亞而言,加入俄羅斯聯邦,當地經濟與民眾將從中受益,多數居民將會士氣高漲,因為離開了紛爭的烏克蘭局勢,傍上俄羅斯,克里米亞很可能會有全新的發展,而農業與旅遊將會成為支柱。不過,克里米亞人暫時還得做好過「苦日子」的準備,因為當地的電力、水和其他能源全部由烏克蘭提供,「脫烏入俄」後,當地人將可能因缺水斷電而生活困難。
對於俄羅斯而言,派軍隊入克里米亞、支持入俄公投,確實有所「得」。首先由於克里米亞的回歸,俄羅斯不僅保護了南部的戰略要地,俄國內也將更加團結,普京的支持率將與民眾的愛國情懷一起增長。愛國主義高潮不僅將席捲愛國選民,還會衝擊部分自由派選民。反對派的「沼澤運動」將進一步削弱,選舉將對執政黨更加有利。俄羅斯政治學家在評論收回克里米亞的利弊得失時甚至認為,如果俄羅斯能重新擁有塞瓦斯托波爾(註:烏克蘭直轄市,俄黑海艦隊司令部所在地),那麼國內「憤怒的公民」將會原諒普京總統的一切。
俄羅斯雖得到了克里米亞,卻很可能會徹底失去整個烏克蘭。如果烏克蘭加入北約,其後果將是俄羅斯不願也無法承受的。此外,烏克蘭工業能力相當可觀,農業潛力也不容忽視,而巨大的頁岩氣和頁岩油儲量以及其與殼牌公司、雪佛龍公司的合作協議,預示着烏克蘭很可能將在2020年前後實現能源自足,從而擺脫俄羅斯通過天然氣和石油供給對烏克蘭的鉗制。
從地緣政治方面看,烏克蘭加入北約,俄羅斯的南部邊境將失去掩護。近年來,俄羅斯一直重視北極方向的軍事存在,如今一旦烏克蘭被排除在俄羅斯的利益圈之外,俄羅斯南部邊境的安危便必須納入莫斯科的籌劃之內。如果保不住整個烏克蘭,至少也要保住克里米亞,因為這裡歷來是一個易守難攻的軍事戰略要塞,是俄羅斯確保南部安全的重要地區。不論是蘇聯在此建立龐大的黑海艦隊和戰略設施,還是普京此番派兵閃電般控制克里米亞,都是出於這一考慮。
歐盟向烏克蘭提供夥伴關係,將與俄羅斯完全不同的歐盟社會模式推到了俄邊境,如果普京任由其發展,未來將越來越難以抑制俄羅斯內部不斷壯大的反對浪潮,這無疑將阻礙甚至斷送普京復興俄羅斯的勃勃雄心。因而,動用一切可能的手段阻止烏克蘭「擁抱」歐盟是克里姆林宮保護自身政治體系的第一道防線。不論是之前運用能源手段警告亞美尼亞,還是此次出兵促克里米亞入俄,普京的用意都是如出一轍。 對於烏克蘭而言,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帶來的最直接後果是失去了一個自治共和國,一個戰略要塞,並與俄羅斯「正面決裂」。更深層次的影響是,在美歐與俄羅斯兩大陣營之間選邊站,將使烏克蘭變得更加不穩定。這就像2008年格魯吉亞的親歐路線使其失去了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如今倒向歐盟的烏克蘭也可能將面臨再次分裂的危險。
事實上,本月8日,親俄民眾在頓涅茨克、哈爾科夫、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等多座烏克蘭東部城市集會,要求仿效克里米亞,就是否脫烏入俄舉行公民投票。烏克蘭也有所得。為了克里米亞,烏克蘭雖與俄羅斯「徹底決裂」,但卻很可能就此獲得美國與歐洲的完全庇護。這不僅將滿足烏克蘭人的意識形態訴求,更可能挽救瀕臨災難的國家經濟。
2013年第三季度,烏克蘭經濟陷入衰退,財政形勢異常嚴峻。此次,烏克蘭「叫板」俄羅斯後,美國已宣布向烏提供10億美元的貸款,並派出金融專家援助;歐盟也公布了對烏克蘭中短期經濟援助計劃,總金額超過110億歐元(約合150億美元),而這些正是烏政府急需的「救命錢」。
此外,烏克蘭急切入歐還因為歐盟將向其提供一個不斷發展的大市場,而這恰是俄羅斯無法滿足的。儘管美國、歐洲是此次烏克蘭危機的關鍵角色,但卻沒有收穫預想的成果。俄羅斯派軍入克里米亞搞「沉默控制」,克里米亞公投「民主入俄」,對此,美、歐除了不斷警告、威脅將讓俄羅斯付出代價外,似乎並沒有太有效的反制措施,甚至歐盟還對俄羅斯為恐嚇烏克蘭而採取的報復性一擊顯然有些措手不及,而其之前高歌猛進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備受考驗。
另一方面,面對一心倒向美歐的烏克蘭和其提出的下一步請求,美歐似乎也顯得不知所措。此外,因為此次克里米亞危機,美歐與俄羅斯都還得再次承受「不和」的代價,雙方的「不配合」甚至對抗往遠了說有可能引發新一輪「冷戰」;往近了說,將使一系列全球性議題的解決因此受阻甚至擱淺,比如敘利亞危機、伊朗核危機,又或是全球氣候問題應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