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克里米雅–剛果出血熱(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簡稱CCHF)是一種病毒導致的傳染性疾病。
症狀包括發燒、肌肉痛、頭痛、嘔吐、腹瀉和皮膚瘀點,通常於暴露病原後2週內發病,可能造成肝衰竭等併發症。倖存者通常在發病後2週左右康復。[1]
病因和診斷
克里米雅–剛果出血熱通常由蜱咬或接觸患病的家畜來傳染,患者通常為農民或屠宰場工作者。病毒也能透過體液接觸傳播。診斷則需偵測血液中的抗體、病毒RNA或病毒本身。此病為一種病毒性出血熱。
預防和治療
預防的方式主要為預防蜱咬;目前沒有商業化的疫苗。治療主要為支持性療法,利巴韋林(ribavirin)可能也有幫助。
流行病學和歷史
此病分佈於非洲、巴爾幹半島、中東和亞洲,通常會以區域流行(outbreak)的形式出現。[1]2013年,伊朗、俄羅斯、土耳其和烏茲別克斯坦出現了約50例患者[2]患者的死亡率介於10%到40%之間。[1]此病症最初在1940年代發現。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Crimean-Congo haemorrhagic fever.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January 2013 [18 Jul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3).
- ↑ Inc, GIDEON Informatics; Berger, Dr Stephen. 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Global Status: 2017 edition. GIDEON Informatics Inc. 2017: 7 [2019-04-29]. ISBN 978149881556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0)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