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克魯什內山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厄爾士山脈

來自 攜程旅行 的圖片

本名 厄爾士山脈

德語:Erzgebirge,

意為「礦山」

捷克語稱為

克魯什內山脈

厄爾士山脈(德語:Erzgebirge,意為「礦山」),捷克語稱為克魯什內山脈(捷克語:Krušné hory),因盛產各種金屬礦產和高嶺土而聞名,是德國和捷克邊境的一條山脈,東為蘇台德山脈,西伸入巴伐利亞,為奧得河易北河的分水嶺 [1]

簡介

主峰為捷克境內的克利諾韋茨山(Klínovec),海拔1244米,德國境內最高點為菲希特爾山,高1214米。該山脈德國側平緩,而捷克側較險峻。

地貌

在地球歷史上厄爾士山脈屬於華力西造山運動(variszische Orogenese)形成的山脈。它被一系列河谷中斷,這些河流向南注入奧赫熱河或者向北注入穆爾德河,也有些直接注入易北河。它的形成是由於一個斷層的一側上升而導致的。在德國的這一側它上昇平緩,在捷克的一側則迅速下降。這個地貌尤其在欽林(Zinnwald)以東的穆肯峰(Komáří vížka,高度海拔807米)非常明顯。這個地方位於捷克境內,正好在斷層滑開的地方。在厄爾士山脈的北邊,在開姆尼茨以西和茨維考附近,是厄爾士山脈盆地。這裡有煙煤儲藏和開採。在德累斯頓西南還有一個小一些的有煙煤礦的盆地,這是厄爾士山脈向易北河河谷區過渡的地方。

厄爾士山脈可以說是地球上地質學研究得最好的山脈之一。

厄爾士山脈重要的岩石西部有片岩、千枚岩和花崗岩,普萊希韋茨山(Plešivec)、沙伊本山(Scheibenberg)、貝倫施泰因山(Bärenstein)、珀爾山(Pöhlberg)和蓋辛山(Geisingberg)上的玄武岩以及東部的片麻岩和斑岩。土壤以營養流失快的岩屑為主。在西部和中部這些岩屑主要是花崗岩風化形成的。千枚岩風化形成粘泥。而東部的片麻岩風化則形成比較輕的土壤。森林在花崗岩和斑岩上造成了一層土壤,在片麻岩上過去有種植亞麻,後來則能夠一直到高處種植裸麥、燕麥和馬鈴薯。今天主要的土地使用是牧場。山上也往往可以看到近乎自然的草地。

地形

厄爾士山脈約150千米長,平均約40千米寬。向東它與易北河沙岩山脈(Elbsandsteingebirge)相接,向西它與埃爾斯特山脈(Elstergebirge)和薩克森州福格特蘭地區(Vogtland)部分隔茨沃塔河(Zwota)相望。東厄爾士山脈以南是北波西米亞盆地,其對面是波西米亞中部山脈。西厄爾士山脈以南是奧赫熱河度波夫山脈(Doupovské hory)。向北厄爾士山脈的邊界不很明確,因為它的下降非常平緩。從地質學上來看它的邊界遠遠地位於科爾姆山(Collmberg),從地形上來說它很難定義,因為在這個方向上沒有明確的特徵來分解。茨維考和開姆尼茨之間的這個過渡階段因此也被稱為厄爾士山脈前麓(Erzgebirgsvorland)。在弗賴塔爾和皮爾納之前東厄爾士山脈的這個過渡地區也被稱為德累斯頓厄爾士山脈前麓。在地質上德累斯頓市南郊的溫德山(Windberg)和卡爾斯多夫斷層也還屬於厄爾士山脈。東厄爾士山脈的谷地甚至穿透這個斷層。

從地貌學的角度上厄爾士山脈被分東西兩部分,其分界線是弗勒阿河(Flöha)。東厄爾士山脈的特徵是面積比較大的、逐漸上升的高原,西厄爾士山脈的高度比較高,而其高地則比較小,而且往往被方向不斷改變的河谷分割開來。少數地質學家把西厄爾士山脈又分為西厄爾士山脈和中厄爾士山脈兩個部分,其分界線為施瓦岑山(Schwarzenberg)邊的施瓦茨瓦瑟河(Schwarzwasser)河谷以及奧厄附近的茨維考盆地。厄爾士山脈的山脊是由一系列高地和單獨的山峰組成的。

厄爾士山脈屬於歐洲中部山脈,它可以被看作是波西米亞山嶽的一部分,這個山嶽還包括上普法爾茨森林(Oberpfälzer Wald)、波西米亞森林(Böhmerwald)、巴伐利亞森林(Bayerischem Wald)、盧薩蒂亞山脈(Lausitzer Gebirge)、伊瑟山脈(Isergebirge)、里森山脈(Riesengebirge)和波西米亞中部山脈(innerböhmischen Gebirgen)。同時它也可以與上普法爾茨森林、波西米亞森林、巴伐利亞森林、菲希特爾山脈、弗蘭肯森林(Frankenwald)、圖林根片岩山脈(Thüringer Schiefergebirge)和圖林根森林(Thüringer Wald)合在一起組成一個三叉的山脈系統。這個山脈系統雖然沒有自己的名稱,但是其氣候非常類似。

傳統上茨維考還屬於厄爾士山脈,而開姆尼茨則被看作在其範圍以外。但是弗賴貝格又算是厄爾士山脈了。從德累斯頓和易北河河谷向北它逐漸過渡到薩克森丘陵和薩克森易北河平原。這個過渡區在傳統上邊界非常不明確。

重要山峰

厄爾士山脈有約30座高於1000米的高處,但是並非所有這些高處均是險峻的山峰。大多數這些山峰在菲希特爾峰和克利諾韋茨峰附近,其中約三分之一位於薩克森境內。

克利諾韋茨山,1244米,厄爾士山脈的最高峰 菲希特爾山,1215米,薩克森的最高點 Božídarský Špičák,1115米 Meluzína,1094米 Blatenský vrch,1043米 Eisenberg(鐵山),1028米 Plešivec,1028米 Auersberg(奧爾斯山),1019米 Einsberg,1003米 Taufichtig,1001米

重要河流

從西向東:

茨沃塔河(Zwota、Svatava) 羅拉瓦河(Rolava) 茨維考盆地 施瓦茨瓦瑟河(Schwarzwasser) 開姆尼茨河 Zwönitz Würschnitz 弗賴貝格盆地 喬保河 弗勒阿河(Flöha) Wilde Weißeritz和Rote Weißeritz河 Müglitz Gottleuba

參考來源

  1. 厄爾士山脈, 豆瓣電影,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