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兗州天主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兗州天主教堂位於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市城區西御橋南路東。兗州天主教堂有巨大的拱頂、高聳的塔樓,是當代流行的德國哥特式建築樣式。薛田資神父所著《在孔夫子的故鄉》一書中是這樣記述教堂的建築的:「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築,53米長,18米寬。設計和施工都是愛爾列曼神父承擔的......教堂至拱心石高14米。20根柱子(5米高)均是石柱到頂,柱礎(1.8米)都雕了花。在一個修道院服務人員的幫助下,神父還自己製成了各種顏色的琉璃磚,把飛檐、柱肋等用綠、紅、黃色的釉磚裝飾起來,房頂的瓦和滴水檐都是塗了紅釉的。在祭台下面建了一個很大拱形的地下室…」。

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傳教士湯若望、南懷仁等曾在境內建教堂傳教,但規模小,不久停止。1891年德國傳教士進入兗州,1897年開始營建兗州天主教堂,1899年建成高21米的大聖堂(天主聖神堂)。此建築群南北長386米,東西寬216.7米,總面積83646.2平方米。在全國範圍內是屈指可數的天主教堂之一,其建築之精美、規模之宏大為世人所矚目。

可惜,兗州天主教堂的主要建築,被毀於1966年的「文革」初起時——是又一次愚昧和衝動的犧牲品。中國走向世界、走向現代的道路,就是這麼曲折艱難,一波三折!這樣的歷史!值得我們深思。

哥特式的由來

在中世紀的歐洲,繼仿羅馬式教堂[1]之後,興起的是歌特式教堂。哥特式教堂產生於西歐11世紀後期興起了繁榮的城市經濟有關。在西歐的許多城市中,手工業和商業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城市之間除了經濟、政治上的競爭,也帶來教堂建築的競爭,每一城市都以能建立美麗雄偉的教堂為榮。基於這一背景,這一時期的哥特式教堂從外島內都十分瑰麗華美,即盡奢華之能事,使之成為城市經濟繁榮的象徵。

哥特式的教堂最初從法國的巴黎開始興建,其發展分為三階段。第一階段,從 12 世紀開始持續到 13 世紀的 50 年代,強調零散結構的遞增和高度的增加,如著名的巴黎聖母院。第二階段,十分重視裝飾性的處理,並開始追求豐富多彩的整體視覺效果,如德國科隆大教堂。第三階段,除仍保持自身的基本特點外,裝飾效果的變化已脫離了視覺上應有的結構整體性,如英國劍橋皇家學院禮拜堂[2]

文物保護

2013年5月,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核定並公布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名單中,兗州天主教堂入選。

視頻

兗州天主教堂 相關視頻

濟寧市兗州區:打響環保「零點行動」
西方古代建築藝術史-第40講-法國羅馬風建築

參考文獻

  1. 羅馬式教堂建築藝術,新浪博客,2008-05-30
  2. 劍橋國王學院及禮拜堂,搜狐,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