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朝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入朝曲》 |
作品名稱: 《入朝曲》 作 者: 謝朓 創作年代: 南北朝 文學體裁: 詩詞 |
《入朝曲》是南北朝詩人謝朓的作品。
詩詞原文
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帶綠水,迢遞起朱樓。
飛甍夾馳道,垂楊蔭御溝。
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
獻納雲台表,功名良可收。
作者簡介
謝朓(tiǎo)(464-499)字玄暉,漢族,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縣)人。南朝齊傑出的山水詩人,出身高門士族,與「大謝」謝靈運同族,世稱「小謝」。19歲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參軍。永明五年(487),預竟陵王蕭子良西邸之游。永明九年(491),隨隨王子隆至荊州,十一年還京,為驃騎咨議、領記室。建武二年(495),出為宣城守。兩年後,復返京為中書郎。之後,又出為南東海太守,尋遷尚書吏部郎。永元元年(499)因事下獄,死獄中,時年36歲。初任竟陵王蕭子良功曹、文學,為「竟陵八友」之一。後官宣城太守,終尚書吏部郎,又稱謝宣城、謝吏部。東昏侯永元初,遭始安王蕭遙光誣陷,下獄死。曾與沈約等共創「永明體」。今存詩二百餘首,多描寫自然景物,間亦直抒懷抱,詩風清新秀麗,圓美流轉,善於發端,時有佳句;又平仄協調,對偶工整,開啟唐代律絕之先河。[1]。 。
人物生平
世家傳承
東晉南朝是門閥士族統治時期,陳郡謝氏與琅玡王氏、陳郡袁氏、蘭陵蕭氏同屬僑姓高門士族。高祖父是晉代宰相謝安的弟弟謝據,曾祖父謝允、祖父謝述、父親謝緯,都先後仕於晉宋。謝朓父謝緯,官散騎侍郎,母為宋文帝第五女[1] 長城公主。永明九年(491年)春,謝朓作為隨郡王蕭子隆的文學(官名),隨同蕭子隆赴荊州。後調還京都,任新安王中軍記室,兼尚書殿中郎,又為驃騎咨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又掌中書詔誥。建武二年(495年)出為宣城太守,後遷尚書吏部郎。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蕭遙光謀奪帝位,謝朓沒有參與其謀,反遭誣陷,下獄而死。
謝朓家世既貴,少又好學,為南齊藩王所重。初為太尉豫章王蕭嶷行參軍,遷隨王蕭子隆東中郎府,轉王儉衛軍東閣祭酒,後為隨王鎮西功曹,轉文學。永明九年(491年),隨王為荊州刺史,「親府州事」,謝朓也跟着到了荊州,「以文才尤被賞愛」。後調還京都,任新安王中軍記室,兼尚書殿中郎,又為驃騎諮議,領記室,掌霸府文筆,又掌中書詔誥。建武二年(495年)出為宣城太守。建武四年(497年),謝朓被任命為齊明帝蕭鸞天生殘廢的長子蕭寶義的鎮北諮議、兼南東海太守。
少學成名
謝朓青年時代即以文學知名,《南齊書》本傳稱其「少好學,有美名,文章清麗」,謝朓詩歌創作的主要成就是發展了山水詩。謝朓善草、隸書,長於五言詩,好獎掖人才。
因功升任
當時,謝朓的岳父王敬則任會稽太守。因為他是齊武帝的心腹猛將,開國大臣,所以蕭鸞對他很不放心,加重兵以監視。王敬則怖懼萬狀,深感大禍臨頭。他的第五個兒子王幼隆派人到南東海治所與謝朓密談。謝朓深怕自己被捲入,扣住來人,徑自告發。
王敬則被族滅,謝朓因功升任尚書吏部郎。王敬則之女常懷刀想向謝朓報仇,謝朓不敢與她相見。為吏部郎,沈昭略對他說:「卿人地之美,無忝此職。但恨今日刑於寡妻。」(一說,講此話的人是范縝)
含冤而死
然而謝朓還是沒有逃脫政治濁浪的裹挾。同年初秋,蕭鸞死去,他的兒子、荒淫無度的東昏侯蕭寶卷登位。第二年,在始安王蕭遙光,貴戚江祏、江祀、劉渢等合謀的又一起奪位陰謀中,因為謝朓拒絕了他們奉立蕭遙光為帝的要求,終於受誣而死,時年三十六歲。
這時蕭鸞已身染沉疴,而北魏軍隊常渡江騷擾,南北兵刃數次相接。東昏侯永元元年(499年),始安王蕭遙光謀奪帝位,謝朓不預其謀,反遭誣陷,下獄而死。謝朓臨敗嘆道:「我不殺王公,王公由我而死。」
對於謝朓的死,前人頗有議論。今天看來,他的死能反映出齊代亂世的時代特點;謝朓的自我矛盾和畏禍心理,也是當時士大夫階級的通病,我們不宜對他過於苛求。我們不妨假設:以謝朓這樣逸興壯飛的才情,如果他能再活上三十六歲的話,我們將多讀到多少「清水出芙蓉」般的詩篇!
文學成就
詩歌成就
在「竟陵八友」中,他的詩歌成就最高。謝朓在西邸創作的詩歌,題材比較狹窄,除了游宴應酬之外,就是詠物,如《詠風》、《詠竹》等。這類詠物詩雖略有寄託,但主要是求其形似。還有不少是模擬漢魏晉宋的樂府民歌。這部分作品雖然不曾反映重大的社會內容,但表現閨情,具有一定的生活氣息。自從隨府赴荊州以後,他的詩歌創作有了新的開拓,特別是經歷了政治風波,出任宣城太守以後他的詩歌無論內容或者形式,都取得了新的成就,他不僅創作了大量的山水詩,表現山川之美和自己的生活感受,還創作了諸如《賽敬亭山廟喜雨》、《賦貧民田》等詩歌,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實。
山水文學
謝朓詩歌創作的主要成就是發展了山水詩。晉宋以後,山水文學產生了,但多少還受玄言詩的影響,總帶點玄理。謝靈運的山水詩就是如此。謝朓和謝靈運同族,世稱「二謝」,謝靈運為大謝,謝朓為小謝。小謝詩學大謝,都善於模山范水,以山水詩見長;但二人的詩境和詩味卻有別。大謝的山水詩仍然帶有一些玄言色彩,小謝的山水詩則抒發了思想感情,玄言詩的影響差不多已被消除殆盡。謝朓的山水詩把描寫景物和抒發感情自然地結合起來。他浮沉於政治旋渦之中,目睹仕途的險惡和現實的黑暗,因此常常通過對景物的描寫,表現出對於宦途的憂懼和人生的苦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