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的比較研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網 的圖片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的比較研究》,張小波 著,出版社: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書籍是用文字、圖畫和其他符號,在一定材料上記錄各種知識,清楚地表達思想,並且制裝成卷冊的著作物[1],為傳播各種知識和思想,積累人類文化的重要工具。它隨着歷史的發展,在書寫方式、所使用的材料和裝幀形式[2],以及形態方面,也在不斷變化與變更。

內容簡介

張小波編*的《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的比較研究》選擇以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的比較研究為題,比較分析成熟證券市場中證券交易所在一線監管、日常監管、微觀監管中的制度模式,具體的監管方法以及監管的法律依據,並構建證券交易所監管質量的評價指標體系與方法,探討影響證券交易所監管質量的因素,在此基礎上密切結合我國證券市場發展的實際.提出健全我國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的對策機制。

目錄

1 緒論 1.1 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監管中的作用和地位 1.2 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的國際比較的實際意義與理論價值 1.2.1 國有股流通問題制約股市發展 1.2.2 證券市場制度性缺陷嚴重 1.2.3 股市成為各類機構圈錢的工具 1.2.4 上市公司信用缺失嚴重2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在其證券監管體制中的定位與作用的比較分析 2.1 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證券監管體制演化的基本模式與現狀 2.1.1 美國證券監管體制演化的基本模式與現狀 2.1.2 英國證券監管體制演化的基本模式與現狀 2.1.3 日本證券監管體制演化的基本模式與現狀 2.1.4 德國證券監管體制演化的基本模式與現狀 2.1.5 中國香港地區證券監管體制演化的基本模式與現狀 2.2 證券交易所的主要功能、組織模式及特點 2.3 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證券交易所在其監管體制中的定位與作用 2.3.1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 2.3.2 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 2.3.3 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 2.3.4 德國證券交易所 2.3.5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聯交所 2.4 全球證券交易所監管證券市場的理念與發展趨勢的比較與分析3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機制的比較分析 3.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監管的意義及其法律制度體系的形成 3.2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機制及比較分析 3.2.1 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靜態監管機制的比較分析 3.2.2 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動態監管機制的比較分析 3.3 小結4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監管比較 4.1 加強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監管對證券市場市場的意義 4.2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的監管比較分析 4.2.1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監管規定 4.2.2 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監管規定 4.2.3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聯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監管規定 4.2.4 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監管規定 4.3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監管的評述5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的監管比較 5.1 加強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的監管對證券市場市場的意義 5.2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監管證券市場上市公司內幕交易的比較 5.2.1 紐約證券交易所和德國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內幕交易體系的功能比較 5.2.2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證券市場內幕交易人界定的比較 5.2.3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證券市場內幕交易行為界定的比較 5.2.4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證券市場內幕交易行為的處罰措施的比較 5.2.5 美國對證券市場內幕交易民事責任的機制 5.3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證券市場內幕交易的監管評述6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兼併收購的比較 6.1 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兼併收購的意義 6.2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兼併收購的監管體系比較分析 6.2.1 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兼併收購的監管體系 6.2.2 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兼併收購的監管體系 6.2.3 德國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兼併收購的監管體系 6.2.4 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聯合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兼併收購的監管體系 6.3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要約收購的信息披露的監管機制比較 6.3.1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要約收購的監管比較 6.3.2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要約收購的監管機制的評述 6.4 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的反收購的比較 6.4.1 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反收購的法律法規 6.4.2 美國紐約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反收購的法律法規 6.4.3 對英美兩國上市公司反收購監管的評價7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對上市公司退市的監管制度比較 7.1 主板市場的強制退市監管比較 7.1.1 強制退市標準的比較 7.1.2 強制退市程序的比較 7.2 主動退市 7.2.1 德國主動退市的法律框架 7.2.2 德國主動退市的形態 7.2.3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規章中有關主動退市的具體規定8 全球主要證券交易所的監管質量評價及其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 8.1 證券交易所監管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8.1.1 構建證券交易所監管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原則 8.1.2 證券交易所監管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8.1.3 證券交易所監管質量水平(指數)評估方法 8.2 構建證券市場監管模式、證券交易所的組織形式對證券交易所監管質量的影響的計量模型 8.3 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的質量水平的評價分析 8.3.1 樣本選取及其相關指標的說明 8.3.2 樣本指標的因子分析及結果 8.3.3 影響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質量的因素分析 8.4 證券市場的監管模式、證券交易所的組織形式對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的質量水平的影響的實證分析 8.4.1 樣本指標的有關說明 8.4.2 以36家證券交易所為樣本的實證分析 8.4.3 以33家會員制證券交易所為樣本的實證分析 8.5 小結9 中國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的現狀分析 9.1 中國證券市場監管體系的發展與演變 9.2 上海證券交易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在證券監管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9.3 中國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現狀及其評價 9.3.1 中國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現狀 9.3.2 中國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的評價 9.4 小結10 健全中國證券交易所監管上市公司的機制的對策分析 10.1 基於證券監管分工模式層面的對策建議 10.2 基於公司治理結構改革的對策建議 10.3 基於證券市場退市機制的對策建議 10.4 基於證券中介機構監管的對策建議 10.5 小結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1. 作品、著作物與版權,道客巴巴,2014-11-09
  2. 書籍裝幀設計的分類及藝術表現形式,豆丁網,2016-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