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全球氣候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全球氣候》,匯集大氣各專業科學家對世界氣候研究計劃的意見及有關研究成果的論文集。約·西·霍頓主編。1984年劍橋大學出版社出版。中譯本,1986年氣象出版社出版,金奎等譯。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本書分13章,每章針對一個特殊問題,分別由對該問題卓有建樹的科學家撰寫。

這13章 (亦即13個問題)的內容及其撰寫者為:1.世界氣候研究計劃——霍頓與莫累 (Pierre Morel,世界氣象組織)。2.全球氣候研究——利思 (C. E. Leith,美國大氣科學研究中心)。3. 由大氣觀測估量氣候變化——安吉爾 (J. K.Angell,美國大氣與海洋局)與格魯柴 (G. V. Gruza,蘇聯水文氣象情報所)。4. 大氣環流模式——西蒙斯(A. J. Simmons,歐洲中期預報中心)與本特森 (L.Bengtsson,機構同上)。5.雲—輻射相互作用和氣候問題——韋伯斯特 (P. J. Webster,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大氣物理處) 與斯蒂芬斯 (G. L.Stephens,機構同上)。6. 氣候的數值模擬對陸面邊界條件的敏感性——明茨(Y. Mintz,美國馬里蘭州大學氣象系)。7. 論沙漠與氣候動力學——拉蘇爾 (S. I.Rasool,法國高等師範學校動力氣象室)。8. 冰雪圈——恩脫斯坦納 (N. Untersteiner,美國華盛頓州大學)。9. 大洋上層及海—氣相互作用在全球大氣中的影響——伍茲 (J. D. Woods,德國基爾大學海洋研究所)。10. 海洋環流在氣候中的作用——翁許 (CarlWunsch,英國劍橋大學)。11.改進氣候模式化所需的海洋監測——科希里耶可夫(M. N. Koshlyakov,蘇聯科學院) 與莫寧 (A. S. Monin,機構同上)。12. 生物地球化學過程和氣候模式化——博林(Bert Bolin,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氣象系)和13. 二氧化碳與其他微量氣體及氣溶膠質粒在輻射收支中的作用——康特拉捷夫 (K. Y. Kondratyev,蘇聯湖泊研究所遙感室)與莫斯卡林柯 (N. I. Moskalenko,機構同上)。

本書是對氣候研究具有指導意義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簡介

約 · 西 · 霍頓 (John Theodore Houghton,1931— ),世界氣候研究計劃科學協作委員會主席,曾兩度出任英國氣象局長,主持研究原子能與高層大氣的盧瑟福-阿普爾頓研究所。主要著作有《大氣物理學》和 《大氣遙測》等。

相關信息

《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為書籍文獻[1]的綜合性、科學性和知識性的工具書。選收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綜合性科學、社會和人文科學、文學藝術的各個學科,以及宗教的名著和重要典籍。收書以專著為主,少數是全集、選集,以及在科學上有開創性的論文[2],公認的有很高價值的單篇文學作品。以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為主要對象。

視頻

全球氣候 相關視頻

南信大大氣物理學院宣傳片
地球大氣層邊緣出現神秘閃光,已超出物理學範疇,究竟是為何

參考文獻

  1. 文獻的概念,豆丁網,2008-11-13
  2. 著作與論文的優勢對比,新浪博客,2011-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