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 作者杜甫 ,是唐朝的一部詩詞。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

作者杜甫

朝代;唐朝

題材;詩

詩詞原文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1]

司徒天寶末,北收晉陽甲。胡騎攻吾城,愁寂意不愜。

人安若泰山,薊北斷右脅。朔方氣乃蘇,黎首見帝業。

二宮泣西郊,九廟起頹壓。未散河陽卒,思明偽臣妾。

復自碣石來,火焚乾坤獵。高視笑祿山,公又大獻捷。

異王冊崇勛,小敵信所怯。擁兵鎮河汴,千里初妥帖。

青蠅紛營營,風雨秋一葉。內省未入朝,死淚終映睫。

大屋去高棟,長城掃遺堞。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龍匣。

雅望與英姿,惻愴槐里接。三軍晦光彩,烈士痛稠疊。

直筆在史臣,將來洗箱篋。吾思哭孤冢,南紀阻歸楫。

扶顛永蕭條,未濟失利涉。疲苶竟何人,灑涕巴東峽。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3]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4]

視頻

詩聖杜甫(四) 杜甫逃荒之謎

千秋史話:詩聖杜甫

參考資料

  1. 《八哀詩·故司徒李公光弼》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