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中國湖南省張家界市桑植縣境內,武陵山山脈北端,由斗篷山、杉木界和天平山3個保護站組成,總面積約232平方公里。建立於1982年。

基本內容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位於湖南省張家界市武陵源區,面積2萬公頃,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森林植被及珍稀動植物。

八大公山地形複雜、山川交錯、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由於受第四紀冰川影響較小和歷史上很少受到人為破壞,區內分布着典型的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保存着的種類繁多的植物,植物種類有3000多種,是鵝掌楸、青錢柳水青樹等古老植物的保存中心,特別是以珙桐為主的成片混交林,形成了罕見的植物群落。區內脊椎動物有150多種,其中水鹿蘇門羚白冠長尾雉紅腹角雉等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該保護區對研究亞熱帶森林發生髮展規律和保護珍稀瀕危動植物具重要的科學價值。

湖南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湖南省桑植縣的北部邊陲,地處雲貴高原古陸塊東北邊緣的武陵山脈的北端,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1'45"-110°09'50",北緯29°39 '18"—29°49'48"。東西長45千米,南北寬16千米東與桑植縣的龍潭坪鎮接壤,南與芭茅溪鄉、五道水鎮、八大公山鄉毗鄰,西與湖南省龍山縣相連,北與湖北省宣恩、來鳳、鶴峰毗鄰。總面積2萬公頃。屬於森林生態類型自然保護區。1982年,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八大公山自然保護區,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我國首批「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0年經張家界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湖南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現設一室四科六站兩所,即辦公室、財務科、資源保護科、公安消防科、社區共管科、杉木界管理站、斗篷山管理站、天平山管理站、楠木坪檢查站、病蟲害防治檢疫站、天平山原始森林接待站、科研所和派出所。

八大公山保護區西北有鄂西山地,北有秦巴山地層迭屏障,西南為黔東高原,東南有武陵、雪峰山地相間突起,東南則向洞庭湖區逐漸降低,處於半輻合狀群山之間,地理條件得天獨厚。這裡氣候宜人,屬北亞熱帶山地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1.5℃,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23.3℃,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0.1℃,年活動積溫3612.6℃。年均降雨2105.4毫米,全年有日145天,年輻射量較低。保護區在地質上屬揚子准台地八面山褶皺帶,經造山運動,形成現今嶺高谷深、坡陡頂平、岩溶發育的崎嶇山原地貌。山地岩石主要為寒武系黑色質頁岩、灰綠板岩和板頁岩、寒武奧陶系石灰岩白雲岩土壤深厚肥沃,主要是山地黃壤和山地黃棕壤。

區內保存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其動植物區系組成既有古老的我國特有種,也有現代區系成份,新老兼蓄,南北相承,形成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區內共有生物物種7500多種,現已鑑定記錄4377種,其中脊椎動物312種、昆蟲1179種(湖南新記錄62種、中國新記錄33種)、蕨類植物504種(湖南新記錄16種)、種子植物1996種、真菌386種(湖南新記錄38種)。植物種類占全省總數的66%,動物種類占全省總數18%。全區森林覆蓋率達94.1%,活立木蓄積量為110.4萬立方米。八大公山保護區是湖南澧水和湖北清江水系的主要發源地,年涵養水源10億立方米,是湖南、湖北20多個縣3000多萬人口和大小20座水電站水源供應的主要來源[1]

這裡旅遊資源也十分豐富,是張家界生態旅遊的主要景區。走進林中,猶如步入一座雄偉神奇的地理寶庫,又象走進一部精彩絕倫的山水寶典。群山起伏,奇峰突起,40多條山脈縱橫交錯,599座山峰星羅棋布,山體切割強烈,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豐富的景觀景點,既有連綿的森林、層疊的山巒、各異的飛瀑和神秘的岩洞,又有日出、幕、山、霧海、晚霞、雪原等氣象景觀,還有鮮活的動植物景觀,形成春觀山花,夏賞山水,秋看紅葉,冬鑒冰掛,四季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迷人景色。正如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所說「此景只應天上有,不知何日落澧源」。

八大公山保護區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天然博物館」和「物種基因庫」[2],是目前亞熱帶地區保存最完整、面積最大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原生性林區之一。區內有國家保護物種153種,其中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珙桐、鍾萼木等23種,有特有植物10種30科,朱蘭石青蘭等45種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是桑植椴、桑植大竹等7種植物新種的模式標本產地;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雲豹黑熊等40種,有動物特有種12種。八大公山保護區1993年被納入中國「人與生物圈網絡」;被《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列為中國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生態系統名錄;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助完成的《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將其列為我國具有全球意義的17個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被世界自然基金會列為全球200個重要生態地區之一;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現狀及其保護對策》中列為「具有國際意義的陸地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是國家級科技攻關課題「我國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研究」基地;還是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教學實習基地和全球環境基金贈款實施的「林業持續發展項目」區之一。

視頻

八大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相關視頻

《奇遇大自然》八大公山20150428
湖南八大公山首次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長尾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