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共財政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公共財政學是個文化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公共財政學是現代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分支,是研究政府經濟行為、描述和分析政府經濟活動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政府收支行為及其對經濟的影響。公共財政學主要包括政府經濟職能、公共選擇、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及政府分權等內容,其制度基礎是市場經濟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

公共財政學的理論體系及其適用性

公共財政學研究的是市場經濟環境中的政府行為,以承認市場經濟制度的有效性為前提。在承認市場經濟制度有效性的基本前提下,公共財政學從完全競爭市場假設出發,嚴格而科學地界定了政府的職能範圍。由於現實中完全競爭條件難以滿足,市場失靈不可避免,政府干預就有了合理依據。在資源配置方面,由於存在外部性、公共品、壟斷、信息不對稱等現象,資源配置不可能實現效率標準,政府有責任介入,以改善資源配置效率。在收入分配方面,市場經濟按要素分配雖然符合效率要求,但由於個人要素稟賦、教育機會、勞動能力等存在差異,收入差距拉大是必然結果,社會最終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勢群體。因此,政府必須運用收入和支出手段,公平收入分配。在經濟穩定增長方面,凱恩斯主義和新凱恩斯主義等為政府干預提供了理論基礎,主張政府在穩定宏觀經濟方面應發揮積極作用。資源配置、公平分配和穩定經濟就成為現代政府的三大經濟職能。

在令人信服地得出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職能後,公共財政學吸收了公共選擇學派的思想,對肩負重任的政府本身給予了必不可少的關注。關於政府有兩種截然不同觀點:一種觀點認為政府是一個獨立實體,其目標是社會利益最大化;另一種觀點認為政府是個體公民賴以作出集體決策實現個人目的的手段。公共選擇學派根據極小極大原則通過引入經濟人假設和運用個人主義的分析方法得出結論,政府絕不是開明精英,政府只不過是有着各自不同利益目標的參與者通過民主程序產生政策的機構,不能指望其自動地以公共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公共選擇學派還指出,由於現實中的民主決策實行簡單多數制,類似於帕累托最優的一致同意難以達成,政府行為同樣存在外部性問題,即政府也是失效的。鑑於此,公共選擇學派根據極小極大原則進一步指出,要想使政府部門有效運行,必須對公權力進行限制,政府活動必須遵守規則,受制度約束,即實行憲政。

在嚴謹地界定政府活動範圍和深入探討政府行為本質的基礎上,公共財政學接下來進一步討論政府如何通過支出活動履行政府兩大微觀經濟職能,即以提供公共品為主要內容的資源配置職能和以社會保險支出為基本手段的收入再分配職能。然後,公共財政學開始在效率和公平原則的前提下研究稅收理論。最後,公共財政學討論政府分權的必要性以及政府事權和財權如何在各級政府之間劃分的分權理論。

公共財政學既對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政府職能範圍作出了合乎邏輯的界定,又深刻地探討了政府這一最重要公共部門本身的運行機制,使得政府收支活動的發生既有合理根據,又受憲政約束,是正確地描述和分析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行為規律的理論體系。

公共財政學雖然產生於市場經濟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較為完善的西方國家,同樣也完全適用於中國。理由有二:其一,從方法論角度看,只要承認中國政府和中國政黨的組成人員畢竟也是人,那麼經濟人假設和個人主義分析方法的運用同樣不但也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其二,從制度環境看,中國目前已經基本建立起市場經濟制度,中共十七大又將發展民主政治確立為改革目標,在未來一段時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設和發展必將得到穩步有序推進,確保政府活動實現效率和公平目標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兩大制度基礎將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鞏固。

公共財政學的特點

(1)公共財政是為市場提供公共服務的財政;

(2)公共財政是與社會主義以市場經濟有內在聯繫的財政;

(3)公共財政是對市場經濟運行進行宏觀調控的財政;

(4)公共財政是面向全社會進行分配的財政。

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的內在區別

公共經濟學是一門新興的經濟學分支,就其由來最為普遍的一種說法是公共經濟學是在財政學,尤其是西方公共財政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許多學者認為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區別不大,內容相近,從而在本質上將其歸為一類。但筆者認為雖然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有着很大的淵源,但歸其根本二者之間還是有着內在區別的。筆者認為在以下幾個方面二者存在着一些顯著的區別。

首先,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在研究的出發點和側重點不同,公共經濟學是研究公共活動的一門經濟學,其出發點是社會居民的公共需要,公共經濟學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公共經濟活動,尤其是公共產品如何提供的經濟規律,以更好的滿足社會的公共需求。而公共財政學是研究為實現政府職能而實施的政府收支活動,其出發點是政府職能的實現需要,儘管在此其強調了政府的公共職能是要滿足社會公共需要,但其立足點還是政府。可以說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二者研究出發點分別是社會公眾的視角與政府的視角。

其次,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在研究內容上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公共經濟學在原有公共財政學的基礎上,有了更為廣泛的研究內容,還包容了除政府部門以外的其他公共部門的經濟活動,如各種非盈利性組織、公共企業、民間社會團體、國際組織等。此外除了財政的收支行為以外,也還將其它的公共經濟行為作為了其研究對象,如公共規制、社會保障、公共選擇等內容。可見公共經濟學研究領域要比公共財政寬泛許多。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兩門學科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公共經濟學的研究方法中包含了大量的經濟分析方法,重視數理分析和計量研究,並且吸收了眾多新興理論和研究方法,一般均衡理論、動態經濟分析、博弈論、行為經濟學、實驗經濟學、信息經濟學等都在公共經濟學研究中得到了廣泛運用。而公共財政學的研究則主要靠文字描述為主,而缺少相應的數理分析和計量研究的狀況。在研究方法上,與公共財政學相比較而言,公共經濟學更為接近於現階段主流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第四,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在學科的性質和定位上也有內在的區別。公共經濟學是經濟學的一門分支,一般而言屬於應用經濟學,研究了許多現實問題,但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因此嚴格講是一門介於理論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之間的一門學科。而公共財政學是一門部門經濟學,其研究方法與主流的經濟學分析方法有很大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自成體系,是一門典型的應用部門經濟學科。

最後,在研究的視角上二者也有很大的區別,公共財政學一般是用宏觀的視角去看待政府的財政收支活動,是宏觀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其研究內容也多屬於宏觀領域。而公共經濟學在發展的趨勢上看更側重於微觀的視角,注重從個體行為來觀察公共產品的提供問題,從研究方法上看是屬於微觀經濟學的分支,福利經濟學是其分析研究的理論基礎。

從以上五個方面可以看出,公共經濟學與公共財政學在本質上存在的許多的不同之處,也只有重視和正確的對其進行區分,才能更好的、更深入的研究公共經濟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