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卿 (古代貴族階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公卿 (古代貴族階層)中國的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簡稱 ,夏朝始設,周代沿襲,「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如晉國六卿。日本的公卿是指,從平安時代以來從公家中升格的從三位以上的貴族,從參議至當時最高位的太政大臣都屬於公卿。另外古時,公卿也指丈夫。

日本的公卿

太政大臣、右大臣、左大臣內大臣參議、大納言、中納言都屬於公卿階級才能擔任的官位。平安時代末期最出名的四大姓氏分別是源氏,平氏,藤原氏,橘氏。到了戰國時代,地方豪族四起,不但擁有了權利還獲得了官位,真實名聲蓋過了那些貴族。公卿們對於那麼地方大名來說只能是些獲虛名的工具和吸血鬼而已,當然公卿裡面也有不少書畫,和歌高手,畢竟貴族都喜歡做些風雅之事。 日本公卿:攝關及三府為公,納言及三位以上官員為卿,後參議職與四位官也被列入卿。合稱則為「公卿」

中國的公卿

「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禮記·王制》)同時也是古代朝中最高官位的通稱,「三公」即是最尊貴的三個官職的合稱。《禮記·王制第五》具體定製了五等祿爵的諸侯、天子之公卿授田的方法,即:「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不能五十里者,不合於天子,附於諸侯,曰附庸。天子之三公之田視公侯,天子之卿視伯,天子之大夫視子男,天子之元士視附庸。」(註:視,視同、比照)不過,至於周之「三公」到底指哪些官位,今已不可確考,有說指太師、太傅、太保,也有說為司馬、司空、司徒。 「卿」是古時高級長官或爵位的稱謂,「千里之內以為卿」(《禮記·王制》),諸侯的卿也即「上大夫」:「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禮記·王制》)周時各諸侯國設卿的情況及任命權限,根據《禮記·王制》,國之大小而不同:「大國三卿,皆命於天子」;「次國三卿,二卿命於天子,一卿命於其君」;「小國二卿,皆命於其君」。 根據《通典卷第二十五·職官七·諸卿上》,「三公九卿」制夏朝始設:「夏制九卿,記曰:『夏後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也。』亦有六卿,殷周皆然。殷亦九卿。伊尹曰:『三公調陰陽,九卿通寒暑。』周之九卿,即少師、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馬、司寇、司空。」《禮記·王制》在談到夏制時也說:「天子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周代沿襲夏制而有所增制,從一百二十官增至三百六十官。[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