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公曆[ gōng lì ][1]
近義詞 陽曆 [ yáng lì ] 反義詞 夏曆 [ xià lì ] 農曆 [ nóng lì ]
現在世界多數國家通用的曆法,習稱陽曆,也叫格里曆。一年365天,分為12個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
西元紀年在八世紀以後才被西歐基督教國家應用。即使教皇也一直是用在位期間為紀年記錄文件的。到了十一至十四世紀的時候,西元的概念才普及。而西元成為世界主流也是歐洲殖民的結果,同時也傳播了格里曆,成為國際通行的紀年標準。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曆法、紀年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西元紀年,但仍然並用中國傳統農曆,這是1949年9月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協商決定的。會上,大家一致認為,應採用現代世界大多數國家公用的紀年制度,即用西元為新中國的紀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四項決議的第二項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紀年採用西元」。
世界各國關於紀年的方法有很多,還有干支紀年法、道教曆法、帝王年號紀年法、天文紀年法、歷史紀年法等。另外,還有佛教紀年、伊斯蘭教紀年、猶太教紀年、日本紀年、希臘紀年等。
早在上古時代,中國一些地方便有了「干支紀年法」,即把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分別組合起來,每60年為一個周期。在近代曾使用「黃帝紀元」,所謂「黃帝紀元」,是以傳說中的黃帝誕生年為元年的紀年方法,傳說黃帝出生於公元前2698年。「黃帝紀元」是由劉師培於清光緒二十九年(公1903年)在《國民日報》公開提出。黃帝紀元是以公曆為基礎,推算出來的。
由於公元紀年的起點是公元1年,所以大多數對公元紀年有充分了解的科學家和世界上大多數權威天文機構,都明確支持21世紀始於2001年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