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公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公私是中華思想文化術語。

漢字,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1]。千百年間,它經歷了「甲金篆隸草楷行」的發展[2]。從記錄的工具到藝術的載體,它的身上,傾注了無數先人的心血。

名詞解釋

兩種相對的生活領域或行事原則。「公」與「私」大體上包含着兩個層面的含義:其一,就生活領域而言,「私」指個人的或個人所屬群體之內的生活領域,「公」則是在「私」的界限之外的公共領域。不同生活領域之中存在着不同的秩序原則,彼此之間往往存在着衝突。其二,在行事原則的意義上,「私」是以謀求個人或個人所屬群體的利益為根本目標的,「公」則是對自私自利原則的超越,體現着天下的公義。

引例1

公私之分明,則小人不疾賢,而不肖者不妒功。故堯舜之位天下也,非私天下之利也,為天下位天下也,論賢舉能而傳焉,非疏父子親越人也,明於治亂之道也。 (《商君書•修權》) (公私的界限分明,則小人不嫉妒賢者,不賢良之人不嫉妒有功業者。因此,堯舜在位統治天下,不是營私以取天下之利,而是為了天下之人而治理天下,選舉賢能之人而傳承天子之位,並不是疏離自己的兒子去親近毫不相干的人,而是懂得治亂的道理。)

引例2

己者,人慾之私也;禮者,天理之公也。 (朱熹《論語或問》) (自身所求,體現着人的欲望的自私;禮的要求,體現着天理的公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