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六十年代第一春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六十年代第一春》由上海電影製片廠發行,由沈浮、劉瓊、林揚 執導, 張駿祥 、 沈浮 、 黃宗英 、丁然 、孫永平、溫錫瑩 、韓非 、劉非 、 李其珍 、 梁波羅 、 周沖主演,於1960年發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電影銳意進取、砥礪前行、繁榮發展、成績卓著的40年。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指引下,中國電影迎來了「黃金機遇期[2]」,創作活力持續迸發,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電影生產力空前提高,呈現健康發展、欣欣向榮的良好局面。

劇情

上海大華帶鋼廠生產中有幾道工序都靠繁重的體力勞動操作。新任廠黨支書兼廠長的楊光沛,從親身體驗中認識到技術革新的重要性。但他在實現全廠機械化的工作中,未能依靠群眾,只靠少數幾個人。1959年冬,青工王炳生發明創造了自動走邊機,楊光沛未給予重視。1960年春,志成廠實現了機械化,改變了落後的面貌,使大華廠很受震動。

區委召開學習志成廠、趕超志成廠的大會。大會上,同行業紛紛提出先進指標。大華廠本想提「五一」國際勞動節實現全廠機械化,楊光沛在發言前曾徵得老工人金海師傅的擁護,但廠里另一位最有技術的師傅顧阿品提出異議,因為他一直主張國慶節實現全廠機械化。

大會以後,楊光沛從與區委工業部林部長的談話中得到啟示:搞技術革命是工人擺脫繁重的體力勞動、高速度建設社會主義的願望和要求,如果發動群眾,就能取得勝利。回廠後,他馬上提出方案,和群眾商量。

王炳生提出的「七天革命」實現全廠生產工序機械化的倡議得到熱烈響應。而顧阿品擔心負失敗的責任,堅持主張分工包干,並把製作「出鋼機」的工作承擔下來。

戰鬥打響了,全體職工克服重重困難,在第六天,五道工序的機械化革新完成了四道,只有顧阿品的「出鋼機」仍未成功。全廠職工都很焦急。

後來,顧阿品在楊光沛和金海師傅的說服下,在黨的領導下,在王炳生等工人的協助下,在距七天時間僅剩18個小時的緊急關頭完成了任務,全廠生產工序實現了機械化。

視頻

六十年代第一春 相關視頻

盤點國產電影中,各戰爭期間的炮,來見證國家的發展
中國電影市場蓬勃發展,國產電影成為票房主力軍,力壓美國大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