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六月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六月零

別名:芸皮 芸紅, 白花青羊藤六月零千里光九里明管芽

來源藥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外層果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採收和儲藏: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後採摘,削取外支果皮[1] ,曬乾或陰乾。

原形態橘

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3-4m。枝細,多有刺。葉互生;葉柄長0.5-1.5cm,有窄翼,

頂端有關節;葉片披針形或橢圓形,長4-llcm,寬1.5-4cm,先端漸尖微凹,基部楔形,

全緣或為波狀,具不明顯的鈍鋸齒,有半透明油點。花單生或數朵叢生於枝端或葉腋;

花萼杯狀,5裂;花瓣5,白色或帶淡紅色,開時向上反卷;

雄蕊15-30,長短不一,花絲常3-5個連合成組;雌蕊1,子房圓形,柱頭頭狀。

柑果近圓形或扁圓形,橫徑4-7cm,果皮薄而寬,容易剝離,囊瓣7-12,

汁胞柔軟多汁。種子卵圓形,白色,一端尖,數粒至數十粒或無。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生境分部生態環境:

栽培於丘陵、低山地帶、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

資源分布:

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均有栽培。

性狀性狀鑑別

呈長條形或不規則薄片狀,邊緣皺縮卷同,厚約0.2mm。外表面黃棕色或橙紅色,

具光澤,密布點狀凹下或凸起的油點,俗稱「棕眼」,內表面黃白色,亦有明顯的油點,

對光照視透明。質脆易啐。氣芳香,味微苦、辛。以皮薄、片大、色紅、油潤者為佳。

橘紅為芸香科植物化州桔或橘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外層果皮[2] 。秋末冬初果實成熟後採收,用刀削下外果皮,曬乾或陰乾。

本品呈長條形或不規則薄片狀,邊緣皺縮向內捲曲。表面黃棕色或橙紅色,存放後呈棕褐色,

密布黃白色突起或凹下的油室。內表面黃白色,密布凹下透光小圓點。 [1]

橘紅的作用

抗炎:柚皮甙給小鼠腹腔注射l00mg/kg,可降低甲醛性足踝浮腫,但對5-羥色胺引起的炎症無效;

柚皮甙靜脈注射50-250mg/kg,可抑制大鼠因靜脈注射微血管增滲素(Kallidine)引起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所含柚皮甙有消炎鎮痛作用。

其它:柚皮甙(2g/kg飲食)與致栓塞(Thrombogenic)飼料餵養大鼠,可延長動物的存活時間,並具有降低血小板聚集,增快血流等作用。

治嘈雜吐水:真橘皮(去白)為末,五更安五分於掌心舐之,即睡。

橘紅的功效

治痰飲為患,或嘔吐憨心薄禾醫生,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

或發為寒熱,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治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揚飲之,甚良。

治風痰麻木:橘紅一斤,逆流水五碗,煮爛去滓,再煮至一碗。頓服取吐。不吐加瓜蒂末。

治產後脾氣不利,小便不通:橘紅為末,每服10克,空心,溫酒下。

治乳癰,未結即散,已結即潰,極痛不可忍者:陳皮(湯浸去白,日干,面炒黃)為末,麝香研,酒調下二錢。

燥濕化痰,理氣消食。主治咳喘痰多,胸膈痞悶,

食積嘔吐,噯氣呃逆,脘腹脹痛。[2]

炮製橘紅:

揀去雜質,刷淨,用時折碎。鹽橘紅:取淨橘紅用鹽開水均勻噴灑,

使其吸收,晾乾。(每橘紅100斤,用食鹽2斤,溫開水適量化開澄清)蜜橘紅:

將橘紅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黃色時,加入蜂蜜拌勻,再炒至略帶焦黃色,取出,晾乾。(每橘紅100斤,用蜂蜜25斤)

性味辛;苦;溫

歸經膀胱;小腸;肺;脾;大腸;胃經

功能主治散寒燥濕;理氣化痰;寬中健胃。主風寒咳嗽;痰多氣逆;噁心嘔吐;胸脘痞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或入丸、散。

注意陰虛燥咳及嗽氣虛者不宜服。

複方

①治嘈雜吐水:真橘皮(去白)為末,五更安五分於掌心舐之,即睡。(《怪證奇方》)

②治痰飲為患,或嘔吐噁心,或頭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發為寒熱,

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湯洗七次)、橘紅各五兩,白茯苓三兩,

甘草(炙)一兩半。上細銼,每服四錢,用水一盞,生薑七片,烏梅一個,同煎六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局方》二陳湯)

③治途中心痛:橘皮(去白),煎湯飲之,甚良。(《談野翁試驗方》)

④治風痰麻木:橘紅一斤,逆流水五碗,煮碎去滓,再煮至一碗,頓服取吐。不吐加瓜蒂末。(《摘元方》)

⑤治產後脾氣不利,小便不通:橘紅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下。(《婦人良方》)

⑥治乳癰,未結即散,已結即潰,極痛不可忍:陳皮(湯浸去白,日干,面炒黃)為末,麝香研,酒調下二錢。(《聖惠方》橘香散)

各家論述

1.《藥品化義》:橘紅,辛能橫行散結,苦能直行下降,為利氣要藥。

蓋治痰須理氣,氣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諸痰藥之上。

佐竹茹以療熱呃,助青皮以導滯氣,同蒼朮、厚朴平胃中之實,

合蔥白、麻黃表寒濕之邪,消谷氣,解酒毒,止嘔吐,開胸膈痞塞,能推陳致新,皆辛散苦降之力也。

2.《本經逢原》:橘紅專主肺寒咳嗽多痰,虛損方多用之,然久嗽氣泄,又非所宜。

3.《醫林纂要》:橘紅專入於肺,兼以發表。去皮內之白,更輕虛上浮,亦去肺邪耳。

4.《醫學啟源》:理胸中、肺氣。

5.《綱目》:下氣消痰。

6.《本草匯》:能除寒發表。[3]

橘紅的吃法(做法)大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