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血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蘭嶼血藤 |
蘭嶼血藤Mucuna membranacea Hayata, 為APG IV系統下豆科(Fabaceae Lindl. = Leguminosae)黧豆屬(Mucuna Adans.)攀援木質藤本植物. 生於琉球群島及我國台灣地區的近海邊常綠闊葉林中.當年生幼枝淡綠色,光滑無毛,上被白粉,五棱形,棱上具翅膜;一年以上者紫棕色,略呈方形至圓形,具狹翅或無翅,皮孔淡棕色,顯明;芽鱗卵形,宿存於小枝基部。單葉互生,半革質;闊卵形或近於圓形,長9~11厘米,闊5~8厘米,先端尖尾狀或短尖尾狀,基部楔形或圓形,邊緣具稀細齒;上面綠色,被少許白粉,下面淡綠,白粉較濃厚;葉柄紅色,被白粉,長2.5~5厘米。
基本內容
界:植物界
目:豆目
科: 豆科
屬: 黧豆屬
形態特徵
攀援木質藤本.莖具細縱槽, 老皮有皺紋; 小枝無毛。羽狀複葉具3小葉; 托葉鑽形, 脫落; 葉柄被毛, 長3-10厘米; 小葉膜質至紙質, 頂生小葉菱狀橢圓形或卵狀菱形, 長8-13厘米, 寬6-8厘米, 先端鈍, 漸狹成長1厘米尖頭, 並具細尖頭, 基部楔形至鈍圓, 側生小葉偏斜, 長達12厘米, 兩面被毛, 上面稀疏, 下面較密; 側脈4-6,在上面稍隆起, 在下面明顯凸起; 小托葉線形, 長2-3毫米; 小葉柄長4-6毫米。花序長10-12厘米, 下垂, 通常每節有3花; 花梗長6-10厘米, 被毛; 苞片廣卵形, 舟狀, 長12-14毫米, 寬7-9毫米, 開花前脫落, 被灰白色伏貼短毛和褐色刺激性剛毛; 花萼寬鐘形, 兩面密被灰白色伏貼短毛, 外面並被褐色刺激性剛毛; 5裂但上部2裂片合生至近頂部, 下面3裂片長10-12毫米;花冠暗紫色, 旗瓣長3-3.5厘米, 寬圓形, 先端鈍, 凹缺, 基部具耳, 瓣柄長約3毫米, 翼瓣長約5厘米, 瓣柄長約7毫米, 耳長約4毫米, 龍骨瓣長約5厘米, 瓣柄長約10毫米; 雄蕊管長約4厘米,雄蕊二型; 短花葯長1.5毫米, 着生在較粗的花絲上, 長花葯長3毫米, 着生在較細的花絲上, 子房長約1厘米, 被毛, 具2胚珠。果革質, 不對稱的橢圓狀卵形至長圓形, 長4-8厘米, 寬4-5厘米, 厚5-10毫米, 背腹縫翅的邊緣具齧蝕狀齒, 果的兩面有偏斜的9-12翅狀褶, 且多在中部間斷, 有褐色開展的螫毛.種子1-2顆, 扁, 帶褐黑色, 近圓形,直徑約2厘米, 種臍長為種子周長3/4。
分布範圍
產自我國台灣蘭嶼和火燒島.日本琉球群島、西表島、石垣島也有分布。
生長環境
生長於近海邊常綠闊葉林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