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關於家的細語(金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關於家的細語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關於家的細語》中國當代作家金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關於家的細語

關於家,一直記得兩個小故事。

一個是蔡琴的。歷經感情的創傷,最終找到了停靠心靈的港灣。她那句「沒有男人的房子不叫家」我想我永遠不會忘記。

一個是富翁的。他如同一個流浪漢似的躺在馬路上,一警察問他:「你為什麼不回家啊?」他答:「我沒有家。」警察指着不遠處的一座豪宅說:「那不是你的家嗎:」他答:「那是我的房子,不是我的家。」

看來,要稱其為家,光有房子是不夠的,得有人,自己的親人,你所住的地方才叫家。家,總給我們溫暖的,踏實的感覺。所以一些飯館叫「家常菜館」、「農家小院」,步入賓館則常常見到「賓至如歸」的條幅,歸,自是回家了。

上大學時,六個人住在一個寢室里,熱鬧的很。每到周末,卻常常想家,因為家中有父母,有弟妹,有童年的氣息。所以,寢室,只是我們棲身的驛站,是一方流動的雲彩。

在家裡呆久了,我們便想讓自己的心四處流浪,旅遊,觀光。無須半月,便心旌搖盪,魂不守舍了。再好的風景也不感興趣,再美的女子也不入眼帘,原來,我們想家了。

去親戚或朋友家玩,往往因為熱情被留住。夜裡,在陌生的床上,我們的心常常飛到自己家裡那張破舊的吱吱扭扭的床上,於是,或輾轉反側,或夜不成寐。有個詞叫「寄人籬下」,如黛玉者,在富麗堂皇的老外婆家,疼愛,關心皆有,可我們的林姑娘卻常常落淚。小性固然是有的,卻更因為無家可歸。家,是我們的根脈。

孤身在外闖蕩的人,在當地人看來不免有些幼稚,伴着一些同情憐憫的神色。在家族觀念濃烈的中國社會,像早期的「闖關東」之舉,總是帶着被逼迫的味道,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背井離鄉的人,年歲愈增,愈有落葉歸根的意思。白髮蒼蒼的年紀,拄着拐杖,和三五童年的玩伴如「狗剩」、「王二柱」般瞎扯一番,是多麼愜意的一件事!

我們中國人不太贊成獨立性強的女子,像男人一樣漂泊打拚,或者老大未嫁。家,才是女子的根本歸宿。一個女子嫁了丈夫,一切活動就該圍繞着家展開來,縫紉下廚,相夫教子。確實,兩人和和美美,互敬互愛,共同布置一個溫馨的家園,實為一樂事。特別是在晚歸的黃昏,大老遠看到自家裡亮着暖暖的燈火,有一個人在等你回家。即使再淒冷的天,心亦驟然暖了起來。

沒有家的人,便是隨水逐流的浮萍,常常有「天大地大,何處是我家」之感嘆。是秋風中的一片枯葉,無處可以棲身,搖搖擺擺,隨時落地化為春泥。所以,有家的人,常回家看看,把你的快樂傳遞;無家的人,亦不必遺恨。天涯處處芳草綠,始終保持高貴幸福。有了家的感覺,你便是有家了。[1]

作者簡介

金梅,筆名我的張愛玲,,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原籍濱州,現居臨沂蒙陰。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