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興義,在變與不變中顯現魅力(王沾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興義,在變與不變中顯現魅力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興義,在變與不變中顯現魅力》中國當代作家王沾雲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興義,在變與不變中顯現魅力

二十多年前,我初到興義城工作生活

無論是外地的朋友,還是本地的熟人,只要相約在興義相聚,就只選擇一個地點,那就是某日某時在街心花園的「盤江魂」雕塑下會面。

為什麼要選擇在街心花園的「盤江魂」雕塑下見面呢?因為那裡標識明顯,好找。更因為那裡熱鬧,好玩。

跟友人在「盤江魂」雕塑下會面了,便一起到街心花園的步行街走一遭。即使什麼也不買,也要東瞧瞧西望望,直到把街心花園的八條步行街都走了一個來回,才會在街邊找一家小吃店,炒兩三碗沖菜飯、怪魯飯、脆哨飯,點幾碟泡蘿蔔、魔芋豆腐、涼拌海帶等之類的可口小吃,津津有味吃起來。吃飽了,要麼繼續逛街,要麼坐在街邊的椅子上,看來來往往的逛街的人發呆。直到覺得應該回家了,才會慢騰騰地離開街心花園。

說實在的,對我而言,到街心花園無外乎只有兩件事:一是逛逛街。逛街可以購物,也未必購物。有時,偶然中看到了一件自己中意的物品,無論是衣裳,還是其他什麼物品,只要中意,就順手購買了,或者是價廉物美,或者是物有所值,買到手了就心生歡喜,然後步履輕盈繼續逛街。有時,即使逛了一整天也沒有購買一件物品,但只要把八條步行街都來來回回走上幾趟,哪怕兩手空空也會自然而然地擁有一種心滿意足的成就感。二是吃小吃。街心花園的小吃,的確有些拴心留人。無論是雞肉圓、槓子面,還是盒子粑、烤糍粑,無論裹卷粉、糯米糕,還是泡蘿蔔、水晶涼粉,無論是蒸乳鴿、烤羊串,還是羊肉粉、脆哨飯,林林總總的特色小吃,只要逛過一回街吃過一次,心裡就會總惦記着要去吃第二次、第三次。次數多了,就形成了習慣。只要去逛街心花園,吃小吃就成了[[必然]。

對其他人而言,到街心花園的愉悅享受,也許會更豐富一些。

在興義城區,常聽到這樣一句話:「有錢無錢,街心花園」。這句話反映了街心花園的熱鬧、繁華。只要有空閒時間,無論需不需要購物,人們都會到街心花園走一走逛一逛。因為,吃、喝、玩、樂、穿、戴等日常生活的一切用度,都可以在街心花園得到滿足,花費不多,又頗有樂趣。很多市民,都把逛街心花園當作一種休閒生活的方式,作為一種特別的精神享受。

自1982年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成立以來,興義作為州府所在地,就是全州的城市龍頭。自治州成立四十年來,興義的城市得到快速發展,城區面積已經從1988年建市當初的5平方公里擴展到2020年的68平方公里,城市街道辦事處從當初的1個增加到8個,城市人口從當初的5萬人增加到60萬人。

在興義城生活和工作二十多年,我深刻感受到,興義城市的面積在不斷擴展、人口在不斷增加、品質在不斷提升、功能在不斷完善、承載力不斷增強、景觀在不斷變美,但有一樣始終沒有變,那就是興義城市的城市原點沒有變。

我認為,無論興義的城市如何發展如何變化,但興義市的城市原點,依然在街心花園。

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原點。

無論城市面貌如何變化,城市面積如何擴展,城市人口如何增加,城市品質如何提升,城市功能如何完善,城市承載能力如何增強,城市景觀如何變美,城市原點卻不會改變。特別是在具有文化意義的城市原點上,每一個人都能找到這個城市的過往記憶,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這個城市的情感認同,每一個人都能夠找到這個城市的歷史脈絡。

興義城市的街心花園,就具有這樣的性質。

在街心花園漫步,記憶穿越時空,在140多年前的「黃草壩」上,我看到了街心花園的雛形。

史志記載,街心花園的雛形,最初形成於清朝嘉慶五年。

在明朝時期,興義名為「黃草壩」。清嘉慶三年,興義設縣治於黃草壩。嘉慶五年(1800年),興義縣城修建了縣衙機構和興隆街、白紙街、十字街、皮匠街、田壩街等五條街道。

光緒七年(1881年),興義縣城進行擴建改造,將城內可使用面積從原來的0.3平方公里擴展到0.6平方公里,興建了楊柳街、宣化街、川祖街、鐵匠街、興源街、豆芽街等六條主要城市街道。這些街道的名稱,「街心花園」至今仍然在使用。

而「街心花園」這一地名的出現,則是在民國30年(1941年)。1941年,興義在縣城匯集各條街道的場壩中心,修建了一個街心花園,園內建四方亭,園外建有紀念「七七」抗日陣亡將士的標識,花園的周圍為縣城主要市場。至此,「街心花園」正式成為興義的一個城市地名。

1988年,新成立的興義市對街心花園進行了一次改造。

這次改造,是一次解放思想的創新實踐。

在這次改造中,原住戶可以用舊房加錢換新的方式進行置換,其他市民也可用資金出資的方式購買。通過這種方式運作,有效撬動了社會資金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的積極作用。經過兩年多的改造,由沙井街、稻子巷街、鐵匠街、豆芽街、楊柳街、川祖街、宣化街、大壩子街等八條步行街和一個廣場構成的街心花園,成了集商業、飲食、休閒等為一體的城市會客廳。

街心花園廣場輻射六條600米的街道,其中再穿插兩條400米的街道連接其中四條。八條街道,互相連通,縱橫交錯,街口與內環主幹道相連,整個街心花園就如同一座巨大的伏羲八卦。因此,街心花園又名「八卦金街」,在黔西南州乃至貴州省都相當有名,成為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

最能體現興義城市解放思想的標誌,是1991年在街心花園廣場中心修建的「盤江魂」雕塑。

這座總高10米名為「盤江魂」的不鏽鋼雕塑,以兩位智慧典雅、超凡脫俗的女神為造型。

當初,雕塑設計方案剛出來時,很多參加決策的領導幹部都難以接受。因為雕塑的主體是兩位袒胸露乳的女人。這種造型,在當時是難以讓人接受的。後來,經過設計者的反覆闡釋,大家才同意這座雕塑的設計方案。「盤江魂」雕塑在街心花園修建完工對外展示後,在廣大市民中引起強烈反響。一些人認為「盤江魂」雕塑很有特色,一些人則認為「盤江魂」雕塑有傷風化。在關於「盤江魂」雕塑是好與不好的爭論中,很多外地的人都慕名而來,到興義街心花園一覽「盤江魂」雕塑的風采。

在爭論中解放了思想,也在解放中統一了思想。經過幾年的爭論,大家漸漸明白並形成共識,街心花園的「盤江魂」雕塑,用浪漫手法表現主題,用內容健康、形態優美的人體藝術,陶冶人的崇高情操,淨化人的思想靈魂,是最具有黔西南文化內涵和文化特質的城市地標,是最能激發內生動力的城市精神。

雕塑中的兩位袒胸露乳的女神,分別代表南盤江和北盤江,寓意珠江源頭的南盤江和北盤江,源源不斷地用甘甜乳汁,滋潤盤江大地,哺乳盤江兒女。

兩位女神攜手相連組成的「8」字形,意喻盤江八縣,意喻包括布依族、苗族兩個主體民族在內的黔西南各族人民團結友愛。

兩位女神長袖起舞騰飛而出的造型,猶如DNA雙螺旋結構的一小部分,象徵盤江兒女解放思想、咬定目標、協調一致、團結奮進、不懼曲折、不畏險阻的性格基因。

總而言之,「盤江魂」雕塑是有史以來所有為黔西南出過力、流過汗和作過一絲一毫貢獻的英雄和平民的集合體,用象徵手法表現崇高精神,謳歌偉大人民,既象徵布依族、苗族和州內的所有民族,也象徵着過去、現在和未來,更象徵着黔西南人民永遠都會像南北盤江一樣,克服重重困難,穿過崇山峻岭,將無數細流匯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朝着一個方向奮勇前進奔騰不息,走向珠江,走向大海,走向世界。

人們對「盤江魂」雕塑的感知,從無法接受到完全認同,彰顯了興義在城市發展中的文化自信。

如今,對興義市民來說,街心花園不僅是一個地理坐標,更是一個文化坐標。特別是矗立在街心花園廣場中心的「盤江魂」雕塑,更是興義市民對城市情感認同、思想認同、理念認同、精神認同的文化地標。因為,這裡有興義城市發展的歷史記憶,有興義現代城市發展的繁華景象,有興義未來城市發展的文化積澱,有興義城市永續發展的精神支撐。街心花園和「盤江魂」雕塑,已經成為廣大興義市民無法割捨的精神臍帶。

從這個角度來說,街心花園就是興義的城市原點,「盤江魂」雕塑就是興義的城市精神。

城市是人的城市,城市的歷史是人的歷史。

坐在街心花園聽老年人擺談興義歷史,被人們津津樂道擺談得最多的,當數下午屯的劉顯世和劉顯潛,景家屯的王伯群和王文華,泥凼的何應欽。

這五個人,將興義的三大家族編織成了一個嚴密的關係網。劉顯世是劉氏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劉顯潛是他的親堂兄。王伯群和王文華兩兄弟是劉顯世的親外甥。何應欽是王伯群和王文華的親妹夫。

這五個人,加上安龍龍廣的袁祖銘,就把一段貴州近代史攪得風雲變幻。

難怪,有人會這樣說:一部貴州近代史,半部都是興義人。

從街心花園出發,朝西南方向行走4公里,到達下午屯街道辦劉氏莊園。在這裡,可以全面了解黔軍鼻祖劉顯世、黔系軍閥的重要首領劉顯潛的歷史過往。

從街心花園出發,朝東南方向行走9公里,到達興泰街道辦景家屯王伯群故居。在這裡,可以全面了解曾被孫中山讚譽為「西南後起之秀」的黔軍總司令王文華、曾被孫中山委任為貴州省長的王伯群的歷史過往。

從街心花園出發,朝西南方向行走45公里,到達泥凼鎮何應欽故居。在這裡,可以全面了解曾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任國防部部長、代表中國政府和東南亞戰區盟軍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書的何應欽的歷史過往。

走進這三個地方,讓時光回溯,一段由興義人掌控的貴州近代歷史,一段讓興義人津津樂道的陳年往事,令人噓唏。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貴州巡撫電令劉顯世率兵500人赴省城警衛。還沒趕到貴陽,革命黨人就已宣告貴州獨立,成立「大漢貴州軍政府」。劉顯世立即派外甥王文華與革命黨聯繫,表示擁護革命。劉顯世到達貴陽後,被委任為樞密院軍事股長。

劉顯世在貴陽站穩腳跟後,隨即與貴陽憲政黨骨幹聯合,破壞革命秩序、打擊革命力量。與劉氏家族關係密切的雲南當局聞訊後,派唐繼堯率滇軍入黔援助。1912年3月初,入黔滇軍推翻「大漢貴州軍政府」,唐繼堯任貴州都督,劉顯世任軍政部長。1913年10月,唐繼堯調任雲南都督,劉顯世被委任為貴州撫軍使,接替唐繼堯統治貴州。

1915年12月,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戰爭爆發。在王伯群、王文華的推動下,劉顯世於1月27日宣布貴州獨立。護國戰爭結束後,劉顯世被任命為貴州督軍、省長。至此,以劉顯世為首的黔系軍閥集團興義系正式形成。

隨着護國戰爭的勝利,王文華進一步取得黔軍的控制權。護國戰爭期間,王文華任護國軍第一軍右翼軍東路司令。1917年3月,王文華組建貴州陸軍第一師並擔任師長,委任妹夫何應欽及朱紹良、谷正倫等為團長。1917年9月,王文華任黔軍總司令,全面掌控黔軍。

在黔系軍閥集團內部,從興義系形成之初就存在「新派」和「舊派」兩派政治取向不同的勢力。「舊派」以劉顯世為首,清末貴州立憲派成員是骨幹,對內實行封建軍閥統治,對外依附滇系向外擴張,思想守舊,行動保守。「新派」以王文華為首,主要骨幹是辛亥革命前後從戎或從政的青年知識分子,主張適應世界潮流,刷新貴州政治。「新派」與「舊派」在對待北洋軍閥和孫中山、對待滇系軍閥關係等問題上存在極大矛盾。

1917年9月,護法戰爭爆發。在護法戰爭中,興義系將領袁祖銘,深得黔軍中下級軍官推崇。護法戰爭勝利後,進駐成都的黔軍將領聯名電請劉顯世和王文華,懇請晉升袁祖銘為黔軍副司令。王文華不准所請。但劉顯世想利用袁祖銘來遏制王文華,於是改任袁祖銘為貴州陸軍第二師師長。王文華聞訊,緊急調集黔軍各部進駐重慶,召開軍事會議,撤去袁祖銘第二師師長職務,調任黔軍總司令部總參議。

1919年(民國八年),興義系「新派」與上海華僑振興實業公司簽訂從重慶經貴陽至柳州修築鐵路的條約和借款條約,但沒有獲得貴州省議會的通過。於是,「新派」從揭露省財政廳貪污舞弊着手,發動「民八事變」,向「舊派」發起進攻。結果,政務廳廳長遇刺負傷,財政廳廳長服毒自殺,警察廳廳長主動辭職,省議會議長逃往上海。政務廳、財政廳、省議會、教育會、警察廳等要害部門,全部被「新派」掌控。

「民八事變」以後,興義系「新派」與「舊派」的矛盾更加尖銳,劉顯世與王文華的關係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王文華與袁祖銘的矛盾也進一步激化。

1920年5月,王文華對川軍熊克武發動攻擊,啟用袁祖銘任前敵總指揮。袁祖銘率部攻克成都,逼迫熊克武退守川北。之後,王文華撤去袁祖銘前敵總指揮職務。在此同時,劉顯世等「舊派」在貴陽密謀剪除王文華軍權。

1920年10月15日,王文華任命第一旅旅長盧燾代理黔軍總司令、胡瑛為總指揮率隊回黔,配合在貴陽坐鎮的何應欽實施「清君側」計劃,發動「民九事變」。11月13日,「舊派」勢力基本被清除,劉顯世被迫通電下野,興義系「舊派」集體瓦解,「新派」五個旅執掌貴州政權。

「民九事變」後,袁祖銘投靠北洋軍閥。隨後與原貴州參議會議長合謀,於1921年3月16日派人在上海刺殺王文華。王文華被刺殺後,黔軍代總司令盧燾無力控制貴州,所部五旅互相爭鬥。1922年初,興義系「新派」內部火拚更趨激烈,黔軍參謀長何應欽因內訌被逐出貴州。

袁祖銘隨即聯繫劉顯世,相約「匡扶貴州」後,由劉顯世主政,袁祖銘主軍。袁祖銘組織的「定黔軍」奪取貴州軍政大權後,沒有按約定讓劉顯世主持貴州政治。劉顯世於是向滇軍求援,在滇軍勢力的壓迫下,袁祖銘於1923年3月放棄貴州退往四川。1923年4月,劉顯世在貴陽宣布就任貴州省省長。由於貴州最高軍事長官是滇軍將領唐繼虞,劉顯世二次主黔時不但沒有掌握軍權,還時常被唐繼虞排擠。1924年秋,劉顯世被迫辭去一切職務。袁祖銘從貴州退到四川後,得到北洋軍扶持,代行五省聯軍總司令職務,加緊了「復黔」步伐。1924年5月,北洋政府委任他為川滇黔邊防督辦。1924年底,滇軍撤出貴州,袁祖銘接手貴州政權。

一年半後,黔系軍閥桐梓系首領周西成出任貴州軍務督辦兼省長,興義系政權被桐梓系奪取,興義系對貴州的統治宣告結束。

回望這段歷史,更加覺得,在興義城市原點街心花園樹立「盤江魂」雕塑,是多麼的有必要。

如果,當年掌握貴州軍政大權的興義精英,能夠用盤江精神鑄魂,團結所有盤江流域的人民群眾,團結所有關心支持貴州的進步力量,像南北盤江一樣,將萬眾一心匯成一股強大的力量,朝着一個方向奮勇前進奔騰不息,那麼,貴州的近代歷史,將會是另外一種情景,興義城市發展的歷史,將會是另外一種書寫,興義城市精神的內涵,將會是另外一種詮釋。

回望歷史過往,更加覺得,無論時代如何更替,無論城市如何發展,城市的原點始終不能變,城市的精神始終不能丟。只有堅守城市原點,堅守城市精神,城市發展才會更有歷史積澱、文化內涵和時代精神。

馬嶺河峽谷、萬峰林、萬峰湖三個國家級景區環繞興義市區,形成了「景在城中、城在峰中、峰在水中、人在畫中」的喀斯特山地罕見旅遊景觀組合和「景區是城區的後花園,城區是景區的會客廳」的特色空間布局。

「一城三景」,堪稱世界獨一無二。

從街心花園出發,朝東北方向行走9公里,到達馬嶺河峽谷景區。馬嶺河峽谷全長74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峽谷和世界上唯一的斷裂地縫大峽谷。峽谷兩壁是規模宏大、氣勢壯觀、錯落有致的岩石瀑布。谷內群瀑飛流,溶洞相連,翠竹倒掛,古木虬勁,千姿百態。

從街心花園出發,朝南方向行走8公里,到達萬峰林景區。萬峰林有錐峰和孤峰2萬多座,為世界之最。景區內共有列陣峰林、寶劍峰林、群龍峰林、羅漢峰林、疊帽峰林等五大類型峰林,分為東峰林和西峰林兩大部分。東峰林景區總面積70平方公里,是岩溶初期發育的典型代表,巍峨粗獷;西峰林景區總面積約55平方公里,是岩溶後期發育的產物,挺拔秀美。

從街心花園出發,朝南方向行走28公里,到達萬峰湖景區。萬峰湖水域面積816平方公里,與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列為全國五大淡水湖。湖中和四周分布着一萬多座山峰,湖內島嶼與半島80 多個,湖內全島、半島、港灣、內湖交錯,享有「萬峰之湖,西南之最,山水畫卷」 之美譽。

世界獨一無二的「一城三景」,讓興義城成為一座備受世界各地遊客青睞和嚮往的國際山地旅遊城市。

中國唯一以山地旅遊為主題的國家級、國際性大會——國際山地旅遊大會,連續三屆在興義召開,累計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和戶外運動的代表,共話山地旅遊,普及山地生態旅遊理念,探索山地旅遊發展模式,成為推動山地經濟發展的品牌盛會、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的高端平台,將興義推上了世界山地旅遊的國際交流平台最前端。

中國首個以「美麗鄉村」為主題的高端峰會——「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連續五屆在興義舉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CIOFF組織委員會以及累計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嘉賓出席峰會活動,多角度、全方位探討美麗鄉村建設,是貴州省繼「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後的又一個國際性峰會,成為多彩貴州的一張叫得響的名片。

依託「國際山地旅遊大會」和「中國美麗鄉村·萬峰林峰會」兩大平台,興義以開放的胸懷,以「一城三景」為核心,深挖原生態山地民族文化內涵,念好「山」字經、打好生態牌,大力發展避暑度假、健康養老、文化體驗、山地觀光、戶外運動、工業旅遊、汽車露營、科普探險、修學旅行等與世界接軌的山地旅遊業態,打造了一批休閒山地特色旅遊景區集群,探索了一條集觀光、文化、運動、休閒、探險等為一體的現代山地旅遊發展新路,着力把山地旅遊打造成為具有全域全景理念的大產業、承載核心文化價值的主載體、拉動山地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努力打造國際山地旅遊城市。

興義利用「一城三景」構建的國際山地旅遊城市,把景區變成城區的後花園,把城區變成景區的會客廳,實現了現代城市建設發展與自然環境「天人合一」的完美結合,彰顯了興義放眼世界、面向世界的開放自信和守正創新、行穩致遠的發展自信。

這種自信,來源於興義的城市原點,來源於興義的城市精神。

因為,在興義人民的骨髓里,蘊藏着解放思想、咬定目標、協調一致、團結奮進、不懼曲折、不畏險阻的性格基因。興義能夠以國際山地旅遊城市的形象走出珠江流域,漂洋過海走向世界,向全世界展示天藍、地綠、水清、人和、業興的好風貌、好聲音,就會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

堅守城市原點,堅守城市精神,在變與不變的辯證中打造國際山地旅遊城市,興義更有魅力了。[1]

作者簡介

王沾雲,男,布依族,大學文化,貴州省安龍縣人,1971年12月生,現任貴州省黔西南州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