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興賓區五山鄉

興賓區五山鄉位於來賓市興賓區南部,東南界連貴港市樟木鎮,西連小平陽鎮,北鄰三五鄉,東接石牙鄉。歷史上長期屬貴縣管轄。[1]

中文名:五山鄉

位 置:來賓市興賓區南部

自然村:64

總人口:31954人

目錄

地理位置

五山鄉位於來賓市興賓區南部,東南界連貴港市樟木鎮,西連小平陽鎮,北鄰三五鄉,東接石牙鄉。歷史上長期屬貴縣管轄。1952年4月劃歸原來賓縣。鄉轄9個村民委64個自然村。鄉東西兩翼山巒重疊,中部嶺坡連綿。全鄉總面積134.2平方公里,石山和高丘占53.44平方公里,屬半石山區。六成為旱地,石灰石豐富,其他礦石少。三利水庫屬興賓區最大的水庫,該鄉受益甚少。由於地少人多,可供開採資源貧乏,極大地制約經濟發展。2006年,總人口31954人,其中壯族占85%,余為漢族,非農業人口占4%。男性16459人,女性15495人。主要語言為壯族北部方言,通用西南官話。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243.9人,2006年人口增長率為7.9‰。

建置沿革

清朝,五山屬貴縣山西里,民國時,里改區,為樟木區轄。民國37年(1948),設五山鄉,1949年屬貴縣第四區(青嶺區)轄。1953年4月22日劃入來賓屬來賓縣第十五區(青嶺區)施村鄉。1958年春設五山鄉,仍屬青嶺區轄。同年秋撤區設公社時從青嶺分出設五山公社;1962年撤公社復區時重歸青嶺區轄。1969年1月撤區再復公社時又從青嶺分出設五山公社革命委員會。1980年11月改稱五山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9月撤公社設鄉時稱五山鄉人民政府,自此沿襲至今不變。鄉政府駐地五山街,昔以獅子山、龍船山、茫山、牙山、大甲山五山而得名。2006年,下轄9個村民委64個自然村。

自然地理

五山鄉位於來賓市興賓區南部,東經109°110'24"—109°119'29",北緯23°19'48"—23°49'47",北回歸線橫貫境內中部。主要山脈坐落在鄉境東西兩部,最高山為霧茫山,在鄉政府駐地西部3.1公里處,山頂西側有一岩洞,冬冒熱氣環繞其頂似霧故名。東北——西南走向,長1.5公里,寬0.7公里,主峰海拔439米,山體為中層狀灰白色石灰岩,與四周山峰相毗連。瓦巒山,亦稱大通山,在鄉政府駐地西北部5.2公里處,山呈圓形,層巒疊嶂,如瓦巒石,主峰海拔428.5米,為五山第二高峰。山體屬中層灰白色隱晶質石灰岩,頂峰有三角控制點,北部山腳是來賓——小平陽公路。拉岜山,在華嶺村南面1.6公里處,山形似人編織捕魚工具,壯語稱「拉岜加」,故名。東南走向,長約1公里,寬0.5公里,主峰海拔243米,山體為灰白色隱晶質石灰岩,南臨貴港。境內多為時令河,流量不大。著名的河流有止馬河,發源於貴港,成河於三利水庫以下的止馬村附近,自南向北流經鄉北部,縱貫三五鄉東部和廂城鄉,於城廂中部的江頭村西部注入紅水河。

止馬河全長64.25公里,流域面積為365平方公里。止馬至紅水河,落差為53.8米,年平均流量7.67萬立方米/每秒,水能資源蘊量為1709千瓦,可開發量為1092千瓦。土壤多為石灰岩母質發育而成,其次晦四紀紅土母質,有少量屬硅質岩母質,質地以粘土為主,其次是沙質壤土。耕田多是石灰性沙土田和石灰性鐵子底田。河流少,日照充足,乾旱、土薄、地瘦是最大特點。氣候溫和、偏熱,雨量充沛。1月份平均氣溫11.1℃,7月分平均氣溫28.4℃,年平均氣溫20.8℃,年降雨量1316.4毫米。

北回歸線穿過境內中部,屬南亞熱帶的季風氣候區。太陽輻射強,夏長冬短,日照充足,氣候溫和,對發展農業生產相當有利。全年氣溫22℃以上的天數多達200左右,平均年無霜期為320天。每年春初亦出現一些低溫陰雨「倒春寒」天氣,容易導致早稻爛秧及玉米和豆類作物爛種。寒露風最早出現於9月15日,最晚是10月15日。雨季最早出現日期是3月3日,最晚是5月20日;雨季持續天數達144天。

農業經濟

五山鄉主要以水稻、玉米、花生、甘蔗、黃豆為主,兼種木薯、棉花、芝麻等。1990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096萬元(農業總產值1043)。糧食總產量665萬公斤。2001年農業總產值6667萬元。糧食10802噸,2006年農業總值8876萬元(現價)。糧食總產量10378噸。1991年全鄉甘蔗總產量14068噸。2001年甘蔗總產量27285噸,比1991淨增13217噸。2006年榨季進廠料蔗6.3萬噸。全鄉現有蔗面積21964畝。2006年全鄉林地1980公頃,現有林面積1688公頃,立木蓄積量為0.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20.5%。現有林場8個,以松、桉等喬木林為主。1991年耕牛存欄6848頭,生豬存欄6413頭。2001年耕牛出欄3050頭,存欄8247頭。生豬出欄44000頭,生豬存欄18106頭。山羊出欄2636頭,山羊存欄2719頭。肉類產量3823噸。水產品產量349噸。2006年,生豬出欄6.2萬頭,牛出欄4244頭,羊出欄3398隻,家禽出欄16.9萬羽,水產品產量494噸。2006年,甘蔗總產量60098噸,播種面積995公頃。

交通運輸

主要公路有3條:一條是鄉府經西北直達城區;另一條是鄉府經小平陽鎮進入柳南高速公路,可達桂林、柳州、南寧、北海等城市;再一條是鄉府向東南進入貴港。

郵電、電信、廣播電視鄉有郵政所1個,郵路全程65公里,全鄉所有機關單位、行政村均通郵。2006年末,全鄉9個村委全部裝有程控電話,用戶2001戶。64個村屯已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有線電視入戶村數2個,有線電視入戶數626戶。

水利設施

鄉境內的三利水庫為興賓區最大水庫,建於1959年末,總庫容4342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330萬立方米。六貝水庫,建於1956年,庫區40畝,1998年擴建後灌溉面積達800畝,蓄水9萬立方米。石盆水庫在施村,庫容133.3萬立方米,灌溉面積200畝。全鄉現有電灌抽水站37個水庫3座,山塘壩10個,基本解決農田灌溉問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