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興教寺,玄奘法師的歸宿地(181)(文遠)

興教寺,玄奘法師的歸宿地(181)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興教寺,玄奘法師的歸宿地(181)》中國當代作家文遠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興教寺,玄奘法師的歸宿地(181)

相信大部分人和我一樣都是從電視劇《西遊記》認識唐僧,他給人印象,英俊儒雅卻懦弱膽怯,甚至有些迂腐,悟空忠心護他,他卻數次不分青紅皂白將其攆走。八戒好吃懶做,他卻偏袒有加。

直到上了中學,在歷史課上才知道,《西遊記》是在大唐玄奘法師取經的經歷上加工寫成的。而真實的唐僧卻並不是小說中所寫的懦弱膽怯,相反獨自一人,堅定信念,用十多年時間,不畏艱險,歷經千辛萬苦,穿越一百多個國家到達印度那爛陀寺求取真經,後又回到長安,在慈恩寺翻譯這些經書,還創立了唯識宗。如果說張騫出使西域促成絲綢之路沿途的經濟往來,那麼玄奘法師求取真經則達到文化的交流

後來在大學,有幸讀到玄奘法師所翻譯的《心經》以及他所著的《大唐西域記》這更讓我對這位高僧欽佩有加。

聽說玄奘法師圓寂後,舍利被供養在興教寺,想去瞻仰卻不知道興教寺在何處,加之一直為生計奔波不得空閒漸漸也就忘了。

最近由於種種原因總算閒了下來,想去拜謁玄奘法師的想法又出現,且甚為強烈。於是乎,上網查詢好去興教寺的路線便獨自乘車前往。

公交車在一鄉村公路口停,下車看到路邊指示牌上標註興教寺就在附近。穿過村子,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藍天白雲,明媚陽光都讓人心情愉悅。知了鳥兒都躲在路旁的樹上不知疲倦的叫着,或許是心情好的緣故吧,蟬鳴鳥啼此刻在我聽來不是聒噪,反而是在為我加油。到半山腰,一棵古樹下立着一塊刻有南無觀自在菩薩的石碑,兩位農家大嫂分坐在三輪車和鋼絲床旁聊天,車上和床上擺着各色香,見有人來兩位大嫂便開始招攬香客。

山門就在眼前,正中間門楣上刻着「護國興教寺」兩邊護壁上則分別刻着「法相」「莊嚴」只可惜門不知什麼原因都緊閉,人只能從旁邊的鐵門進入。鐘鼓樓分立東西,正中便是大雄寶殿。善男信女都在虔誠拜佛,我亦虔誠請香跪拜。後起身,往東邊走,入得一院,二層閣樓,木質結構,一看就有年頭。到了正面才曉得此為藏經樓,想必裡面藏着不少經書,只可惜亦是鐵將軍把門,遊客不得入內,無緣得見。往後走又是一進小院,同樣無法入內,只能從外頭看到精緻的屋頂,上面刻着鹿與龍,此為伽藍院,在陽光的映照下甚為耀眼,抬頭就看到土崖。

繞過大雄寶殿,到得法堂,一尊石刻佛的立身像在眼前,或許太多信徒摸過吧,佛像的掌和腳都已光亮。在法堂及藥師殿、祖師殿拜完便往西,又是一進院子。三座塔立於院中,中間的塔高,兩邊的塔低。到了跟前,才看出兩邊的塔分別是圓測塔和窺基塔,中間是玄奘塔。原來這是為供奉唐僧和他現實中兩位徒弟舍利而建的塔。圓測塔和窺基塔都是三層四角,一個坐東朝西,一個坐西朝東。圓測塔監獄北宋政和五年,平面方形,磚砌仿木結構樓閣式,底層東面嵌有「大周錫明思故大德遠側法師舍利塔銘並序」碑。窺基塔則始建於唐永淳元年,太和三年重建,同樣結構,底層西面鑲嵌有「大慈恩寺大法師基公塔銘並序」碑。俯身跪拜,向里看能看見兩塔內都有神龕,供奉着圓測和窺基的泥塑像。玄奘塔呈角錐體狀,用青磚砌成,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一座仿木結構樓閣式磚塔,共五層,塔身壁面為仿木結構,轉起初八角形倚柱、額枋和斗拱,斗拱之上其兩層菱角牙子再疊澀出檐,挑檐大磚層多,在其他唐塔中少見,每層分三間,次層以上塔心實砌,跪拜能看見一座玄奘法師身披橘紅色袈裟,內着黃僧衣,項掛佛珠的泥塑雕像。雙塔兩邊分立兩塊石碑,一塊為唐太宗李世民所撰「大唐三藏聖教序」,一塊為褚遂良所書「大唐三藏聖教頂記」皆為楷書,極具藝術性。欣賞完兩塊碑文,便到三藏院。三藏院匾額為本煥法師所書,入內,就看見大遍覺堂、西明殿、慈恩殿。西明殿中供奉圓測法師,慈恩殿中時窺基法師。大遍覺堂中供奉的自然是玄奘法師。堂中央是玄奘法師坐像,身披袈裟,低眉沉思,兩邊少不了圓測和窺基,一位手捧經書,一位持着禪杖。旁邊一尊玄奘法師背着行囊的行走的金身像。四周牆壁上描繪着玄奘法師西行求法一路種種遭遇的彩繪壁畫。

累了,坐在大遍覺堂對面長廊的凳子上休息。一陣微風吹來,甚是愜意。大遍覺堂前柱子上的楹聯吸引我的目光:「西域取經功德永垂宇宙,東土翻譯美名長留人間」「西天取經三界垂範譽為法門領袖,東土演教千秋載德尊稱民族脊樑」可以說是對玄奘法師的褒讚,而寬池法師所撰「苦心勵志西去取經只為遠紹如來,殫精竭慮東來傳道但求近光佛法」則是對玄奘法師西去取經的濃縮寫照。此聯以及玄奘法師行裝像令我不禁浮想聯翩。如今有飛機,想去哪個國家很容易。而在大唐卻沒那麼輕鬆,玄奘法師孤身背着行囊要翻山越嶺,穿過沙漠,途徑一百餘個國家,雖說沒有《西遊記》中那麼誇張,遭遇什麼妖魔鬼怪,但路上的艱辛也是我們無法想象的,甚至可以用九死一生來形容。他有沒有想過放棄?我想應該沒有,否則他不會到達那爛陀寺。那麼是什麼讓他堅持,即便再艱辛也不曾放棄?想來想去我以為是信仰,他誓志要將真經取回東土,讓佛法在大唐發揚光大,他用行動做到了。這恰恰是我們現代人缺乏的,生活當下,物慾橫流,生活富裕,精神上卻沒有信仰。年輕人的耐挫力與承受力也都很差,稍微遇到點困難、挫折、坎坷就退縮不前,想法逃避。從這兩點來看,玄奘法師堪稱楷模,他的精神需要我們學習。我今後在遇到困難挫折,會想想玄奘法師,用他激勵自己。

[1]

作者簡介

文遠,畢業於陝西廣播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