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三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三院,設於清皇太極天聰三年。皇太極為鞏固君主地位、削弱議政王大臣之權,便仿明內閣制,設立內國史院、內弘文院及內秘書院,統稱內三院[1]。內國史院掌記注詔會、編纂史書、撰擬表章。內秘書院掌撰外國往來文書及中央詔會、祭文。內弘文院掌歷代善惡記注,侍讀皇子、教導諸親王。是清代內閣之始。

機構職責

內國史院掌記注皇帝起居詔令,編纂史書及實錄,撰擬表章並收藏御製文字;內秘書院掌撰外交文書及敕諭祭文並錄各衙門疏狀;內弘文院掌注釋古今政事得失 ,向皇帝和皇子進講並教諸親王等 。

機構成立

皇太極繼汗位以後,不斷加強皇權,至天聰十年(1636年)四月,皇太極自稱寬溫仁聖皇帝,改國號大清,改元崇德,終於完成了向君主集權制過渡的關鍵一步。在崇德改元前一個月,皇太極「改文館為內三院,一名內國史院、一名內秘書院、一名內弘文院」,並詳細規定職掌,任命負責官員,為內三院發展成為政府中樞機構奠定了重要基礎。

文館設立不久,就有更館名的呼聲,如天聰五年(1631年)參將寧完我上疏言「臣等公疏,請設六部、立諫臣、更館名、置通政、辨服制等事,疏經數上,……」 ,但皇太極對此事不作回應,更館名的呼聲也隨之沉寂。至天聰九年(1635年),改革文館的提議又重新出現,先是同年二月,正紅旗牛錄章京[2]許世昌奏稱「天子股朧宜立。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臣,相與贊襄開導,共造封疆,所謂輔弼重臣,上應天心者也。我朝枚卜之舉,實有未行。不過曰書房,豈堂堂立國之體哉」。十二月,梅勒章京張存仁又條奏曰「改文館為內閣中書科,以彰官制,其筆帖式亦應加中書科名色,分大小副參游守,為閣老翰林等官」。這次皇太極採納了改革文館的意見。之所以此時採納改革文館的意見,是因為對內,皇太極經過一系列的努力,使皇權實力終於完全凌駕於八旗貝勒之上。對外,皇太極消除了後金國家東北、西北的隱患,又爭取到了大量明朝降臣作為攻明的助手,與明朝對峙的局勢已成,建立君主集權制國家的外部條件成熟。至此,皇太極的勢力遠遠超過八旗貝勒,由八和碩貝勒共治國政向君主集權制過渡的內部條件已經具備。

在內外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建立八旗制度下的君主集權制國家已是大勢所趨,這時皇太極需要擴大文館組織機構,給予其明確職掌分工,以便應付改元後的繁雜事務。同時,文館的改革也有利於彰顯中央集權官制,使國家機構與皇太極改元稱帝相匹配。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內三院應運而生。

視頻

內三院 相關視頻

1636年皇太極稱帝
百家講壇:揭秘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是如何繼位的?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