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華達級戰列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images/4/49/%E5%86%85%E5%8D%8E%E8%BE%BE%E7%BA%A7%E6%88%98%E5%88%97%E8%88%B0.jpeg)
內華達級戰列艦是美國建造的一種超無畏艦。
內華達級戰列艦採用了當時頗具爭議的被稱為「All or Nothing Armor Scheme」的裝甲防護設計(稱為「重點防護」),因為美國海軍認為戰列艦傳統防護體系的中等厚度裝甲無法防禦無畏型戰列艦不斷加大口徑的主炮穿甲彈。這是美國海軍戰列艦防護設計上的重大革新。其主要設計特點是,戰艦的非重要部位減少或沒有裝甲防護,而重要部位(主炮塔、輪機艙、指揮塔等要害部位)則得到最大限度的裝甲防護。其設計思想被其他各國海軍所借鑑。安裝10門14英寸口徑主炮,雙聯裝和三聯裝主炮炮塔各兩座,採用艏艉對稱的布置形式。
同級艦兩艘,首艦內華達號(BB-36)1916年3月服役。另一艘是俄克拉何馬號戰列艦(BB-37)[1]。
歷史
1930年兩艦進行中期改裝,加寬艦體增加浮力和改善對魚水雷的防護能力,徹底改造艦橋和前後主桅。改裝三腳主桅並增設桅樓。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俄克拉荷馬號至少承受了5枚魚雷和數枚小型炸彈的攻擊,致使該艦傾覆沉沒。而內華達號是港中唯一得以開動的戰列艦,企圖駛出港口,在日軍第二波進攻中成為主要目標,為避免在港口出口沉沒搶灘擱淺。其後在西海岸進行現代化改裝,改建上層建築,撤去全部舊式副炮,改裝高平雙用炮。戰爭中內華達號往來於太平洋和歐洲戰區之間,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硫磺島戰役和沖繩島戰役。戰爭結束後,內華達號1946年參與比基尼島原子彈的試驗。1948年7月作為靶船被擊沉[2]。
武裝及防護
武備:10門356毫米/45倍徑主炮(雙聯裝和三聯裝炮塔各兩座),21座127毫米副炮(第一次改裝拆除9座);16門127毫米高平兩用炮(第二次改裝,雙聯裝八座),太平洋戰爭中加裝40毫米高射炮40門,20毫米高射炮45門。
裝甲:側舷水線(最大)13.5英寸,炮塔(正面)18/16英寸,司令塔16英寸。
視頻
內華達級戰列艦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BB-37/俄克拉何馬號/Oklahoma ,環球網,2020-6-17
- ↑ 二戰美國海軍內華達級戰列艦(圖) ,鐵血網,201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