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市委書記(常志剛)原圖鏈接來自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 的圖片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是一級國家行政機關,是巴彥淖爾市人民代表大會的執行機關,對巴彥淖爾市人民代表大會和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在巴彥淖爾市人民代表大會閉幕期間,向巴彥淖爾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負責並報告工作[1]

1956年,甘肅省所轄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額濟納自治州劃回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巴彥淖爾盟,盟政府駐巴彥浩特市。1958年,河套行政區、巴彥淖爾盟合併,成立新的巴彥淖爾盟。1984年12月,臨河縣改設為臨河市(縣級)。2003年12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消巴彥淖爾盟和縣級臨河市,設立巴彥淖爾市和臨河區。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駐臨河區,巴彥淖爾市[2]轄杭錦後旗、烏拉特後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前旗、五原縣、磴口縣和臨河區。

歷史沿革

今磴口縣則屬甘肅行省寧夏路。

中華民國元年五原廳改縣。

民國3年(1914年)設綏遠特別行政區。

民國14年(1925年)設置臨河、大佘太設治局,民國16年(1927年)設置磴口縣。

民國17年(1928年)綏遠特別行政區改設為綏遠省。

民國31年(1942年)綏遠省在後套實行新縣制,增設米倉縣、狼山縣、晏江縣和陝壩市鎮籌備處。

1949年,綏遠和平解放

1950年3月成立綏遠省陝壩專員公署。

1952年10月,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合併,改設為烏拉特中後聯合旗。

1954年綏遠省撤銷,綏遠省陝壩專員公署改設為內蒙古自治區河套行政區。

1956年,甘肅省所轄巴音浩特蒙古自治州和額濟納自治州劃回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巴彥淖爾盟,盟政府駐巴彥浩特市,轄阿拉善旗、額濟納旗、磴口縣和巴彥浩特市。

1958年,河套行政區、巴彥淖爾盟合併,成立新的巴彥淖爾盟。巴彥淖爾盟行政公署遷至磴口縣巴彥高勒鎮,轄阿拉善旗(1961年撤,分設為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杭錦後旗、烏拉特前旗(1958年由烏蘭察布盟劃歸,1960年7月~1963年12月間隸屬於包頭市)、烏拉特中後聯合旗(1958年由烏蘭察布盟劃歸)、五原縣、臨河縣、磴口縣(1960年7月~1964年7月間為巴彥高勒市)、烏達市(1961年7月設)。

1969年7月,將阿拉善左旗劃出歸寧夏回族自治區阿拉善右旗、額濟納旗劃出歸甘肅省。

1970年巴彥淖爾盟革命委員會由磴口縣巴彥高勒鎮遷臨河,10月設置潮格旗,時巴彥淖爾盟轄杭錦後旗、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潮格旗、五原縣、臨河縣、磴口縣、烏達市(1975年8月劃出)。

1982年烏拉特中後聯合旗、潮格旗分別更名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1984年12月,臨河縣改設為臨河市(縣級)。

2003年12月1日,國務院批准撤消巴彥淖爾盟和縣級臨河市,設立巴彥淖爾市和臨河區。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駐臨河區,巴彥淖爾市轄杭錦後旗、烏拉特後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前旗、五原縣、磴口縣和臨河區。

視頻

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 相關視頻

內蒙古巴彥淖爾
鳥瞰·內蒙古巴彥淖爾市

參考文獻

  1. 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市長、副市長簡歷 ,搜狐,2018-01-10
  2. 市情概況,巴彥淖爾市人民政府,2020-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