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再度山西行.橡樹(任篤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再度山西行.橡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再度山西行.橡樹》中國當代作家任篤讓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再度山西行.橡樹

永濟市虞鄉鎮張家窯村村後,中條山脈之五老峰山下,有兩棵古橡樹。相傳,這兩棵古橡樹是舜帝的弟弟象親手栽植,距今已經4200多年了。兩棵古樹的主幹早已折斷,樹身也已空洞,而新發的枝幹,雖已一千多年,依然壯碩,枝繁葉茂,年年開花結果。

橡樹,學名麻櫟,也叫青岡。其果實可以食用。唐代皮日休《橡媼嘆》「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拾之踐晨霜······盡日方滿筐。幾曝復幾蒸,用作三冬糧。」從此詩可知橡子之可食。亦可見出唐代百姓的生活狀況。

言歸正傳。

舜帝的弟弟何以在此地栽樹?此樹何以得到保護達四千年之久?

古老的山西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堯舜禹均在這一帶生活[過活動過。近幾年考古學家在臨汾陶寺出土的文物證明,陶寺是堯舜時期的帝都。虞鄉更是舜帝的家鄉

舜帝的善良、孝悌名聞天下,而舜帝的弟弟年輕時恰恰相反。《史記·五帝本紀》:「舜父瞽叟,盲。而舜母死,瞽叟更娶妻而生象。象傲。瞽叟愛後妻子。常欲殺舜,舜避逃。及有小過,則受罪。舜事父及後母與弟,日以篤謹。······堯乃賜舜······瞽叟復欲殺之,使舜塗廩,瞽叟從下縱火焚廩,舜乃以兩笠自扞而下,去,不得死。後瞽叟又使舜穿井。舜穿井,為匿空旁出,去。瞽叟、象喜。以舜為已死。······舜妻堯二女,······象取之······象乃止舜宮居,鼓其琴。舜往見之,象鄂不悅······舜復事瞽叟愛弟彌謹。於是,堯乃試舜五典百官,皆治。······」

這段文字乃司馬遷根據他之前兩千年前的傳說敘寫的。若仔細推敲,不無破綻。比如,穿井而能挖出旁出的洞?井的選址,離旁邊比較低的空地不會太近。井已挖得較深時,其側開洞,可能性極小。

總之,神話傳說,都是為了證明、反襯舜的孝悌,證實瞽叟、象的反面形象。也就是說,舜能忍耐常人難忍之事。而「百忍堂前有太和」,終於感化了愚頑的瞽叟及象。而象也不是愚不可及,痛改前非,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後來還做了官,為百姓干過許多好事。

這兩棵橡樹,就是象悔過、重新做人後栽植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位回頭浪子,世世代代保護這棵具有教育意義的「神樹」。以至我們今天的後來者依然可以瞻仰,接受間接教育

這也很好地詮釋了《左傳·宣公三年》:「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的古訓。[1]

作者簡介

任篤讓,男,漢,會寧人,書香門第,教育世家,大學文化,副高職稱。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