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冕柳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冕柳鶯

中文學名: 冕柳鶯
拉丁學名:Phylloscopus coronatus
別 稱:東部冕鶯、東部冠葉鶯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雀形目
科:鶯科
亞 科:鶯亞科
屬:柳鶯屬
種: 冕柳鶯
命名者及年代: Temminck et Schlegel,1850
英文名稱: Eastern Crowned Willow Warbler
保護級別: 無危(LC) IUCN標準

冕柳鶯(學名:Phylloscopus coronatus)屬雀形目鶯科柳鶯屬,由於它主要生活在亞洲,因此歐洲人將其稱作東冠鶯。是中等體型的黃橄欖色柳鶯。繁殖於東北亞,冬季南遷至中國、東南亞、蘇門答臘及爪哇。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日本。冕柳鶯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外形特徵

冕柳鶯雌雄兩性羽色相似。上體概呈橄欖綠,頭頂羽色較深暗,富於褐色;頭部中央有一條淡黃色冠紋;眉紋前端黃色,後端淡黃色或黃白色;自鼻孔穿過眼部一直延伸至枕部的貫眼紋呈暗褐色;背部橄欖綠色往後逐漸變淡,至腰及尾上覆羽轉為淡黃綠色;飛羽暗褐,外翈邊緣黃綠色;大覆羽先端淡黃色,形成一道翅上翼斑;尾羽亦呈暗褐色,兩對最外側尾羽的內翈具狹窄白色羽緣。下體銀白色,並若隱若現地稍沾黃色;脅部沾灰;尾下覆羽輝黃色,或呈淡綠黃色。

虹膜褐色或暗褐色;上嘴黑褐色,下嘴角黃白色或黃褐色;跗蹠和爪墨綠褐色或鉛褐色。

生活習性

常單獨或成對活動,遷徙期間亦成群,有時亦和其他柳鶯混群,多活動在樹冠層枝葉間,多在槭、椴、水曲柳等闊葉樹的樹冠取食。性活潑,不停在枝葉間跳躍覓食,或從一棵樹飛向另一棵樹,有時也到林下灌叢中覓食。

主要以昆蟲為食,包括有尺蠖蛾科幼蟲、甲蟲、螟蛾科幼蟲、步行蟲,以及其它半翅目、鞘翅目、膜翅目、蜉蝣目等昆蟲及其幼蟲。

繁殖期間叫聲清脆、洪亮,100米左右亦能聽見。冕柳鶯的鳴聲似「qio-qio-qio-bi-,qio-qio-bi-,yao-qi-bi-」或「qi-qi-yao-,qi-qi-yao-,bi-qi-qi-bu-,ji-qi-qi-bu-,qi-qi-bu-,jiu-yi」等,其中有的反覆第一句的「qio-qio」或「qiu-yin」。而呼喚聲為「fu-yi-ci,fu-yi-ci」。

棲身環境

主要棲息於2000米以下的山地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和闊葉林及其林緣地帶,尤以林緣疏林、灌叢、河谷和路旁疏林灌叢地帶較常見。

生長繁殖

繁殖期6-7月,多在山地次生林或闊葉、針葉混交林林緣繁殖。築巢於地面上,亦有築巢于山邊低矮的樹杈上。巢呈球形或杯形,側面開口。巢主要由枯草莖、枯草葉、苔蘚等構成。巢的外徑9-12厘米,內徑5-7厘米,高9-10厘米,深7-9厘米。每窩產4-7枚卵。卵純白,光滑無斑。卵的大小為15.5-17毫米×12-13毫米。

地理分布

分布範圍:繁殖於東北亞;冬季南遷至中國、東南亞蘇門答臘及爪哇。

分布狀況:指名亞種繁殖于吉林長白山、河北及四川。有記錄遷徙時見於華東及華南省份;偶見於台灣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1]。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6年 ver 3.1——無危(LC)。

視頻

冕柳鶯(2020-04-2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