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冕雀 |
中文學名: 冕雀 |
冕雀[1](學名:Melanochlora sultanea)共有4個亞種。體長20-21 厘米,體重34-49克。具蓬鬆的黃色長型冠羽。雌鳥似雄鳥,但喉及胸深橄欖黃色,上體沾橄欖色。不會被誤認的體大的黃色及黑色山雀。混群棲於原始林及次生林的林冠層,以大型昆蟲為食。分布於印度次大陸,中國的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和東南沿海地區。
外形特徵
冕雀在秋冬長出新羽毛,成年雄鳥從頭頂到背面是黃色的羽毛,形成一個細長的山脊。上層部分,包括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有綠藍色光澤,特別是翕可見黑色間隔。尾部尾羽和飛羽黑色,有一對綠色的外螺紋藍色光澤。眼先,臉頰和耳朵是黑色,腮處有藍綠色光澤。喉嚨和胸部為黑色光澤,下部有美麗的黃色,與黑褐色大腿形成對比。夏季羽毛光澤略減。
雌鳥額、頭頂和羽冠亦為黃色,但羽色較暗淡而少光澤;頭側、枕後頸、頸側、背、肩和尾上覆羽橄欖綠色。頦、喉、胸暗黃橄欖色,下餘下體黃色,兩翅和尾黑色微沾綠色。
幼鳥和雌鳥相似,但羽冠不及成鳥長而顯著。
虹膜褐色功紅褐色,黑色鳥喙的尖端上有一對上頜角。腿和腳是灰藍色[2]。
生活習性
冕雀一般成對或集3至12隻的小群活動,冬季有時也與雀鶥、噪鶥等其他鳥類混合成群覓食。常在樹頂枝葉間跳躍穿梭或在樹冠間飛來飛去,也在林下竹叢產灌叢中活動和覓食。
食物主要以甲蟲等鞘翅目、鱗翅目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但也吃果實和種子。
叫聲:重複響而尖的哨音tcheery-tcheery-tcheery,告警時發出吱吱尖叫。鳴聲為一連串約五個清晰的哨音chiu,間隔重複[3]。
棲身環境
一般不常見於低地的常綠林。混群棲於原始林及次生林的林冠層,頻繁出現於森林,常綠落葉闊葉混合林,常綠森林和稀疏的邊緣,也發現於竹林,灌木,再生林地區和農田附近的大樹上。普遍在低於海拔1200米的範圍活動。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4-6月。築巢和繁殖因地區不同有差別。在印度季節為4-7月,在南中國4月開始,在緬甸從4月到5月,在泰國只有在4月。鳥巢營於天然樹洞或樹的裂縫中,也在牆壁縫隙中營巢,巢呈杯狀,內襯苔蘚、草葉、草莖、毛髮和其他植物纖維。每巢產5-7枚卵,卵白色,被有薰衣草或粉紅灰棕色斑點。卵的大小19mm×15mm。
地理分布
喜馬拉雅山脈、中國南方、東南亞及馬來半島。
一般不常見於低地的常綠林。亞種sultanea於雲南西南部西雙版納;flavocristata于海南島;seorsa於華南及東南地區。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及中國的西南地區,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錫金、尼泊爾、巴基斯擔、斯里蘭卡、馬爾代夫以及中國西藏的東南部地區等。中南半島和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包括緬甸、越南、老撾、柬埔寨、泰國以及中國的東南沿海地區、香港、海南島[4]。
亞種分化
序號 | 中文名稱 | 學名 | 分布 |
1 | 冕雀海南亞種 | Melanochlora sultanea flavocristata | 泰國,馬來半島和中國海南和蘇門答臘 |
2 | 冕雀越南亞種 | Melanochlora sultanea gayeti | 越南(安南中部) |
3 | 冕雀華南亞種 | Melanochlora sultanea seorsa | 印度支那,老撾,中國廣西和福建 |
4 | 冕雀指名亞種 | Melanochlora sultanea sultanea | 尼泊爾,喜馬拉雅山區,印度(曼尼普爾和米佐拉姆),緬甸,泰國和中國南部(雲南的西部和南部),中國藏南地區 |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