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寫作隨想(程賢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寫作隨想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寫作隨想》中國當代作家程賢鈞的散文。

作品欣賞

寫作隨想

寫和想,就像是夢遊般冥想,而寫作就像自語是一份自由和期盼。

小說,基本上是以虛構為主的,但在虛構的故事中,你可以找回生活中的影子,發現似曾相識的記憶和感動。而散文則不同,追求的是真實的敘述。散文中主要的骨幹依靠真實的記錄,細節可以進行修飾和細化。散文美在它的樸實無華,在通俗的文字里、在恰似平淡的不經意中讓人發現閃光的亮點。詩歌則是文字的一種極端形式,它用簡約的文字挖掘深層的含義,做到言簡意賅,詩歌用的是一種隱喻的表現手法。它或許沒有主題,或許有許多個主題,但這並不代表它就是不可捉摸的。詩歌要有一定的意境,在這意境中,會讓你發現其中隱藏的意義。這意義或許是不可言狀的,你說不清道不明,卻直覺感到它就在你心裡。

若是用畫來比喻這三種類型,小說是重彩工筆人物畫,刻畫得細膩生動,人物栩栩如生;散文則是一副水彩畫,略帶潮濕的畫面,景物依稀可辨,筆墨不多,卻給人留下明快的印象;詩歌自然是潑墨寫意畫了,寥寥數筆,大氣隨意,給你留下第一印象後便再也消磨不去了。若用季節來對應,春天就是一篇散文,時而明朗時而陰晦的天上搖盪着串串楊柳兒;夏天是一部長篇小說,有冗長的蟬歌,也有蒙蒙的細雨,還有楊樹蔭下打鼾的老漢;秋天是一首短歌或者詩,谷堆上空盤旋着幾隻小麻雀,人們收穫的日子裡慢慢回憶慢慢整理一些發霉的東西。

寫作其實寫的是人生。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本巨着,寫出來的也只是其中的一點一滴。這本書太厚了,我們只能從中汲取微薄的一些些感慨,一些些感動。當小的時候,希望能快點長大,孩子寫的是未來,在文字里塑造一個孩子眼裡的成人世界。這是一種寄託,一種祈盼。老人寫的則多是回憶,寫的是對人生的感慨和體會,是一種忠告,一種領悟。一生中的許多事本身並沒有太多的話語,更多的是沉默。在悲壯的過程之後,站在生命艱巨的處境上,任何言語都是蒼白無力的。沉默,只有沉默才能搭配這份隆重與壯美。

寫作的人多有着一顆流浪孤獨的心。寫作本身是孤獨的,因為它不能和人合作,只能獨立完成。那些一起合作的作品,我們很懷疑它的可靠性。寫作是心靈對世界的感悟,每個人的感受均不一致,不一致的感受如何能夠融合在一篇文章中呢?即使有,也必是有衝突的,不和諧的。文思之不同,你怎麼能把它綁到同一條路上去。

[1]

作者簡介

程賢鈞,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