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軍民融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軍民融合就是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深深融入經濟社會發展體系之中,全面推進經濟、科技教育、人才等各個領域的軍民融合,在更廣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把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為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提供豐厚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後勁。

美國建立的國防科技工業[1]體系即是「軍民融合」的一個典型。美國國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軍民融合給美國國防部每年節約300億美元,相當於其採辦費總額的20%以上。

2015年,習近平首次提出,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2018年11月15日上午,中央軍民融合辦舉辦軍民融合發展總體情況第三方評估成果報告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軍民融合發展重要論述,傳達學習中央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精神和全國軍民融合發展工作座談會精神,研討交流軍民融合發展總體情況第三方評估成果

發展方式

二戰後,世界許多國家將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並採取以經濟競爭和科技競爭為主,軍事力量競爭為輔的戰略,促進了軍民共用技術的巨大發展,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

美國方式

二戰後至20世紀90年代中期,是美國的軍轉民階段。

二戰後,美國政府強調軍轉民,實行軍工科研資料解密,鼓勵將國防科技成果和人才轉入民用企業。在軍工科研所中成立研究與技術應用辦公室,幫助軍工科研所將國防科技成果轉向私營企業。美國電子工業的發展就得益於大批軍事科研成果的解密。這一時期,美國堅持「以軍帶民」,強調國防與國民經濟共同發展。1994年,美國國會技術評估局在《軍民一體化的潛力評估》研究報告中,首次提出「軍民融合」的概念,要求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科技工業相結合,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軍民融合作為一項國策被正式確立後,美國對軍工企業等部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促進了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了軍用技術與民用技術的融合。「以軍帶民,以民促軍」政策的實施,將美國國防與國家經濟帶入跨越式發展階段。

俄羅斯方式

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為改變其軍事畸形發展的狀況,於20世紀90年代開始實行軍轉民。1990年,俄政府頒布了《俄羅斯聯邦共和國國防工業「軍轉民」法》,旨在推動俄羅斯軍方和軍工企業的優化改組,通過對軍工企業進行結構改革,減少軍工企業數量,發展軍民兩用高新技術,加強軍工企業與國外企業的合作,儘快改變軍事畸形發展的局面。但因國內政治劇變與金融危機,使俄羅斯國防工業軍轉民的改革收效甚微,軍品與民品分割現象依然存在,軍民一體化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難以落實,原本強大的軍工體系也受到了削弱。

日本方式

二戰後,日本軍力發展受到種種限制。為恢復戰後經濟,日本政府強調國家經濟依靠民用部,強調軍用技術和民用技術之間沒有區別,採取大力發展民間軍事工業、成立軍民一體化公司、公司內優先發展民用技術、以民用帶動軍用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促進軍民兩用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推進軍民一體化進程。

歐盟方式

二戰後,英、意、德、法等歐洲國家在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後,渴望和平成為歐洲各國人民的迫切要求,各國元首以戰後的視角開始審視軍與民之間發展的次序問題。1975年,歐空局的成立標誌着先民後軍以民促軍戰略的確立。歐盟先在民用領域進行技術、人才開發。法國率先從法律和會計制度上實行軍用和民用之間通用,使軍用採購和民用採購之間無差別,在制定政策時也將國防政策與經濟社會政策同時考慮。德國、意大利也是歐盟軍民融合的支持者,它們採取的措施是縮減國防經費預算,加強國防科技的國際合作。歐盟各國國防軍工企業能力不同,軍轉民經歷與進度不同,但各國通過協商,在科研政策、國防工業、科研人才[2]三個方面達成一致,致力於歐盟國防科技一體化,其目的是在開發民用技術的基礎上,進行軍民聯合技術開發,從而為從民用技術合作過渡到軍用技術合作打下了基礎。

視頻

軍民融合 相關視頻

軍民融合宣傳片
軍民融合如何深度發展?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