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冠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冠縣是山東省聊城市轄縣,位於冀魯豫三省交界處,是中國鴨梨之鄉、中國毛白楊之鄉。

冠縣總面積1152平方公里,地勢開闊平坦,屬暖溫帶季風區域大陸性半乾旱氣候。名揚天下的查拳、柳林花鼓、郎莊麵塑均起源於此,均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

縣城介紹

冠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春秋系晉國冠氏邑,元升冠州,明改冠縣。冠縣是清末義和團起義的地點。抗日戰爭時期,這裡是晉冀魯豫革命的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魯西北的小延安,為國家造就出一大批有影響、有威望的革命幹部。

自然環境優美。冠縣是全國造林綠化百強縣,高標準平原綠化達標縣,林木覆蓋率達到29%。境內四季分明,春有花海,夏有林濤,秋有金黃,冬有霧淞。馬頰河度假村風光獨特,是中國江北水城(聊城)重要的旅遊景點,投資2億元的天沐溫泉項目2006年建成投運。按照「生態園林城市」標準搞好縣城建設,四環路全部開通,服務設施齊全,城市功能完善,環境優美,02年被評為省級衛生城市。

農業資源豐富。冠縣是國家糧棉油生產基地縣、著名的「鴨梨之鄉」和毛白楊繁育基地,培植形成了林果、蔬菜、畜牧、油料四大支柱產業:現有各類樹木8000萬株,木材蓄積量138萬立方米;有果園面積30萬畝,果品年產量3億斤;瓜菌菜面積40萬畝,年產量20億斤,斜店鄉被譽為「江北黃瓜第一鄉」,靈芝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三分之一;畜禽存欄量885萬頭(只),肉蛋年產11.1萬噸;花生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以上,年產量1.4億斤。

工業經濟增勢強勁。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堅持工業立縣不動搖,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帶動戰略。按照縱抓產業鏈條延伸、橫抓產業組群集聚的戰略構想,重點培植髮展了紡織服裝、冶金板材、農機配件、農副產品加工四大主導產業。千方百計加大有效投入,大力推進「2612」工程建設,一批骨幹企業茁壯成長。如今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136戶。2006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銷售收入、增加值、利稅、利潤、實交稅金分別達到110億元、30億元、10.6億元、5.58億元和2億元。利稅過千萬元的企業17戶。冠洲集團、冠星集團、二運公司、電業公司四戶企業上繳稅金突破1億元。[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冠縣地處北緯36°22′—36°42′、東經115°16′—115°47′之間。冠縣縣域大體呈平行四邊形,南北長35里,東西寬45公里,總面積1152平方公里。 冠縣縣城東距聊城市區51公里,北距臨清市城區55公里,南距莘縣縣城35公里,西至河北省館陶縣縣城15公里。至濟南市152公里,至北京470公里。

地質地貌

縣境所處的魯西北黃泛平原,系華北平原的一部分。其地勢開闊平坦,但略有起伏。地形一般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面坡降為1/6000 —1/7000。海拔高程一般為42.5—35米,最高點在縣西南部斜店鄉樊樓村,高達54.8 米;最低點在縣東部史莊鄉花園村,僅34.6 米。境內歷史上古黃河不斷改道、決口,淤積沉澱了大量泥沙等物質,形成了崗、坡、窪相間的微地貌差異。

土壤條件

冠縣境內土壤類型分潮土、鹽土、沙土3種,分蒙金型、倒蒙金型、漏型、有底型、阻根型5大類土體類型,表層質地有松沙土沙壤土輕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等5種。

氣候特徵

縣境屬溫帶季風區域大陸型半乾旱氣候,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3.3℃,年均降水量549.9毫米,年均相對濕度66%,年均蒸發量2234毫米,年均乾燥度1.8,年均氣壓1012HPA,年均風速3.4米/秒,年無霜期日數198—227天。

水文特徵

境內河渠主要有漳衛河、馬頰河、京杭運河(位山三乾渠)及其漳衛河水系的長順渠、一乾渠、二乾渠、三乾渠、四乾渠、鴻雁渠、青年渠等7條骨幹渠道。另古黃河也從境內穿過。[3]

建置沿革

因春秋時曾在境內設冠氏邑而得名。

夏代,位屬兗、冀二州接壤地帶。

商代,為「商畿內地」。

西周,初屬「三監地」,後「三監地」統名為衛,遂屬於衛國。

春秋時期,屬晉國,南部為黃邑(今黃城),西部為冠氏邑。

戰國時期,初屬於晉國,後屬魏、趙國。

秦代,屬東郡、邯鄲郡。

西漢置館陶縣,屬魏郡,治所在今東古城鎮,今縣境西部屬之;又置發乾縣,據今縣境東部,屬東郡。

三國時期,屬魏國,為冀州陽平郡館陶、發乾縣地。

西晉,屬司州陽平郡,為館陶、發乾縣地。

十六國時,屬後趙、前燕、前秦、北魏等國,先後屬司州陽平郡、中州陽平郡、冀州貴鄉郡、兗州陽平郡、相州陽平郡,均為館陶、發乾縣地。

南北朝時期,先為相州陽平郡館陶、發乾縣地;西魏大統十二年(546),改相州為司州,遂為司州陽平郡館陶、發乾縣地。

北齊廢發乾縣。

北周大象二年(580),於館陶置毛州。

隋開皇初廢陽平郡,館陶縣改屬武陽郡,縣治北遷至今北館陶鎮。隋開皇六年(586),析館陶縣東部和清淵縣南部置冠氏縣,因古冠氏邑為名,治今冠城鎮,屬毛州。大業二年(606)毛州廢,屬魏州武陽郡。

唐武德五年(622),復置毛州,遂再屬之;唐貞觀元年(627),屬河北道魏州魏郡。

五代後梁、後唐時期屬魏州;後晉時屬廣晉府;後漢、後周時屬大名府。

北宋時期,屬河北東路大名府;南宋、金時期,屬大名府路大名府。

元初,屬東平路;至元六年(1269),冠氏縣升為冠州,直隸中書省。

明洪武三年(1370)降州改稱冠縣,隸山東布政使司東昌府。

清代,仍隸山東省東昌府。

1913年,屬山東省濟西道。

1914年,改屬東臨道。

1927年廢道級建制,直隸山東省。

1937年,屬山東省第六區。

1939年魯西北行政委員會。

1940年4月,屬魯西北專署,當年11月,屬魯西區第三專署。

1941年7月,屬冀魯豫區第三專署,當年9月,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第十八專署。

1943年7月,屬冀南區第七專署。

1945年6月,屬冀魯豫區第七專署。

1945年8月,冠縣併入永智縣;1945年10月,屬冀南第一專署。1945年12月,恢復冠縣,仍屬冀南第一專署。

1949年8月,屬平原省聊城專署。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改屬山東省聊城專區。[4]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34年測定,全縣面積為725平方公里,其中,「河北18村」約100平方公里。

1940年7月,「河北18村」劃屬清江縣,其他境域未變。

1943年7月,原冠縣的第六、八區(張莊和清水區)劃屬冠堂邊辦事處;同年11月,冠堂邊辦事處撤銷,第六區劃屬武訓縣,第八區及冠、館路以北劃屬永智縣。時縣域北界為冠堂路和冠館路,西界至唐寺,東界和南界為原縣境,時境域最小。

1945年8月,撤銷武訓縣,永智縣和冠縣合併稱永智縣,是年12月,恢復冠縣稱謂。縣域東界辛集的劉八寨,西界漳衛河東岸的南館陶和北館陶,南界、北界未變。

1946年3月,南館陶區、北館陶區回屬館陶縣,縣境與1940年前縣屬河南境域大體相當。

1956年3月,原堂邑縣的柳林區、辛集區和溫集區的定遠寨、范王莊、黑周3個鄉劃屬冠縣,縣域擴大。

1958年12月,館陶縣全部、莘縣的燕店和王奉兩公社劃歸冠縣,時縣境南北長50公里,東西寬52.5公里,面積2127.8平方公里1961年7月,冠縣、館陶縣兩縣分治,原館陶縣地回屬館陶,原莘縣燕店、王奉公社回屬莘縣。

1965年3月,館陶縣屬漳衛河東岸南館陶區的張莊、麼莊、東古城、乜村和北館陶區的楊召、萬善、肖城、許莊、城關等9個公社再次劃歸冠縣,至今境域未變。

1967年,專區改稱地區,隨之改屬聊城地區。

1998年3月,聊城地區改為地級聊城市,隨之改屬聊城市。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冠縣共有三個街道(清泉、崇文、煙莊),十一個鎮(東古城北館陶、清水、柳林、桑阿鎮賈鎮、店子、定遠寨、辛集、梁堂、范寨),四個鄉(甘官屯、斜店、萬善、蘭沃);一個經濟開發區屬非行政區域。縣政府駐清泉街道紅旗北路109號。[5]

現任領導

牟桂祿同志:主持縣政府全面工作。負責監察、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審計方面的工作。分管監察局、財政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審計局。

劉洪林同志:負責縣政府常務工作。負責城市經濟、工業、重點項目、體制改革、國土、金融、行政服務中心、應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分管政府辦公室、工業園管委會、發改局、經信局、國土資源局、統計局、安監局、重點項目辦公室、行政服務中心、工業公司、人民銀行冠縣支行、銀監分局冠縣辦事處、農發行冠縣支行、工行冠縣支行、農行冠縣支行、中行冠縣支行、建行冠縣支行、潤昌農商行、郵儲銀行冠縣支行、人壽保險冠縣支公司、財產保險冠縣支公司、供電公司。協助牟桂祿同志抓財政、人事工作。

趙存吉同志:負責科技、招商引資、民營經濟、服務業、商貿流通、旅遊等方面的工作。分管科技局、招商局、民營局、旅遊局、糧食局、地震局、服務業辦公室、經濟協作辦公室、縣供銷社、殘聯、煙草專賣局(煙草公司)、鹽務局(鹽業公司)、郵政局、商貿公司、物資公司、中石油冠縣分公司、中石化冠縣分公司。協助牟桂祿同志抓監察、審計工作。

雷傳波同志:負責農業和農村經濟、計劃生育、衛生等方面的工作。分管農業局、人口和計劃生育局、水務局、衛生局、林業局、農機局、畜牧局、氣象局、扶貧辦公室、農業開發辦公室、多種經營辦公室、蔬菜(棉花)辦公室。

郭秀芳同志:負責稅收收入、產品質量、外事僑務等方面的工作。分管商務局、國稅局、地稅局、質量技術監督局。協助牟桂祿同志抓社會保障工作,協助劉洪林同志抓城市經濟工作。

趙維波同志:負責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交通運輸、環保、民族宗教等方面的工作。分管住建局、公安局、交通運輸局、環保局、民宗局、防空辦、公路局、住房公積金管理部、移動公司、聯通公司、電信公司、鐵通公司。

徐世棟同志:負責民兵預備役、教育、民政、司法、文化、廣播電視等方面的工作。分管教育局、民政局、司法局、文廣新局、體育辦公室、電視台、法制辦公室、史志辦公室。

曲澤根同志:負責藥監、工商、物價、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分管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物價局、工商局。協助趙存吉同志抓民營經濟工作。

孟建新同志:主持工業園管委會的全面工作。[6]

自然資源

生物資源

冠縣境內生物資源除人工繁育的家畜、家禽和農作物、樹木外,尚有一些野生動物、野生植物、微生物和生物中性藥材。境內70%的野生藥材資源蘊藏在縣西北部沙質土地里,集中在冠城鎮、清水、甘官屯、萬善、東古城等鄉鎮,縣東南部較少。縣內藥材蘊藏量大,但開發利用少。

礦產資源

冠縣擁有館陶古潛山油區和凹陷生油區,據華北第五地質普查大隊於1977年10月—1978年3月在清水鎮的湯村、文村鑽探分析,館陶古潛山油區在2408米以下有大量油層。因鑽孔地點處於館陶古潛山坡,在鑽探過程中遇有斷層,因受技術、設備、投資等原因所限,後停鑽封閉鑽孔。凹陷生油區位於馬頰河以西,呈帶狀分布在冠縣大部、臨清中部、聊城市北端。南北長約75公里,東西寬約15公里,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頂板埋深1688米,生油岩體厚度2000米左右,體積2117立方米。堂邑擁有一座煤炭預測區,該區沿馬頰河呈西南-東北向帶狀分布,位於冠、莘、聊交界處,預測含煤7層,厚8.7米,貯煤14億噸。另外,境內尚有天然氣資源。

水利資源

山東冠縣境內水資源是由地表水、地下水兩部分組成,總量約為57.38億立方米。截至2010年,全縣可利用量為1.429億立方米 。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1974年平均埋深3.97米,1985年下降到6.35米。另外,全縣有15個鄉鎮年共67個村屬高氟水區。

水資源

冠縣本屬黃泛平原,淺層地下水開採條件較好,主要岩性由岩土、亞粘土、亞砂及粉砂構成,含水層發育好,累計厚度在10-20米之間,地下水質較好,礦化度大都在每升2克以內,局部區域超過2克,適宜農業灌溉。地下水水化學類型以重碳酸鹽為主,局部區域有氯化物類分布。居民飲用地下水為三級水質。地下水資源包括淺層地下水資源和深層地下水資源,深層地下水資源該區域屬全淡水類型。

土地資源

冠縣土地總面積116122.91公頃。其中,耕地78435.2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67.55%;園地5815.42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5.01%;林地3753.1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23%;草地29.2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03%;城鎮村及工礦用地18956.94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6.32%;交通運輸用地4085.5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52%;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4027.5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3.47%;其他土地1019.77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88%。

植物資源

冠縣境內植物性中藥材主要有83種,分屬39科。常用的61種中,根莖類17種,全草類8種,果實類19種,皮類3種,花類3種,葉類4種。主要有:柏子仁、核桃、桑白皮、扁蓄、地夫子、桃仁、懷牛夕、青箱子、雞冠花、馬齒莧、瞿麥、石榴、白芍、丹皮、柴胡、亭藶子、板蘭根、大青葉、萊服子、杜仲、山楂、杏仁、白扁豆、苦參、甘草、草決明、補骨脂、槐米、硬疾藜、椿根皮、地錦草、急性子、地丁、蛇床子、小茴香、沙參、白芷、防風、兔絲子、白丑、黑丑、蔓荊子、益母草、丹參、荊芥、芥穗、卜子、紫蘇、薄荷、枸杞、生地、元參、黑芝麻、車前子、冬瓜皮、絲瓜皮、瓜蔞、桔梗、青蒿、艾葉、菌陳、小薊、菊花、紅花、蒼耳子、麥芽、茅根、香附、韭菜子、桑葉、花粉、敗醬草、紅茜草、羅布麻、蒲公英等;動物性中藥材8種,主要有:土元、蟬蛻、蛇蛻、全蠍、雞內金、蜂巢、刺蝟皮、雞全皮等。

動物資源

冠縣境內獸類有狐狸、狸子、獾、黃鼬、野兔、刺蝟、蝙蝠、鼴鼠、家鼠、鼬鼠等;鳥類有鷹、鷂、鳩、鸛、黑白喜鵲、灰喜鵲、烏鴉、麻雀、布穀鳥、啄木鳥、貓頭鷹、家燕、豆雁、鵪鶉、山雀、黃鶯、黃鸝、雁等。 魚類 鯉魚、鯽魚、鲶魚、泥鰍、魚鹹魚、翅嘴鮁、黃魚、黃鱔魚、赤眼鱒、麥穗魚、魚餐條、鰟皮、棒花、馬口魚、蝦虎魚、鱖魚、烏蚌等。另外還有蝦、螺類和甲魚等;昆蟲類有蛇、壁虎、蜥蜴、蠍、蜈蚣、青蛙、麻蝗、水豆、水蛇、蟾蜍、螳螂、蜻蜓、黃蜂、蟬、蟪蛄、蟋蟀、蝴蝶、蟈蟈、螞蚱、瓢蟲、金龜子、蜻蛉、食蚜虻、寄生蜂、蜘蛛、螻蛄、土黿、蟑螂、天牛、蜞螬、蚯蚓、蝸牛、蚊、蠅等。

人口總數

2018年出生人口8303人,出生率9.49‰;死亡人口5191人,死亡率5.93‰;自然增長率3.56‰。

2018年末常住人口79.13萬人,較上年增長0.1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2.03%,比上年末提高1.57個百分點。[7]

經濟概況

綜述

初步核算,2018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324.44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3.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0.7億元,增長3.4%;第二產業增加值149.97億元,增長2.3%;第三產業增加值123.77億元,增長6.1%。三次產業構成為15.6:46.2:38.2。

第一產業

2018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951621萬元。實現增加值534887萬元,比上年增長3.91%。其中,農業增加值378781萬元,增長4.18%;林業增加值6120萬元,增長4.35%;牧業增加值114883萬元,增長1.19%;漁業增加值7209萬元,增長0.64%;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27894萬元,增長14.61%。

2018年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53.9萬畝,比上年減少6.01%;單產425.5公斤/畝,減少19.2%;總產量65.49萬噸,減少24%。蔬菜種植面積33.54萬畝,增長8.4%;單產3728公斤/畝,增長10%;總產量125.05萬噸,增長19.92%。果園面積16.76萬畝,增長1.44%;水果總產量30.04萬噸,增長0.09%。

2018年肉類總產量9.7萬噸,比上年增加0.12%;禽蛋產量7.6萬噸,增加1.93%;奶類產量1.45萬噸,增加0.04%。

第二產業

201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59家,比上年減少34家。累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全縣工業企業用電量20.6億千瓦時,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為74.0%。

2018年規模以上工業累計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7.6%;利潤同比下降38.7%;利稅同比下降20.3%。主營業務收入過10億元的企業2戶,過億元的企業35戶。利稅過千萬的企業6戶,其中:過億元企業1戶。四大支柱產業(紡織、黑金、通用設備和專用設備)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利稅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比重分別為82.4%、56.5%、66.0%。

2018年全縣建築業總產值20.3億元,比上年增長19.5%;竣工產值6.7億元,下降40.1%。全縣建築業企業簽訂合同額39.6億元,增長23.6%。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年固定資產投資比上年增長2.3%。三次產業投資構調整為15.3:59.8:24.9,服務業投資比重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

2018年房地產開發投資18.5億元,比上年增長50.2%。其中住宅投資16.5億元,下降62.9%。商品房銷售面積41.58萬平方米,下降1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38.9萬平方米,下降18.6%。

國內貿易與對外經濟

2018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76億元,同比增長10.3%。限額以上企業和個體戶實現銷售額25.77億元,同比增長5.8%。其中批發業實現銷售額13.88億元,與去年同期持平;零售業實現銷售額10.27億元,同比增長13.7%;住宿業實現銷售額624萬元,同比下降19.1%;餐飲業實現銷售額1.56億元,同比增長12.9%。

2018年進出口總額408917萬元,增長16.7%。其中出口總額408416萬元,增長17%;進口總額501萬元,下降61.2%。實際利用外資5萬美元,新批利用外資項目1個。

財政和金融

2018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0.84億元,同比降低8.5%。其中稅收收入完成8.01億元,同比降低6.16%,稅收比重73.91%,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84個百分點。財政支出累計完成35.17億元,同比增長1.07%。各項重點支出保障有力,其中八項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務、公共安全、教育、科學技術、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與計劃生育、節能環保、城鄉社區等支出)完成26.1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5.82%,占總支出的比重為74.27%。

2018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98.27億元,比年初增加9.68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30.73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22.0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02億元,比年初增加16.54億元。其中住戶貸款餘額72.02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129.99億元。[8]

社會事業

科學技術

2016年,冠縣共取得市(地)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2項。專利申請量102件,授權專利18件。 截至2018年,冠縣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7家,省級示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市級重點實驗室5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1家。

教衛體育

2018年實施133所中小學標準化提升工程,新建改建幼兒園15處;崇文中學完成了整體搬遷,已投入使用;實施高考「一生一方案」培養策略,高考上線人數突破兩千人大關,成為全市唯一個正增長的縣市區;初中教育得到提升,中考錄取分數線518分,位於全市第五;小學教育位居全市前列,成為全國嘗試教育研究試驗區;舉辦全市第八屆中小學生運動會,總分235.5分,位列全市第三名;在全縣學校舉行「核心價值觀組歌傳唱」,提升學生德育水平;全縣運行專用校車67輛,城區學校定製公交校車34輛,基本實現了校車全覆蓋;全縣學校食堂量化分級達到100%,其中22所學校食堂獲得食安冠縣「放心工程」A級單位。

2018年醫養結合示範創建積極推進,冠縣新華康復醫養院開工建設。健康扶貧取得紮實成效,為2.2萬名貧困人口減免醫療費用86.64萬元,為長期服藥貧困患者發放藥費補貼174萬元,為省重點貧困村新建衛生室5處。衛生計生八項免費工程成效明顯,惠及群眾8萬餘人,減免費用近1000萬元。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紮實推進,共簽約10.91萬人,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簽約7.76萬人,老年人簽約率70.2%。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逐步深化。以冠縣人民醫院、冠縣中心醫院為核心建立了縣級醫療共同體,分級診療不斷推進,藥品網上採購及「兩票制」規範實施。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基本實現全覆蓋和互聯互通。

2018年為全縣67個村莊發放健身器材,向3個省定貧困村和4所養老院配備體育健身設施;為每村配備2名社會體育指導員;組織開展全縣90個省級貧困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龍舟比賽取得新突破,女子龍舟隊代表聊城市參加全省龍舟賽,獲得全省「雙冠王」的稱號;男子龍舟隊代表山東參加全國青少年龍舟錦標賽,獲得200米直道競速第八名和500米直道競速第七名.

文化事業

2018年投入資金754.46萬元,實現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基本覆蓋;投入12萬元建成張尹莊和古城南村史館和萬善鄉史館;完成蕭城遺址總體保護規劃編制初稿及魯西北地委舊址和郭氏家祠修繕保護工程,蕭城遺址搶救性保護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舉辦傳統文化展演、京劇演唱會、農民藝術節、消夏藝術節、冬季文化下鄉巡演等300餘場,開展送電影下鄉5500場;積極開展柳林花鼓、降獅舞、查拳等非遺項目進校園。組織非遺項目《降獅舞》、《柳林花鼓》參加聊城市民舞民樂展演活動。

郎莊麵塑

產於北陶鎮郎莊村,已有幾百年的歷史,被譽為「中國一絕」。「郎莊麵塑」的「絕活」在於以生麵粉捏成之後,並無美感,待發酵、蒸熟,方見豐滿。晾乾、着色之後,立即形神兼備,栩栩如生。而且干後不裂、不霉、不蛀。「郎莊麵塑」現有上百個品種,其造型簡練誇張,着色對比強烈,具有濃郁的民間特色。

冠縣粗布

粗布也就是原來的「土布」,它是用原始的紡車、木織布機編織而成,已有數百年的歷史。冠縣粗布具有不起球、抗靜電、冬暖夏涼、吸潮透氣性強等特點,一年四季均使用。

城建環保

2018年完成清泉河綜合治理三期工程幸福渠段建設,實施清泉河兩岸夜景亮化提升工程,高標準完成城市主要出入口綠化,新增綠化面積3.5萬平方米,成功創建省級園林縣城。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紅星美凱龍城市中心項目進展順利,國環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正在建設。投資2.2億元新建改造體育場路、白楊路等道路7條,鋪設雨污管網46公里,新增路燈1554盞,新增供暖面積17萬平方米。完成6個片區棚戶區改造,開工建設住宅小區15個,建設回遷安置房771套、商品房4173套,實現新建小區公共廁所全覆蓋;完成冠縣一中家屬院等5個老舊小區改造。城市管理更加精細。健全網格化城市管理系統,城市智慧化管理走在全市前列。城區主要道路實現噴霧降塵全覆蓋,縣城更加乾淨整潔。實行「街長制」管理模式,城市更加文明有序。

2018年51戶加油站全部安裝油氣三級回收裝置,升級改造燃氣鍋爐71台,推廣配送潔淨型煤1.5萬噸。建成自動監測站點3個、微觀站19個,實現空氣質量自動監測全覆蓋。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240起、刑事拘留6人,保持打擊環境違法高壓態勢。全縣PM10、PM2.5濃度分別改善14.5%、22.6%,空氣優良天數增加8天,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居全市第四位。水域環境整體提升。河長制、湖長制深入實施,清河行動成效明顯,縣域水生態持續優化。冉海水庫完成首次長江水蓄水,投資6700萬元鋪設城區供水管網13公里,投資6000萬元的淨水廠基本完工。彭樓灌區擴能改造工程完成85%,大沙河水庫、辛集水庫前期工作已完成。改造提升縣污水處理廠,鄉鎮污水處理設施1處已經建成、3處正在建設,主要河流水質位居全市第一位。植樹造林力度不減。在提前一年完成創森任務的基礎上,全年新植樹330萬株,發展經濟林6000畝,新建防護林4100畝,完善農田林網13.8萬畝,實現了路網、河渠、村莊、企事業單位全綠化,為聊城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貢獻了冠縣力量。

民生保障

2018年全縣93個省定重點貧困村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全部脫貧。129名省市縣派第一書記全部沉在一線、精準發力,發展致富項目66個,助推村集體新增經營性收入268.8萬元。整合涉農資金1.77億元,用於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投入專項扶貧資金4797萬元,用於產業扶貧,覆蓋貧困戶3973戶、7043人。統籌421萬元為所有貧困戶購買醫療商業補充保險,發放長期服藥人員用藥補貼140萬元,貧困戶住危房和因貧輟學現象消除。大力開展孝德扶貧、法治扶貧、鄰里互助和清潔家園行動,貧困群眾精神面貌顯著改善。

2018年實施133所中小學標準化提升工程,新建改建幼兒園15處,完成崇文中學整體搬遷。高考本科上線人數較去年翻番,錄取人數增幅全市第一。縣職教中心獲批3+2專科層次聯合辦學資格,7個專業實現三二連讀。承辦聊城市第八屆中小學生運動會,成功舉辦冠縣第八屆全民健身運動會,老年體協榮獲山東省老年體育工作先進單位。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全覆蓋。新增國家AAA級景區1處,成功舉辦梨園文化觀光周、採摘遊園活動和首屆靈芝文化節。新華康復醫養院、康明眼科醫院康養中心項目紮實推進。全縣食品藥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8%以上。新增城鎮就業86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03%。企業養老保險擴面征繳超額完成,企業職工養老金「十四連增」,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六連增」。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年5280元和3800元,農村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4940元。建成農村社區服務中心87處,實現全覆蓋。圓滿完成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單位清查工作。殯葬改革成效顯著,新建農村社區公益性公墓46處。省級雙擁模範城順利通過驗收。

2018年認真落實縣級幹部幫包和定期接訪制度,案件化解率達到94%以上,被山東省評為「無非訪縣(市區)」。深入開展「大快嚴」等專項活動,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投資5600萬元的天網工程建成投用,實現重點區域全覆蓋、部門網絡全聯結、社會監控全接入,信息資源全縣共享。建成高標準刑事科學技術室、合成作戰指揮中心和執法辦案「一大廳三中心」,對所有鄉鎮(街道)派出所辦案區進行升級改造、統一配發110處警車,公安基層基礎更加夯實。深入推進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涉黑團伙1個、惡勢力犯罪集團1個、惡勢力犯罪團伙1個、涉惡類共同犯罪團伙10個,破獲案件71起,刑事拘留64人、依法逮捕39人、起訴25人、判決6人,有力震懾了違法犯罪行為。國防動員、新聞出版、民族宗教、應急管理、外事僑務、婦女兒童和計生、物價、消防、人防、氣象、殘聯、老齡、檔案、史志等工作均取得新成績。[9]

交通狀況

邯濟鐵路橫穿縣境。境內有2條國道:高速公路(國道309線)和京廣路。有5條省道:蒙館路(333)、臨冠路(206)、臨商路(259)、329線、永館路(315)。全縣共有農村公路1298.5公里,其中縣道140.1公里,鄉村道路1158.4公里。縣道有五條,即張甘路、堠碼路、岳楊路、冠北路、班桑路。

截至2018年,冠縣通車裡程達2516.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4公里、國省幹線公路137.65公里、縣道142.2公里、鄉道224公里、村道1979公里,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達100%。全縣共投入純電動公交車569輛,燃氣公交18輛,新能源車輛占全縣公交客運車輛的近90%,全縣共有出租企業6家,出租車139輛,二類、三類維修企業27家,正規駕校4家;全縣普貨企業達到180家,重型營運貨車近8000餘輛。

2018年末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146.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36.697公里,一級公路35.545公里,二級公路111.167 公里。全縣完成公路客運量1276.1萬人,客運周轉量205815.55萬人公里。

旅遊景點

六十二烈士墓

六十二烈士墓位於東古城鎮田莊村東,黃河故道側畔,是冠縣最著名的革命歷史紀念地之一,為市級重點革命文物保護單位。墓為圓形,直徑8.3米,高1.7米,碑高3.1米。

蕭城遺址

蕭城遺址在故道北10公里,矗立在原野上。成正方形,周長十華里,面積是當時冠氏縣城的四倍,土城基本完好。城牆最高處仍達13米,上有箭樓、扭頭門、點將台,城內有飲馬井,城外「萬人坑」。

魯西北地委舊址

魯西北地委舊址位於冠縣城鎮紅旗南路X號。共分3個展區,10個展廳。第一展區,主要展示冠縣早期黨的活動和抗日戰爭時期的革命歷史;第二展區,主要展示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歷史;第三展區,展示新中國建立後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創新、發展的革命歷史。

武訓祠堂

武訓祠堂始建於1903年,僅三間。1937年何思源主持重建如現規模,1989年再次重修,祠堂為歇山式磚木結構,闊五間,進深三間。

冉子墓

冉子祠始建年代已無法考查,但在晉代著名的地理著作《水經》中就已有明確記載。清代最後一次重修之後的冉子墓,高丈余,墓前的祠堂,寬三間,灰瓦紅牆,正中供妙手巧塑的冉子像。

馬頰河度假村

馬頰河度假村位於馬頰河東岸,東至東昌府、西至冠縣城、南至莘縣、北至臨清均20公里。度假村裡有歐式木屋,供情侶使用。溫馨一角又稱「度假花園」,還有蘆盪鴨群、遊樂場等供遊客玩耍、欣賞。

梨園

冠縣別稱梨鄉,因種植歷史悠久且全縣成片梨園達30萬畝而得名,尤以蘭沃鄉(包括韓路村、張八寨村、鄧官屯村、劉屯村、曲屯村)、店子鎮(石頭村)一帶著名。蘭沃鄉韓路村有一「梨樹王」,高8米,粗可二人合抱,樹冠占地近百平方米,已有330多年的樹齡,年產鴨梨達1500餘公斤,樹型之高大,樹齡之古,產量之豐厚,均為全國第一。

地區特產

冠縣鴨梨

已有千餘年的栽培歷史,因果柄處狀如鴨頭而得名。冠縣鴨梨皮薄核小,色澤金黃,果肉嫩脆,汁多味甜。鴨梨營養豐富,具有潤燥生津,止咳化痰等藥物功效,載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冠縣鴨梨被評定為「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冠縣粉皮

主要產地為北陶鎮戴莊、東古城鎮後楊召、田坡村等地,已有幾百年的生產歷史。冠縣粉皮由綠豆澱粉加工而成,具有品瑩透亮、花紋均勻、久燉不爛、爽滑可口的特點,久食具有減肥降壓之功效,被譽為「魯西一絕」。

小磨香油

冠縣素產優質芝麻,以傳統工藝製成的小磨香油,香濃味純,油質清澈、久存不沉澱,不混濁,香味不減。

五香豆腐絲

桑阿鎮五香豆腐絲的加工業,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五香豆腐絲色鮮量足,味美可口,柔韌有彈性,成為一種地方風味食品。

歷史文化

歷史淵源

冠縣是黃河下游開發較早的地區,50~60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早在唐虞時代,縣境內便有鯀堤,最初當系部落首領鯀受堯派遣用築堤法治水時所築。鯀堤又名金堤、太黃堤、古堤,宋代大政治家、大文學家司馬光鯀堤詩中有「東郡鯀堤古,向來煙火疏」之句。鯀堤春柳為舊縣誌所載縣內八景之一。可見,冠縣地域的歷史源遠流長。

歷史事件

冠縣,歷史上就是災害頻繁之地。旱、澇、鹼、風、沙、蝗,曾給勞動人民帶來沉重的災難;歷代反動統治階級的殘酷壓迫,一次又一次戰爭的洗劫,更使這裡變成一方苦難的鄉土。千百年來,冠縣人民在艱難的生活中磨礪出勤勞勇敢的性格,在殘酷的壓迫下鑄成了強烈的革命鬥爭精神。在漫長的舊社會裡,無數場慷慨悲壯的歷史劇在這裡上演,武裝鬥爭的風暴此起彼。

黑旗軍起義。清乾隆年間桑阿鎮朵莊人楊四海、道光年間縣人郭浩德均以民間秘密教門形式,廣收門徒,發展武裝,與清廷分庭抗禮。咸豐十年(1860年),縣民忍受不住苛捐雜稅的盤剝,「聚眾抗官鬧漕」,天龍八卦土教首、七、里韓村人楊泰「順天舉義」,建起綠、藍、紅、白、黑五大旗軍,進行武裝起事,馳騁直魯,震驚朝野。小劉貫莊人宋景詩率領數萬人的黑旗軍,高舉反封建鬥爭的大旗,浩浩蕩蕩,所向披靡,連續攻克13座縣城,殺死縣官,焚毀縣署,威震魯西、直南,給清政府以沉重打擊,在農民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一頁。

冠縣教案。光緒十三年(1887年)縣內梨園屯(現屬河北省威縣)村民與外國傳教士的「廟堂之爭」,即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冠縣教案」,點燃了義和團運動的烈火,使冠縣成為這一全國著名的反帝愛國運動的發祥地。閆書勤、高元祥、趙三多等率領數萬拳民,「麋集蜂湧,刀戟齊舉」,焚燒洋人教堂,殺死反動教士,痛擊清軍,重創西方列強,在中國革命鬥爭史上留下了壯麗篇章。

歷史人物

春秋時期孔子著名弟子冉仲弓周遊列國曾在此停馬打餐而得名初名馬站,後諧音為馬寨。聖人孔子的弟子冉雍曾在這裡講學並在這裡埋骨,死後葬於萬善鄉王段村,後人在此建有冉子廟;亞聖孟子曾路經煙莊鄉前張平村,在此留下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千古名言。為紀念此事,東漢張平子在此築「曉春亭」。

隋大丞相、後自立為皇帝的宇文化及在此活動,在定寨鄉任窪村留有化及台。

唐代縣人路季登及其子路群、路庠、路單和其孫子路岳、路岩一家6人均為進士,並在朝任監察御史、中書令等要職;路岩年三十六居相位,累遷左僕射,受到朝野注目。

唐代縣人路隋,在相位15年,以鯁言著稱於世。《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九》,以4頁篇幅為路隋立傳,高度評價了他的高尚人格和歷史功績。

五代時縣人楊頒事後漢為相,以死諫著稱於世,後被追封為「弘農王」。

宋遼大戰,遼國太后肖燕燕曾在此駐馬,所築「歇馬城」及點將台至今猶存。

曾任金尚書省左司員外郎之職的大文學家元好問金亡後僑寓冠氏縣4年,寫出了《冠氏趙莊賦杏花四首》等大量詩作,抒發了「荒村此日腸堪斷,回首梁園是夢中」的憂民懷國之恩。

著名的查拳從這裡誕生,一代代查拳名師高徒聲揚海內外。

明代,縣人讀書之風尤盛,湧現出來大批人才,在當時縣域內僅進士就有15人,在外為官有記載的260餘人。

明、清之際,冠縣籍河間知府錢楷,直隸州知州趙錫浦等人,以不畏權貴、關心民間疾苦、清正廉明而受人稱道。

清末,這片熱土養育了聞名於世的農民領袖宋景詩,「千古聖乞」武訓。

二十世紀以來,特別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這裡更是人才輩出,俊彩星馳。僅收入1998年版《聊城人物大詞典》的人物,中華民國時期64人,其中抗日民主政府縣長2人,中共縣委書記3人,著名烈士27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356人,其中省部軍級29人,地司師級184人,教授及相當教授專業技術職稱者31人。

冠縣不僅為營造人民共和國的大廈貢獻了趙健民、王維群、王黎之、王志浩、丹彤、徐運北、焦善民等棟樑之材,也培養了中國工程院院士溫俊峰、大學教授王耀華、王英民,鄉村詩人丁慶友,著名作家郭保林等一大批科技、專業人才。曾

任山東、雲南兩省和國家航空航天部主要領導的趙健民,是冠縣中共黨組織的創始人,也是魯西北黨政軍的創始人,為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人民日報》曾給予專題報道。

抗日縣長齊南峰、「鐵連」連長王德林、民兵英雄耿錫華、鋼鐵戰士孫立民等一大批共產黨人及烈火中永生的「62烈士」,為民族的解放、祖國的振興義無反顧,慷慨獻身,更是彪炳千秋。

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一批專家、學者、詩人、作家、全國勞模等英才人物,他們及其所從事的事業對全區乃至全國都產生了較大影響。

模範教師戴修亭,30年民辦教師生涯,熱血與生命獻給了農村教育事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原山東省委書記姜春雲稱他為「教育工作者的典型代表」。

他們的英名將世代相傳,他們的業績將永垂青史。

文物古蹟

肖城遺址肖城位於北館陶城東南2。5公里處。公元1004年(宋景德元年),遼國肖太后率其弟撻覽侵澶淵(今濮陽縣西南)時築城於此,用於駐兵屯糧,也稱「歇馬城」。城為正方形,城牆由土築而成,由於多年的風吹水沖,城牆高低起伏,每逢霧天遠遠望去,城牆象無數大大小小的山峰隱現,甚為壯觀,故「肖城曉煙」為舊時館陶縣八景之一。現肖城被列為地級文物保護單位。

武訓祠武訓是山東堂邑縣武家莊人,1838年百貨出生,是我國教育史上一位奇特偉大的大人物,一生僅靠行乞集資,先後建立了三所義學。清政府旌以「樂善好施」的匾額。1896年武訓病逝。1903年,建武訓祠。1976年後,柳林鎮群眾捐資維修。大殿面闊5間,進深3間,歇山式磚木結構。坐北朝南,東西16。30米,南北10。25米。武訓祠現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地區名人

張問陶:清代大詩人、著名書畫家。

武訓:千古聖丐。

宋景詩:清末農民起義領袖。

沙延孝:回族,梁堂鄉申閻村人,抗日英烈。

常振芳:回族,武術家。

趙健民:1912年出生於冠縣,任中共山東省委組織部長期間被捕入獄,出獄後,他加入抗日行列。「文革」時期,受到迫害,1978年9月恢復名譽。

城市排名

2018年6月,山東省2018年一季度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增幅情況發布,冠縣增幅7.4%,排名第77位。

相關視頻

冠縣最美鄉鎮—清水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