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青衛矛巢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冬青衛矛巢蛾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7~10毫米,銀灰色,前胸背板有5個黑點,前翅散生許多黑點,大致縱向排列成5行,近後緣中央有1個黑斑,近頂角處有橫向排列的幾個黑點。卵,扁平卵形,淡黃色,卵殼上有網紋。幼蟲,末齡體長15~21毫米,頭淡黃色,前胸背板黑色,中間有米黃色縱紋,胸部及腹部末端幾節兩側為黃色,其餘部分灰綠色。蛹,長約9毫米,橢圓形;黃褐色,蛹外有白色薄絲繭。[1]

發生規律

冬青衛矛巢蛾 1年發生 4代。以蛹越冬。來年 4月上、中旬羽化為成蟲並產卵。4月中、下旬出現第1代幼蟲,5月中、下旬為暴食期;6月下旬出現第2代幼蟲,7月上旬危害最重;8月中旬至8月下旬發生第3代幼蟲;9月中旬出現第4代幼蟲至11月中旬在寄主上絲網內的枝叢、卷葉、折葉上結繭化蛹越冬。成蟲產卵於葉背主脈附近,排列成魚鱗狀。幼蟲孵化後直接潛入葉內剝食葉肉,可見彎曲的白色蟲道,2齡以後開始吐絲結網,常群集食光1片葉後再集體轉移繼續危害,3~4齡達到暴食期,後期可將葉片食光,甚至啃食嫩莖。

分布與危害

冬青衛矛巢蛾又叫大葉黃楊巢蛾,危害冬青衛矛(俗稱大葉黃楊) 以幼蟲剝食葉肉,後吐絲結網群集網內蠶食葉片。

防治方法

化學防治:儘量選擇在低齡幼蟲期防治。此時蟲口密度小,危害小,且蟲的抗藥性相對較弱。防治時用45%丙溴辛硫磷(國光依它)1000倍液,或國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樂克(5.7%甲維鹽)2000倍混合液,40%啶蟲.毒(必治)1500-2000倍液噴殺幼蟲,可連用1-2次,間隔7-10天。可輪換用藥,以延緩抗性的產生。[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