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冬鷦鷯日本亞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冬鷦鷯日本亞種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學名:冬鷦鷯日本亞種

拉丁學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fumigatus

別 稱:日本冬鷦鷯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雀形目

科:鷦鷯科

屬:鷦鷯屬

種:冬鷦鷯

亞 種:冬鷦鷯日本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Temminck, 1835

冬鷦鷯日本亞種(學名:Troglodytes troglodytes fumigatus)是冬鷦鷯的亞種之一,小型鳴禽,成鳥體長9 -10厘米,翼展13-17 厘米,體重8-13克。通體褐或棕褐色,具眾多的黑褐色細橫斑。飛羽黑褐色,外側的5枚初級飛羽外翈具10-11條棕黃白色橫斑,極為明顯。尾較短而狹,棲止時尾常常高高舉起,鳴管結構及鳴肌複雜,善於鳴囀,叫聲多變悅耳;鳴唱時呈仰首翹尾之姿,鳴聲清脆響亮。離趾型足,趾三前一後,後趾與中趾等長;腿細弱,跗跖後緣鱗片常癒合為整塊鱗板;雀齶型頭骨。棲息於森林、灌木叢、小城鎮和郊區的花園、農場的小片林區、城市邊緣的林帶、灌木叢、岸邊草叢。一般獨自或成雙或以家庭集小群進行活動。在森林下部活動,以苔蘚,昆蟲為食。遷徙。巢一般建在樹洞、岩洞、建築物、岸邊洞隙、灌木叢和突出的岩石上。每窩下5至7枚白色卵,約12天孵化。 [1]

冬鷦鷯日本亞種外形特徵

冬鷦鷯日本亞種 冬鷦鷯日本亞種成鳥額、頭頂、枕部及後頸棕褐色;由鼻孔至眼後具一條乳黃白色細的眉紋;眼先、耳羽及頰部羽色較淡,雜有黃褐色點斑和條紋。

背、肩及整個上體為棕褐色,腰及尾上覆羽棕褐色較重,各羽均具黑褐色橫斑,腰羽靠近端部尚具白色點斑,部分個體還具白色羽干紋。頦、喉部污白,具淺棕色羽緣。

前頸、胸部棕灰,具黑褐色細橫斑。腹部和兩脅濃棕,具寬的稀疏黑褐與棕白色相間排列的橫斑,尾棕褐色與尾上覆羽同色。雌性成鳥與雄鳥同色。虹膜暗褐色;上嘴黑褐,下嘴較淺;跗蹠與趾暗肉褐色。

幼鳥與成鳥近似,唯羽色偏紅,眉紋不顯著,頭頂、枕部羽有狹的黑褐色羽緣。中覆羽無明顯白色端斑。頦、喉、胸部羽色較深,且具窄的黑褐色羽緣。尾上覆羽乏有白色端斑。

冬鷦鷯日本亞種生活習性

冬鷦鷯日本亞種 棲息於森林、灌木叢、小城鎮和郊區的花園、農場的小片林區、城市邊緣的林帶、灌木叢、岸邊草叢。一般獨自或成雙或以家庭集小群進行活動。膽子很小,平時都躲在灌木叢問、岩石間活動,見人臨近隱匿起來。

儘管飛行高度很低,但也不易觀察到。它們在灌木叢中迅速移動,常從低枝逐漸躍向高枝,尾巴翹的很高。歌聲嘹亮。夏季生活在中、高山的潮濕密林和灌木叢中, 冬季遷至低山區和平原地帶, 多在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地陰暗潮濕的密林中做巢。

取食蜘蛛毒蛾螟蛾天牛小蠹象甲蝽象等昆蟲。而雛鳥主要餵食蝗蟲,蟋蟀,毛毛蟲。

冬鷦鷯日本亞種分布範圍

分布於千島群島南部、庫頁島、日本壹岐,韓國濟州道。

冬鷦鷯日本亞種繁殖方式

繁殖季節是4月下旬至9月,每年繁殖兩次。一夫一妻制,在繁殖期間,雄鳥要承擔主要的建巢責任,巢建在樹洞、岩洞、建築物、岸邊洞隙、灌木叢和突出的岩石上。巢以樹枝、草葉、苔蘚、細莖等物,編織成一個呈圓屋頂狀或囊狀的鳥巢,巢的一側開有「小門」,巢的上面則有「屋頂」。雌鳥每窩下5至7枚白色卵,約12天孵化。幼鳥孵化後由父母再餵養15至17天才離巢。

冬鷦鷯日本亞種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參考來源

  1. 冬鷦鷯日本亞種,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