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順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馮順山 |
馮順山,男,漢族,1952年8月出生於上海市、1991年1月破格晉升為教授,199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的博士生導師,1998年「火炮、自動武器與彈藥工程」國家重點學科首席教授,國防科工委首批科技創新團隊帶頭人,「511」學術技術帶頭人。曾任力學工程系系主任、機電工程學院院長、爆炸科學與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北京理工大學)主任。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
民 族 ---- 漢族
出生日期----1952年8月
出生地點----上海市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等[2]
研究方向----毀傷理論與技術,靈巧彈藥技術
榮譽稱號----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3]
人物介紹
馮順山,男,1952年8月出生,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4]。
主要研究方向為毀傷理論與技術、靈巧/智能戰鬥部技術。承擔完成高新工程型號、「973」重大基礎、863高新技術、演示驗證、「探索一代」重大項目和重點基金等重要科研項目22項。研究成果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教育部技術發明獎一等獎1項、國防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等11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2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104篇,授權發明專利55項,出版專著2本,指導畢業博士生45人,獲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
目前,擔任總裝備部槍炮彈箭專業組顧問,中國宇航學會無人飛行器分會戰鬥部與毀傷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兵工學會爆炸與安全技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彈藥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家安全生產專家專業組副組長等學術兼職。曾獲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教委國家科委高校科技先進工作者、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發明創業獎、中國兵工學會科技一等獎、國防科工委二等功等榮譽獎勵,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94年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
社會兼職
總裝預研專家組成員,海裝預研專家組成員,國家安全生產專家專業組組長,國家獎兵器領域評委,中國宇航學會理事,中國兵工學會理事,中國勞動保護學會理事,中國兵工學會爆炸與安全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宇航學會無人駕駛飛行器學會戰鬥部與毀傷效率委員會主任委員,彈藥學會副主任委員,公安部滅火救援專家委員會成員。
個人概況
一直在一線從事毀傷理論與技術以及彈藥(戰鬥部)工程領域的教學、科研、人才培養和學科建設,在高效毀傷、軟毀傷/非致命毀傷、新型彈藥或戰鬥部技術領域做出了同行公認的創新學術及創新技術成就。在學術創新、技術創新和裝備創新三者緊密結合方面形成獨特科學思維方式和研究方法:一是提出了軟毀傷電力和電子系統的新方法、作用機理和實現技術途徑,發明了新型軟毀傷彈藥和威力評價方法;二是提出了對多種類高價值目標的新毀傷方法、機理與實施技術途徑,應用於有關工程項目中;三是提出了新概念的軟攔截飛行器方法和作用機理,發明了特殊的攔截彈藥,用於北京奧運會空中安保;四是提出新型靈巧彈藥(重點發展方向)的設計方法和實現的技術途徑,並開展系統研究,用於發展精準打擊彈藥;五是提出了水下工程爆炸作用新方法、破壞機理、安全理論和新技術,在水中工程中得到應用。還在安全防護和重大爆炸事故診斷方面形成獨特的分析問題及診斷起因的方法,完成了多項重大爆炸事故原因診斷任務和十多項國家級隱患的確認。今後發展的主要方面為:新的毀傷模式、高效毀傷技術、靈巧彈藥和防護技術。
2013年5月22日,中國工程院發布公告,2013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候選人提名、遴選工作於4月25日結束。經形式審查和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審定,有效候選人共560人,馮順山在列。
所獲獎項
作為第一獲獎人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第二獲獎人),獲部級科技獎8項;獲部級教學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一項;授權發明專利21項,作為第一發明人17項,另申請了發明專利26項;發表學術論文122篇,其中EI收錄32篇,SCI收錄2篇;出版教材、著作2部;所指導博士生已畢業獲博士學位28人,指導博士後5人,出站3人。
曾獲得第2屆中國青年科技獎(90年)、國家教委及國家科委高校先進工作者(90年)、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碩士學位獲得者(90年)、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94年)、國防科工委二等功(2005年)、光華獎等榮譽,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目前,馮順山教授承擔多項重點項目,主要有:①高效封鎖彈藥和先進靈巧彈藥技術;②高價值地下、空中、軌道和水面目標的毀傷理論與高效毀傷技術;③毀傷效果偵察及評估技術;④毀傷新方法和機理研究。
參考來源
- ↑ 長城軍工(601606)管理層 馮順山 ,網易
- ↑ 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導師教師師資介紹簡介-馮順山 ,北京理工大學, 2020-04-18
- ↑ 科研團隊 馮順山 ,北京理工大學機電學院
- ↑ 馮順山 , 科技創新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