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消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冰川消融是中國科技名詞。
世界上所有的國家中,只有我們中國的文化[1]是始終沒有間斷過的傳承下來,也只有 「漢字」是世界上唯一的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形式[2]。
名詞解釋
冰川消融 由冰的融化和蒸發引起冰川消耗的現象,它是冰川物質消耗的主要方式。太陽直接輻射和近地層大氣湍流交換是引起冰川消融的主要熱源,冰面性質、冰川所在高度和坡向以及天氣狀況對消融也有影響。消融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白天,因而,具有日、季和年的變化。其數量取決於冰川所在緯度(溫度)和冰面污染程度。冰川消融的方式有冰面消融、冰內消融和冰下消融,而以冰面消融為主。研究冰川消融是分析、預測冰川進退的重要途徑,是山區公路與橋樑設計的依據,是了解河流補給狀況,開發利用冰川資源的基礎。
作用
冰川活動破壞組成冰床的岩石和地形的作用,又稱刨蝕作用。冰蝕包括掘蝕和磨蝕兩種作用方式,而幾乎沒有溶蝕作用。冰床附近的冰體因受擠壓,融點降低融化成.水,滲入下伏冰床的裂隙或孔隙中,水體因壓力降低而凍結。隨冰體和融水的反覆融化和凍結,它們的體積反覆收縮和膨脹,致使組成冰床的基岩或土體發生崩解。崩解的碎屑(包括原來的碎屑)又會被再凍結,併入冰川中,並隨冰川遷移。以後新鮮冰床繼續重複遭受上述作用,不斷加深拓寬,這種作用稱為掘蝕。發育於降水量充沛的海洋性氣候下的溫冰川(海洋性冰川)和發育於降水量小的大陸性氣候下的冷冰川(大陸性冰川),掘蝕作用的強度有明顯差異。前者的溫度以接近融點為特點,其底部融水充沛,掘蝕作用特別強烈;後者的溫度以低於融點為特點,其底部融水貧乏,掘蝕作用極弱。
此外,冰川在運動途中,因自身產生的強大擠壓力,所挾帶的岩屑對冰床進行研磨,使基岩床面和岩屑都遭受磨損,這種作用稱為磨蝕。因溫冰川的掘蝕作用比冷冰川強烈,其底部挾帶的岩屑較多,此外,它可沿冰床滑動,所以溫冰川的磨蝕作用比冷冰川強烈。冰蝕作用可以塑造出一系列特殊地貌。在山嶽冰川地區最常見的冰蝕地貌有:橫剖面呈U型的冰川谷,狀如圍椅的冰斗,金字塔形的角峰,山脊薄如刀刃的刃脊,光滑平整並具有多組刻痕的冰溜面,以及狀似伏於地面的羊背的羊背石等。
冰蝕作用
冰川搬運作用 冰川在運動過程中把它攜帶的碎屑物轉移到他處。冰川搬運的物質稱為冰運物。冰川除含有大量由冰蝕作用產生的各種粒級的碎屑物外,還接收了來自兩側谷坡由冰凍風化和斜坡重力作用產生的碎屑物。溫冰川中碎屑物的含量大大超過冷冰川。即使是冷冰川,碎屑物含量也可達60%。這些碎屑物主要分布在冰川的底部及其兩側,其內部和表層也有碎屑物分布。
冰川搬運能力很大,可將粒徑10~20米以上的巨大岩塊搬走。粒徑大於1米的岩塊稱為冰川漂礫。冰川的搬運作用包括載運和推運兩種方式。冰川運動時,冰川內部和表面的碎屑物都會隨冰川遷移,猶如傳送帶傳送物體,這種搬運方式叫載運。載運是冰川搬運作用的主要方式。冰川載運物的移動路線是由冰川冰質點的運動軌跡決定的。由於冰床是不平整的斜面,冰川冰質點的運動軌跡隨冰床形態的變化而變化。在冰床凸出部位,冰體受引張應力,上覆冰層對下伏冰層沿兩者間傾斜界面向下滑動;而在床面凹陷部位,冰層受擠壓應力,上覆冰層對下伏冰層沿兩者間傾斜界面朝上逆沖。因此位於冰川底部的碎屑物也可以上升到冰面上。此外,冰川冰質點的運動軌跡在平面上可以作側向散射,散射角一般為2°~10°,最大達20°~60°。推運是冰川前端以巨大的推力將冰川前端地面上岩屑向前推進,這種搬運方式只發生在冰川前端位置前進的條件下。由於冰川是固態物質,冰運物相對位置在搬運途中很少變化,因此冰川搬運作用不具按大小、比重的分選現象。
冰川沉積作用
由冰川直接堆積的沉積物稱為冰磧,具有不顯層理、碎屑大小混雜、磨圓度差等特點。冰磧常構成一系列堤形地貌。沉積在冰川兩側谷坡上的冰磧(堤)叫側磧(堤)。組成側磧的冰磧主要由融墜產生。有些地區谷坡不同高度上存在多道側磧(堤),反映它們或是同一冰期不同融化階段的產物,或是不同冰期的產物。沉積在冰舌前端的冰磧(堤)稱終磧(堤),又稱前磧(堤)或尾磧(堤)。它是冰川處於暫時穩定時期,冰川前端的補給量與消融量達到平衡的條件下沉積的。有些地區存在多個終磧(堤),同樣反映它們可以是同一冰期,也可以是不同冰期的產物。終磧(堤)的位置和大小可以指示冰川前端曾經停滯的位置和持續的時間。側磧(堤)末端常與某個終磧(堤)相連,則證明它們它是同一次冰川融化階段的產物。此外,它冰川前端向前推進過程中可能形成新的終磧,即由推進堆積的產物覆蓋於老的終磧之上;也可能破壞老的終磧。沉積在冰床底部的冰磧稱底磧(又稱下磧)。它是停積作用產生的。冰川融化後,原來分布在冰川表面和內部的冰磧物墜落到原先形成的底磧之上,全稱基磧。冰水沉積作用 冰川融水(冰水)產生的沉積作用。在冰川表面、底部和兩側都有冰水溪流。當冰川處於後退階段,冰水更為發育。冰水沉積分2類:①冰川接觸沉積(也稱冰界沉積),指冰川區內或緊鄰地區,冰水與冰川共存、緊密接觸,冰水沉積物與冰磧物相互混雜、交叉重疊的一種冰水沉積。這種沉積物還經常受到冰流攪動或發生崩塌變形。冰川接觸沉積物常構成丘狀冰礫阜、平台狀的冰阜階地、圓坑狀的鍋穴、長堤狀的蛇形丘等各種地貌。②冰前沉積,是冰水流出冰川以後在冰川外圍的冰水沉積。包括冰水河流沉積和冰湖沉積。冰水河流沉積常形成由沙、礫石構成的扇形體,稱為冰水扇。若干冰水扇聯合而成波狀起伏的傾斜平原,稱冰水沖積平原(又叫外沖平原)。冰湖沉積包括三角洲沉積、湖濱沉積和湖底沉積。冰湖底部沉積是冰湖沉積的典型代表。它具有清晰的韻律層理,由夏季沉積的淺色粗粒(細沙、粉沙)層和冬季沉積的深色細粒(亞粘土、粘土)層互層組成,通常稱紋泥或季候泥。
冰川好處
主要影響
⑴ 地球是個有水的星球,同時又有着適宜的溫度,水可以在液態、氣態和固態之間進行循環。固態的水主要以冰川的形式出現在地球上。而冰川與地球環境的變遷又有着密切的關係,影響着氣候,也影響着生命的存在。
江河之源
⑵ 地球上絕大部分的淡水,以冰的形式保存在南北兩極和一些高海拔的山地上,這是地球上的固體水庫。這種水庫的運行受到地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同時它也反過來影響着周圍的環境。而發育在中緯度地區的山地冰川又象是一座座水塔,哺育着眾多的大江大河,冰川——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是江河之源。
冰芯
⑶在全球氣候不斷變暖的今天,人類迫切需要了解較長時間以來地球氣候變化的規律。而冰川作為固體水庫,它厚達數十米乃至數千米的冰層記錄了長時間的氣候變化。人類通過對冰芯的研究,可以精確地了解過去70萬年以來地球上的氣候信息。冰芯,被稱做是記錄氣候變化的指針。
參考文獻
- ↑ 漢字與中華文化,搜狐,2017-06-14
- ↑ 探究世界上唯一沒有間斷的古老文字系統:漢文字,搜狐,2017-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