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衝擊韌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衝擊韌性

衝擊韌性是反映金屬材料對外來衝擊負荷的抵抗能力,一般由衝擊韌性值(ak)和衝擊功(Ak)表示,其單位分別為J/cm2和J(焦耳)。它的實際意義在於揭示材料的變脆傾向。工程上常用一次擺錘衝擊彎曲試驗來測定材料抵抗衝擊載荷的能力。

基本介紹

衝擊韌性或衝擊功試驗(簡稱"衝擊試驗"),因試驗溫度不同而分為常溫、低溫和高溫衝擊試驗三種;若按試樣缺口形狀又可分為"V"形缺口和"U"形缺口衝擊試驗兩種。

(在一定的溫度條件下)

分析介紹

衝擊韌性(衝擊值)ak

工程上常用一次擺錘衝擊彎曲試驗來測定材料抵抗衝擊載荷的能力,即測定衝擊載荷試樣被折斷而消耗的衝擊功Ak,單位為焦耳(J)。

而用試樣缺口處的截面積F去除Ak,可得到材料的衝擊韌度(衝擊值)指標,即ak=Ak/F,其單位為kJ/m2或J/cm2。

因此,衝擊韌度ak表示材料在衝擊載荷作用下抵抗變形和斷裂的能力。ak值的大小表示材料的韌性好壞。

一般把ak值低的材料稱為脆性材料,ak值高的材料稱為韌性材料

ak值取決於材料及其狀態,同時與試樣的形狀、尺寸有很大關係。ak值對材料的內部結構缺陷、顯微組織的變化很敏感,如夾雜物偏析氣泡內部裂紋鋼的回火脆性晶粒粗化等都會使ak值明顯降低;同種材料的試樣,缺口越深、越尖銳,缺口處應力集中程度越大,越容易變形和斷裂,衝擊功越小,材料表現出來的脆性越高。因此不同類型和尺寸的試樣,其ak或Ak值不能直接比較。

材料的ak值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且在某一溫度範圍內,ak值發生急劇降低,這種現象稱為冷脆,此溫度範圍稱為「韌脆轉變溫度(Tk)」。

詳細說明

衝擊韌性( ak ):材料抵抗衝擊載荷的能力,單位為焦耳/ 厘米 2 ( J/cm2 ) .

代號:аk

單位:J/cm2

簡介:將衝擊吸收功除以試樣缺口底部處橫截面積所得的商。

註:用夏氏U形缺口試樣求得的衝擊功和衝擊值,代號分別為AkU和akU;用夏氏V形缺口試樣求得的衝擊功和衝擊值,代號分別為AKV和аkV。

用一定尺寸和形狀的金屬試樣,在規定類型的衝擊試驗上受衝擊負荷折斷時,試樣刻槽處單位橫截面上所消耗的衝擊功,稱為衝擊 韌性以αk表示。

常用的10×10×55mm,帶2 mm深的V形缺口夏氏衝擊試樣,標準上直接採用衝擊功(J焦耳值)AK,而不是採用αK值。因為單位 面積上的衝擊功並無實際意義。

衝擊功對於檢查金屬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脆性轉化最為敏感,而實際服役條件下的災難性破斷事故,往往與材料的衝擊功及服役溫 度有關。 因此在有關標準中常常規定某一溫度時的衝擊功值為多少 、還規定FATT(斷口面積轉化溫度)要低於某一溫度的技術條件。所謂FATT,即一組在不同溫度下的衝擊試樣沖斷後,對衝擊斷口進行評定,當脆性斷裂占總面積的50%時所對應的溫度。

由於鋼板厚度的影響,對厚度≤10mm的鋼板,可取得3/4小尺寸衝擊試樣(7.5×10×55mm)或1/2小尺寸衝擊試樣(5×10×55mm)。但是一定要注意,同規格及同一溫度下的衝擊功值才可相互比較。只有在標準規定的條件下,才可按標準的換算方法,折算 成標準衝擊試樣的衝擊功,再相互比較。[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