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決策方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決策方式是一個專用名詞。

現代漢字是指楷化後的漢字[1]正楷字形,包括繁體字和簡體字。現代漢字即從甲骨文、金文[2]、籀文、篆書,至隸書、草書、楷書、行書等演變而來。漢字為漢民族先民發明創製並作改進,是維繫漢族各方言區不可或缺的紐帶。現存最早可識的漢字是約公元前1300年殷商的甲骨文和稍後的金文, 再到秦朝的小篆 和隸書, 至漢魏隸書盛行,到了漢末隸書楷化為正楷,盛行於魏晉南北朝,至今通行。

名詞解釋

決策方式是指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綜合運用各種資源的方式,主要是指組織成員在決策過程中發揮作用的方式。

決策

「決策」一詞的英語表述為Decision Making,意思就是作出決定或選擇。時至今日,對決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種,但仍未形成統一的看法,諸多界定歸納起來,基本有以下三種理解:

一是把決策看作是一個包括提出問題、確立目標、設計和選擇方案的過程。這是廣義的理解。

二是把決策看作是從幾種備選的行動方案中作出最終抉擇,是決策者的拍板定案。這是狹義的理解。

三是認為決策是對不確定條件下發生的偶發事件所做的處理決定。這類事件既無先例,又沒有可遵循的規律,做出選擇要冒一定的風險。也就是說,只有冒一定的風險的選擇才是決策。這是對決策概念最狹義的理解。以上對決策概念的解釋是從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要科學地理解決策概念,有必要考察決策專家赫伯特·西蒙在決策理論中對決策內涵的看法。

一般理解,決策就是做出決定的意思,即對需要解決的事情做出決定。按漢語習慣,「決策」一詞被理解為「決定政策」,主要是對國家大政方針做出決定。但事實上,決策不僅指高層領導做出決定,也包括人們對日常問題做出決定。如某企業要開發一個新產品,引進一條生產線,某人選購一種商品或選擇一種職業,都帶有決策的性質。可見,決策活動與人類活動是密切相關的。

正確理解決策概念,應把握以下幾層意思:

(1)決策要有明確的目標

決策是為了解決某一問題,或是為了達到一定目標。確定目標是決策過程第一步。決策所要解決問題必須十分明確,所要達到的目標必須十分具體。沒有明確的目標,決策將是盲目的。

(2)決策要有兩個以上備方案

決策實質上是選擇行動方案的過程。如果只有一個備選方案,就不存在決策的問題。因而,至少要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方案,人們才能從中進行比較、選擇,最後選擇一個滿意方案為行動方案。

(3)選擇後的行動方案必須付諸於實施

如果選擇後的方案,束之高閣,不付諸實施,這樣,決策也等於沒有決策。決策不僅是一個認識過程,也是一個行動的過程。

決策是人類社會自古就有的活動,決策科學化是在20世紀初開始形成的。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決策研究在吸引了行為科學、系統理論、運籌學、計算機科學等多門科學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決策實踐,到20世紀60年代形成了一門專門研究和探索人們作出正確決策規律的科學——決策學。決策學研究決策的範疇、概念、結構、決策原則、決策程序、決策方法、決策組織等等,並探索這些理論與方法的應用規律。隨着決策理論與方法研究的深入與發展,決策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各個領域,尤其應用在企業經營活動中從而也就出現了經營管理決策。

決策方式的分類

弗魯姆將一個領導者可以採取的決策方式分為五種基本類型:

1、權利主義方式(A1):領導者運用手頭現有資料,自行解決問題,作出決策;

2、權利主義方式(A2):領導者向下級取得必要的資料,然後自行決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向下級索要資料時,可以說明情況,也可以不說明。在決策過程中,下級只向領導提供必要的資料,而不提供或評價解決問題的方案;

3、協商方式(C1):以個別接觸的方式,讓有關下屬了解問題,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然後由領導做出決策。決策可以反映下屬意見,也可以不反映;

4、協商方式(C2):讓下屬集體了解問題,聽取集體的意見和建議,然後由領導作出決策,決策方案可以反映下屬意見,也可以不反映。

5、團體決策(G):讓下屬集體了解問題,並且與領導者共同提出和評價可供選擇的決策方案,努力就決策方案的選擇取得一致。討論過程中領導者僅作為組織者而不用自己的思想去影響群體,並願意接受和落實任何一個集體支持的方案。

不同決策方式的利弊

在弗魯姆所研究的這五種基本決策方式中,弗魯姆認為,一般來說,第一、第二種方式所需時間比較少,但決策質量和執行程度都得不到保證,而第三、第四種方式在決策質量和執行程度上都得到了提高,但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第五種方式的執行程度最高,而所需的時間也最長。

從整個決策過程來看,弗魯姆所研究的決策方式中,沒有包括發現問題和界定問題階段,即在他的研究中,是在問題已經明確了的情況下,決策者在分析問題、擬定方案、評價方案和選擇方案過程中可能採用的方式。在組織管理過程中,針對不同性質的問題。在決策過程的每一階段,實際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資源運用方式,而且,決策方式問題也並不僅僅只與領導者有關,在組織運行過程中,每個組織成員都面臨着決策問題,因此,從整個組織的角度來看,必須根據不同類型的問題,以制度形式確定其決策方式。

在決策的每個階段中,決策者可以採用的方式實際上包括兩種基本類型:獨立工作和與組織中其他成員共同工作,而對於處於基層的工作人員來說,在採用與其他成員共同工作的方式來完成某一決策步驟時,又會涉及到合作範圍的問題,這樣,就會形成如下表所示的決策方式矩陣:

決策方式矩陣

根據表中可以看出,對於任何一個決策者,可以採用的決策方式有35種,即243種,而如果問題性質已經確定,可以採用的方式就有34種,即81種。例如B1C1D1E1方式實際上就相當於弗魯姆所討論的C1方式,即在分析問題和擬定方案時,小範圍地聽取組織成員的意見,利用他們所擁有的知識和獲取的信息,而在對方案進行評價和選擇的階段,則由決策者個人獨立完成。

從理論上說,在決策過程的每一階段,決策者可以選擇的合作範圍可以是從零到無窮大的無限區間,合作範圍為0,表示決策者獨立工作。而在實際工作中,決策者實際採用的合作範圍一般限於這樣三種情況:獨立工作、和部門內成員合作、充分利用組織內的各種資源。這就是將決策方式劃分為獨立工作、小範圍合作和大範圍合作的原因。

決策方式對決策效果的影響

1、影響着決策過程中所使用的信息和知識。如果一項決策由決策者採用封閉的方式做出,他就只能使用其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和信息,而如果採用公開討論的方式,則可以起到「集思廣益」的效果。

2、影響着判斷準則。儘管決策者的價值觀是較難改變的,但是,採用不同的決策方式,對決策者選擇具體的判斷準則是有不同影響的。「兼聽則明」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決策者在聽取不同意見後,會改變判斷準則的道理。

3、不同的決策方式影響着決策的時間。顯然,完全由個人進行決策所需時間最少。

4、不同的決策方式會影響到決策的執行。從理論上說,採取民主方式進行的決策,比較容易得到貫徹執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決策方式與決策的執行效果之間的關係還取決與組織的文化。

參考文獻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漢字,搜狐,2022-03-30
  2. 華夏古漢字《金文》,搜狐,2022-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