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決策機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決策機構是中國專有名詞。

漢字是用於記錄漢語,進行書面交流,傳承民族文化的書寫符號系統[1],也是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書法藝術[2]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它蘊藏着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名詞解釋

決策機構是複雜的巨大決策系統集團決策者。為了獲取「大智」,決策者必須集合眾多的智慧,所以這種組織機構的出現就是必然了。根據決策者智能結構學原理,可以設計出最佳的決策機構。

評價決策機構

決策機構設計出來以後,還要經過各項準則的檢驗,以評價決策機構。

1、內聚力檢驗。決策機構構成以後,首先要用內聚力準則衡量這一組合的內聚力大小。一個組織機構沒有內聚力,就會成為一盤散沙,不僅不會形成組織的整體效應,甚至使決策機構名存實亡。

2、組合最優化檢驗。決策機構構成後,組合優化與否是決定組合是否具有良好的智能結構,良好的智能結構是否能發揮整體功能的衡量標準。

3、職責分明。決策機構構成後,還要衡量機構中各個成員任務是否明確。決策機構中,只有各成員均職責分明,才能避免人浮於事、相互扯皮、機構臃腫等弊端。

4、溝通聯絡與「思維共振」。它是衡量決策機構各成員之間的思想交流是否產生整體效應的準則,決策機構各成員之間通過對事物的分析、認識等思想交流,產生嚙合疊加、相互啟發、相互補充等「思維共振」效應,從而使問題得到更加明晰和順利的解決。

5、權威與民主。權威是團結與統一意志的代表和體現。權威的存在是統一目標下使組合協調行動的保證。但是「絕對權威」的出現,必然否定民主,帶來獨裁。權威與民主的對立統一,保證了決策機構的可控、可調,良好的協同配合,從而得到總體的最佳效應。

當然,決策機構是否優良,其最終的評價,取決於能否做出實際上有效的決策。

法人的機構中決策機構和權力機構的區別

在法人公司設置的機構中,通常分為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分別對應為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公司的權力一般可以分為決策權、執行權和監督權,而每種權力都包括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股東大會的權力屬於宏觀權力,具體包括宏觀決策和宏觀監督兩個方面。

其作為公司的權力機構,雖然對外並不直接代表公司,對內也不直接從事經營活動,但卻有權決定公司的重大事項。股東大會作為權力機構,公司的其他機構一般由它產生,並對它負責。股東大會作出的決定,公司的其他機構如董事會、監事會都必須執行。

董事會則是公司的執行機關,它負責公司經營活動的指揮和管理,其中包括代表公司對各種業務事項作出意思表示或者決策,以及組織實施和貫徹執行這些決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講,董事會是股東大會的執行機關,是公司的業務決策機關,是公司的中觀決策和執行機構。

同理,經理層應該算是公司微觀的業務決策和執行機構。而監事會則是公司的監督機構,在相應的職責範圍內也有一定的決策權。所以,權力機構一般是決策機構,但不同的機構具有不同的決策範圍。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只是從不同的角度對機構的職能或職責進行詮釋而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