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冷箭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冷箭竹

來自 植物智 的圖片

中文名:冷箭竹

學 名:Bashania fangiana

(A. Camus) Keng f.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禾本科

亞 科:竹亞科

族:北美箭竹族

亞 族:北美箭竹亞族

屬:巴山木竹屬

種:冷箭竹

命名者及年代:(A. Camus) Keng f.,1985

冷箭竹(lěng jiàn zhú),學名:Bashania fangiana (A. Camus) Keng f.,別名 Arundinaria faberi Rendle,異名:Bashania fangiana Sinarundinaria fangiana Sinarundinaria faberi Gelidocalamus fangianus Bashania faberi Arundinaria fangiana ,是禾本科巴山木竹屬植物體木質化竹類植物,地下莖復軸型。竹鞭淡黃色,無毛,有光澤,空腔甚小,竿勁直,高可達3米,綠色,無毛,常有紫色斑點,籜環隆起,無毛;竿環平坦或微隆起,低於籜環;竿芽長卵形,緊貼竿節。枝與竿斜展。筍紫紅色或淡綠色而先端帶紫紅色,無毛,背部有紫色小斑點;籜鞘厚紙質,三角狀長圓形,籜片外翻,綠色或先端帶紫紅色,無毛。葉舌截形,葉片披針形,紙質,兩面均無毛,小橫脈明顯,葉緣具小鋸齒而粗糙;葉柄無毛。總狀花序或有時為圓錐花序,花序主軸及分枝均無毛;具小穗,小穗柄直立,第一穎錐形或三角狀卵形,第二穎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外稃卵狀披針形,內稃背部在脊上生小纖毛,子房橢圓形,無毛,穎果為囊果狀,長圓形,果皮薄,易剝離,胚乳白色。5-8月出筍。5-8月開花,7-10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四川的臥龍自然保護區、鄧睞山系的汶川、理縣、寶興、蘆山、滬定、天全、大邑、崇慶等縣、貴州、雲南。生長在海拔2100-3600米之針闊葉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下,適生山地黃棕壤或棕色森林土中。 冷箭竹的竿可用於覆蓋茅屋,或作毛筆桿及算盤的橋杆。在四川冷箭竹是大熊貓在自然保護區最主要的食用竹。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冷箭竹形態特徵

冷箭竹 植物體木質化,體中所含的二氧化硅可高達70%, 地下莖復軸型。 竹鞭的節間長(0.8)2-5.5厘米,粗3-5(8)毫米,圓筒形或在具芽或有分枝的一側扁平,淡黃色,無毛,有光澤,空腔甚小,每節環生根條或瘤狀突起2-5枚。竿勁直,高(0.5)1-2.5(3)米,粗3-6(10)毫米;節間長15-20厘米(竿基部者長2-5厘米),初時微被白粉或僅在節下方被白粉,綠色,無毛,常有紫色斑點,老竿為黃綠色或黃色,常具黑垢,竿壁厚1.5-3毫米,髓初時呈層片狀,以後層片消失而成粉末狀;籜環隆起,無毛;竿環平坦或微隆起,低於籜環;節內長2-3毫米。竿芽長卵形,緊貼竿節。分枝習性高,通常在竿的第4-6節(亦即竿高一半處)開始分枝,每節通常為3枝,或以後能成為多枝,枝與竿作20°-30°的夾角斜展。

筍紫紅色或淡綠色而先端帶紫紅色,無毛,背部有紫色小斑點;籜鞘厚紙質,三角狀長圓形,常較其節間為短,無毛,縱肋紋顯著,小橫脈稍可見,邊緣生纖毛;籜耳微小或不存在,鞘口兩側初時有數條紫色繸毛,後易脫落;籜舌截形,綠色,高約0.5毫米;籜片外翻,綠色或先端帶紫紅色,無毛。末級小枝具2-4葉;葉鞘長2-4厘米,無毛,縱肋明顯,邊緣起初有纖毛;葉耳微小或無,鞘口兩側具數條波曲的繸毛,後者初時為紫色,後變為灰白色,長5-7毫米;葉舌截形,高約0.5毫米;葉片披針形,長3-9厘米,寬(4)8-11(14)毫米,紙質,兩面均無毛,先端漸細尖,基部渾圓,次脈3-4(5)對,小橫脈明顯,葉緣具小鋸齒而粗糙;葉柄長1-2毫米,無毛。

總狀花序長4-6厘米,具小穗3-5枚,或有時為圓錐花序,長10-13厘米,此時則具8或9枚小穗,花序主軸及分枝均無毛;小穗柄直立,長8-22毫米,微扁,綠色,無毛,腋間具瘤枕;小穗紫紅色,長2-4厘米,含(4)5-7朵小花;小穗軸節間長3-5毫米,被灰白色或黃色絨毛,在中部以上毛尤密而較長,近內稃之一側扁平;第一穎錐形或三角狀卵形,長約2毫米,具1脈,無毛;第二穎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5-8毫米,具1或3脈,先端長漸尖,除脊上有時疏生小硬毛外,余處無毛;外稃卵狀披針形,長9-14毫米,具7脈,無毛或邊緣的上部被纖毛,先端作芒針狀;內稃長7-12毫米,背部在脊上生小纖毛,脊間具1脈,先端具2尖齒;鱗被中的前方2片較大,卵形,長1-1.5毫米,後方1片較窄,披針形,長約1毫米;花葯紫紅色,長5-6毫米,先端具2鈍圓頭,基部呈箭鏃形;子房橢圓形,無毛,長約1毫米,花柱1,但在上部可2裂,柱頭3,羽毛狀,長(1)2-3毫米。穎果為囊果狀,長圓形,長6-7毫米,直徑1.5-2毫米,紫褐色或褐色,先端具喙狀的宿存花柱之基部,腹面微作弧彎,腹溝淺,果皮薄,易剝離,胚乳白色。筍期5-8月。花期5-8月,果期7-10月。

冷箭竹生長環境

生長在海拔2100-3600米之針闊葉混交林和亞高山針葉林下, 適生山地黃棕壤或棕色森林土中。

冷箭竹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四川的臥龍自然保護區、鄧睞山系的汶川、理縣、寶興、蘆山、滬定、天全、大邑、崇慶等縣 、貴州(梵淨山)、雲南(東川、烏蒙山)。

冷箭竹生長習性

種子粒小,千粒重為7.21克,數量多,無休眠期。在自然條件下,種子在結實當年不發芽,次年春天開始發芽,這是由於種子成熟時,已是初秋,此時氣溫巳開始下降,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溫度條件得不到滿足,當年不發芽。(但在室內培養,滿足溫度(20℃)時,當年能發芽。)

種子壽命短,生活力低。掉在林地上的種子數量多,自然更新種源充足,但由於種子生活力為27.6%,能發芽的只有10-20%。各級種子數量,包括種子總數、飽滿種子數、有生活力的種子數、發芽種子數等為梯級遞減,後一級種子數約為前一級種子數的1/4。

種子發芽率低,能持續3-5年之久。種子成熟掉落在地上,當年不發芽,第二年春天萌發少,第三年發芽達高峰,第四年發芽率下降。這是由於各粒種子所處的小生境存在差異,種子萌發的條件不能同時滿足。如在發芽初期,很大一部分種子掉在地被物的苔醉層上,未接觸土壤,發芽所需的水分和溫度不能保障而未發芽。隨着時間的增長,雨、雪、風、動物活動等的作用和枯枝落葉的分解,使種子與土壤接觸,種子又開始發芽。

幼苗成活率隨時間的增長而下降。在自然更新初期,林地上幼苗數量的變化,主要表現在種子發芽率、幼苗成活率與幼苗死亡率的動態變化過程。 幼苗生長緩慢,從幼苗到成林能供大熊貓食用需10-15年時間;1984年實生苗當年苗高3.3厘米,1985年生長到4.6厘米,1986年為6.7厘米,據此速度,大約10年以上才能成林復壯,大熊貓也要10年以上時間才能渡過荒年。

幼苗無性繁殖能力強。自然更新初期,1984年幼苗稈基節上的芽,1985年春天萌發成筍,由筍長成竹。一年生竹的稈基節上的芽又可發育成筍。當年發筍的株數極少,不超過13.89%;第二年增加到21.78-39.15%,第三年則為49.07-66.97%。三年時間地土莖稈數約增加一倍。

冷箭竹繁殖方法

可用種子繁殖。在苗圃,人工培育或人工輔助自然更新條件下,種子適宜第二年春天播種,播種量大於一般禾本科作物的5-6倍。

冷箭竹主要價值

冷箭竹的竿可用於覆蓋茅屋,或作毛筆桿及算盤的橋杆。在四川冷箭竹是大熊貓在自然保護區最主要的食用竹。

參考來源

  1. 冷箭竹, 植物智,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