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高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冷高壓是中國天氣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名詞解釋
冷高壓,又稱冷性反氣旋,氣象術語,按照靜力學關係,冷高壓的強度隨高度減弱,到高空則轉為冷低壓。所以,它是一種比較淺薄的天氣系統,平均厚度不超過3km。
冷高壓常出現在高空槽的後下方,由於槽後的質量輻合,可使其下面的高壓得以維持和加強,並受高空氣流的引導而移動。在槽後西北氣流的引導下,使整個高壓系統南下,或分裂成幾個高壓而南下,其中強的高壓南下可形成一次寒潮過程。
1.寒潮冷高壓次數有年、月、季的明顯變化。
2.寒潮冷高壓主要出現在亞洲大陸中部, 有兩個中心, 主中心在50~55°N , 95~100°E , 中心位置在季節上沒有變化, 但數值上有變化。次中心在俄羅斯的鄂木斯克南方,範圍和數值均小。
3.冷高壓中心氣壓值頻數呈正態分布。強高壓位置與高壓主要中心位置一致, 弱高壓則分布在中國東部及沿海地區, 還有歐洲地區。
4.冷高壓生成區有兩個,一個在太梅爾半島, 一個在歐洲東部到新地島。
5.冷高壓移動路徑以自西向東為主,有3 條北方來的路徑補充,另外在冬季還有一條東北路徑。從高壓分布中心向東和東南各有一條爆發時高壓移動的路徑。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搜狐,2019-05-26
- ↑ 漢字演變簡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漢字字形看五千年社會變遷,搜狐,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