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凍傷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凍傷是在極度寒冷的環境中,身體淺部的軟組織凝凍,局部缺少血液供給而發生紅斑以致壞疽性損傷,根據症狀的嚴重程度,凍傷被分為四度,常出現在手指、足趾等血液循環較慢的部位,衣鞋不暖、鞋襪太緊、長久站立或有血管硬化病、多汗症者,凍傷尤易發生。

基本信息

就診科室:燒傷科

是否醫保:是

英文名稱:frostbite

是否常見》是

是否遺傳:否

並發疾病:感染、肢體功能障礙

治療周期;一般在1周至數月

臨床症狀:瘙癢、疼痛、水皰、皮膚壞死、皮下組織壞死

好發人群:戶外工作者、末梢循環差者、體質虛弱者

常用藥物;凍傷膏、肝素、罌粟鹼

常用檢查:體格檢查、測量體溫、心電圖、B超、病理檢查

病因

凍傷發生於極度寒冷的天氣,往往為-40℃~-10℃,手指、足趾等血液循環較慢的部位易出現凍傷,衣鞋不暖、鞋襪太緊、長久站立者均可導致凍傷。

臨床表現

1.局部凍傷

(1)反應前期系指凍傷後至復溫融化前的一個階段,其主要臨床表現有受凍部位冰涼、蒼白、堅硬、感覺麻木或喪失。由於局部處於凍結狀態,其損傷範圍和程度往往難以判定。 (2)反應期包括復溫融化和復溫融化後的階段。 (3)反應後期系指一、二度凍傷癒合後,和三、四度凍傷壞死組織。

2.手凍傷

(1)一度凍傷最輕,即常見的「凍瘡」,受損在表皮層,受凍部位皮膚紅腫充血,自覺熱、癢、灼痛,症狀在數日後消失,愈後除有表皮脫落外,不留瘢痕。 (2)二度凍傷傷及真皮淺層,傷後除紅腫外,伴有水皰,皰內可為血性液,深部可出現水腫,劇痛,皮膚感覺遲鈍。 (3)三度凍傷傷及皮膚全層,出現黑色或紫褐色,痛感覺喪失。傷後不易癒合,除遺有瘢痕外,可有長期感覺過敏或疼痛。 (4)四度凍傷傷及皮膚、皮下組織、肌肉甚至骨頭,可出現壞死,感覺喪失,愈後可有瘢痕形成。

3.腳凍傷

(1)凍傷皮膚局部發冷,感覺減退或敏感。 (2)對冷敏感,寒冷季節皮膚出現蒼白或青紫。 (3)痛覺敏感,肢體不能持重等。 這些表現系由於交感神經或周圍神經損傷後功能紊亂所引起。

4.凍僵

傷員皮膚蒼白,冰涼,有時面部和周圍組織有水腫神志模糊或昏迷,肌肉強直瞳孔對光反射遲鈍或消失,心動過緩[1]心律不齊[2],血壓降低中測不到,可出現心房和心室纖顫,嚴重時心跳停止。呼吸慢而淺,嚴重者偶爾可見一、二次微弱呼吸。

對於嚴重凍傷患者可因寒冷造成血管收縮,導致機體有效循環血量減少、組織灌注不足,從而導致休克。患者心臟收縮力減弱,還會出現低血壓。


診斷

若患者體溫低於35℃,結合病史、臨床症狀一般可確診。

凍傷部位的病理學檢查可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多形紅斑

主要表現為虹彩狀紅斑,中間紫紅,邊緣淡紅,無淤血,損害為多形性,好發於手背、指緣等處,急性發病多見於春秋季節。

肢端青紫症

主要表現為兩小腿青紫,遠端色重,皮膚腫脹、發涼,無破潰和自覺症狀,與季節無關。

結節性紅斑

主要表現為炎症,疼痛明顯,無水皰、潰瘍,好發於小腿伸側,與季節無關。

治療

急救和治療原則: 1.迅速脫離寒冷環境,防止繼續受凍; 2.抓緊時間儘早快速復溫; 3.局部塗敷凍傷膏; 4.改善局部微循環; 5.抗休克,抗感染和保暖; 6.應用內服活血化淤等類藥物; 7.二、三度凍傷未能分清者按三度凍傷治療; 8.凍傷的手術處理,應儘量減少傷殘,最大限度的保留尚有存活能力的肢體功能。 凍傷的基本治療目標是迅速復溫,防止進一步的冷暴露以及恢復血液循環。凍傷的早期治療包括用衣物或用溫熱的手覆蓋受凍的部位或其他身體表面使之保持適當溫度,以維持足夠的血供。需要快速水浴復溫,水浴溫度應為37℃~43℃,適用於各種凍傷。除非有禁忌,止痛劑應在快速解凍時服用,以便止痛。當皮膚紅潤柔滑時,表明完全解凍了。禁忌用冰塊擦拭凍僵的肢體、乾熱或緩慢復溫,這可進一步損傷組織;對受傷部位的任何摩擦都是禁止的。 應予以支持療法,如臥床休息、高蛋白/高熱量飲食、保護傷口以及避免創傷。在伴有凍傷的低體溫患者,最重要的是肢體復溫以前先完成體液復甦和恢覆核心體溫,以預防突然出現的低血壓和休克。建議使用抗凝劑以預防血栓形成和壞疽,己酮可可鹼、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可能有效。應用抗菌藥物以預防感染,並及時免疫注射破傷風抗毒素。恢復過程長達數月。侵襲近端指趾骨、腕骨或跗骨的損傷,有可能需要截肢。

預後

對於輕度凍傷患者,經過及時正規的治療,一般可痊癒;若重症患者未得到及時處理,有可能導致肢體壞死、截肢,一般不會影響自然壽命,患者經過治療後1月內複診。

視頻


局部凍傷的分級及處理!


長津湖戰役中最大的敵人竟是寒冷!凍傷無數人,這一幕讓人揪心!


參考來源

外部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