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從仌(bīng)從隼(sǔn)。今通准

"准"與"准"在古代是兩個獨立漢字,各有內涵外延,並不完全相等,在《漢語大字典》袖珍本中,"准"字列在第746頁,"准"列在第128頁。但在古時這兩個字有時也有通用的情形。"准"字今為"准"的簡體字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准 [1]

筆順編號 41324 1112 112

四角號碼 30401

UniCode CJK

結構 上下結構

部首

讀音

zhǔn

部首筆畫

部首:冫,

部外筆畫:10,

總筆畫:12

五筆86&98:UWYF

倉頡:IGJ

統一漢字:U+51D6

字形字義

准zhǔnㄓㄨㄣˇ形聲,字從冫,從隼,隼亦聲。"隼"指"獵隼",引申為"對準目標"。"冫"指"冰估樂判籃",引申為"凝固"、"凍結"。"冫"與"隼"聯合起來表示"獵隼艱良拒鎖定目標"。

本義:(獵隼)鎖定目標。

引申義:1.在水平儀上將刻度指針鎖定在"零度"(絕對水平)上。2.測量水平度或傾斜度。度量。

再引申義:1.水平("傾斜"的反義詞)。2.均等。相等。3.標準。準則。4.準確。正確。5.確切。確實。6.依照。依據。7.比照。揣度。8.准許。允許。

轉義:1.箭靶。2.(有指針和刻度盤的)水平儀。3.定音器。4.鼻子。5.監獄官員。6.木工刨子。

◎ 見"准"③准⑦。

English◎ rule, guideline, standard

《漢語字典》的解釋

准,准 zhǔn【形】

(形聲。從水汗雅台,隼(sǔn)聲。本義:平,不傾斜)同本義(取義於水平,側重於平穩)〖level〗准,平也。--《說文》。

字亦俗作準。段玉裁注:"謂水之平也。天下莫平淋譽察於水,水平謂之准"推而放諸東海而准。--《禮記·祭義》。

注:"猶平也。"亦指其他物體的平輈注則利准,利準則久,和則安。--《周禮·考工記》

又如:准望(測繪地圖的方法之一)準確〖accurate;precise;exact〗。如:不知準不準;投籃准;打得准;猜得准;准成(準星;準確可靠);准當(準確恰當);那准不對;沒準兒輕重相當;

均等〖equal〗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繫辭》

幸少從女言,得厚息,略相准。--《聊齋志異》

准,准zhǔn【名】古代測量水平的儀器〖level〗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漢書·律曆志上》

又如:准平(測量平面的儀器)標準;法則〖standard;rule〗禮者,節之准也。--《荀子·致士》

又如:準式,准格(標準,準則);准限(標準)箭靶,靶子。通"埻"〖target〗我有平肩輿,前途猶準的。--杜甫《鄭典設自施州歸》

又如:準的(箭靶;標準;準則);准執(箭靶);准鵠(即正鵠。箭靶。引申為目標);準式(標準;楷模);准格(猶寒驗烏全言標準、規格)鼻子〖nose〗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李白《梁甫吟》

姓准准zhǔn【動】

允許;批准〖permit;allow;grant〗。唐、宋以來公文上許可的批語,俗作"准"乃於戰所,准當時兵士,人種樹一株,以旌武功。--《周書·文帝紀下》

我要放他,你又苦苦的不准。--《兒女英雄傳》

又如拳漿:准查記錄;准行(准許;許可);准奏(君主批准臣屬的奏章)料想;打算〖expect〗。如;準擬(料想;打算);准承(料想;打算)仿效,效法〖follow〗始都樂壽,號金城宮,備百官,准開皇故事。--《新唐書》

又如:准遵(遵循;依照);準據(依據);準擬(遵循;模仿)

《漢語大詞典》

准1 [zhǔn ㄓㄨㄣˇ]同" 准1 "。 宋 唐庚《受代有日遙希鴉呈談勉翁謝與權》詩:"分題踴躍誰避席,得句歡呼同破准。" 明何景明 《進舟賦》:"泥軌度而侷促兮,放准墨而外求。"

准1 [zhǔn ㄓㄨㄣˇ][《廣韻》之尹切,上准,章。]亦作" 准1 "。" 綧1 "的今字。

1.水之平。《說文·水部》:"准,平也。" 段玉裁 注:"謂水之平也。天下莫平於水,水平謂之准。"

2.指其它物體的平。《周禮·考工記·輈人》:"輈注則利准,利準則久,和則安。" 鄭玄 注:"'準則久'謂輈之在輿下者平如準則能久也。" 賈公彥 疏:"准,平也,亦水之類,故以准為平解之。"

3.古代測量水平的儀器。《韓非子·有度》:"故繩直而枉木斲,准夷而高科削。"《漢書·律曆志上》:"准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新唐書·天文志一》:"至七年儀(渾儀)成。表里三重,下據准基,狀如十字。"

4.標準;準則。《荀子·致仕》:"程者,物之准也;禮者,節之准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熔裁》:"是以草創鴻筆,先標三準:履端於始,則設情以位體;舉正於中,則酌事以取類;歸餘於終,則撮辭以舉要……故三準既定,次討字句。" 清 陳鱣 《對策》卷五:" 董仲舒 、 華令思 何以尚此,可謂後生之准也。"

5.指使合乎標準。

6.確定的主意、方式、規律等。 元 袁易 《燭影搖紅》詞:"幾多心緒,鵲語無憑,燈花無准。" 丁玲 《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十三:"現在呢,她只要去'串門子',他就是這麼說的。只要去同人敘道,就像他同她談話一樣,這個她有準,別人一定也會歡迎她的。" 胡萬春 《生長在黃浦江邊的人》:"'哪兒去找沈阿四呀?"他這個人呀,沒一個準。'"

7.符合;等齊;相當。《易·繫辭上》:"辭也者,各指其所之,《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 孔穎達 疏:"言聖人作《易》與天地相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聲律》:"抗喉矯舌之差,攢唇激齒之異,廉肉相准,皎然可分。"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白秋練》:"生以所言物價告父。父頗不信,姑以餘貲半從其教。既歸,所自置貨,貲本大虧;幸少從女言,得厚息,略相准。"

8.衡量,比較。《韓非子·難二》:"以刑名收臣,以度量准下。" 三國 魏 嵇康 《釋私論》:"言不計乎得失而遇善,行不准乎是非而遇吉。"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溫水》:"《交州外城記》曰:'從日南郡 南去,到 林邑國 ,四百餘里。'准徑相符。"《新唐書·鄭元璹傳》:"夷狄以馬羊准盛衰,今 突厥 六畜不蕃……不三年必亡。"

9.引申為揣度。《淮南子·覽冥訓》:"大夫隱道而不言,羣臣准上意而懷當。" 高誘 注:"准,望。"

10.瞄準;測定。《淮南子·齊俗訓》:"強脊者使之負土,眇者使之准,傴者使之塗,各有所宜。"《宋史·蘇軾傳》:" 軾 始至 潁 ,遣吏以水平準之, 淮 之漲水高於新溝幾一丈。"《醒世恆言·施潤澤灘闕遇友》:" 施復自己也摸出等子來准一準,還覺輕些,又爭添上一二分,也就罷了。"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稱水》:"自元旦至十二日,當一歲之月,以瓶汲水,准其輕重。"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