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亭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亭鄉隸屬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地處羅甸縣南部,東與茂井鎮、班仁鄉接壤,南與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天峨縣以紅水河隔河相望,西與羅妥鄉、溝亭鄉交界,北與八總鄉毗鄰。鄉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68千米。 總面積212.85平方千米。

民國時期,廢亭設區先後設聯保、甲,屬東區仁礦聯保。1984年,改鳳亭鄉。 截至2018年末,鳳亭鄉戶籍人口13106人。截至2020年6月,鳳亭鄉轄1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鳳亭村。

2011年末,鳳亭鄉農民人均純收入3212元。 截至2018年末,鳳亭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轄區、人口和民族構成。全鄉轄8個行政村(交吾、國光、良坪、聯明、高山、勤豐、鳳亭、抗村)33個自然寨48個村民小組,有1882戶8720人。 布依族占總人口的75%,苗族占10%,瑤族占2%,漢族占13%。[1]

資源

土地

土地資源。鳳亭鄉土地面積130.5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9285畝,其中田面積2730畝、土面積6555畝,可利用非耕地資源92505畝。

旅遊

旅遊資源。鳳亭鄉是羅甸縣革命的發源地。成立於1932年9月的中共蠻瓦支部,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當時為中共中央秘書長的鄧小平同志發動百色起義後建立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的部份革命力量在貴州成立的共產黨地下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貴州建立最早的地下黨支部。支部書記為黃舉平,委員為黃伯堯、黃衡球。素有"貴州第一支部"的美稱,現在遺址建有中共羅甸蠻瓦支部陳列室,是全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國光村布依族粑槽舞、鳳亭村布依族土布床單、勤豐村苗族服飾均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

礦產

礦產資源。有鐵礦、銻礦、鉛鋅礦、花斑玉等礦產資源。[2]

經濟發展

經濟發展狀況。 鳳亭鄉以種養植業為主,種植業以水稻、早菜為主,養殖業以黑山羊養殖為主,養牛主要是役用。經果林有板栗、砂仁。近年來,龍灘水庫形成後,興起網箱養魚。 林業方面方要是杉木。隨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採用公司租賃荒山的方式,正在大力發展速生桉和小油桐樹種植。2007年,全鄉財政收入為3.1萬元,工業總產值為30萬元,農業總產值為991萬元,糧食總產量2879噸,農民人均純收入1262元,人均占有糧330公斤。

基礎設施

交通。全鄉實現村村通公路,八茂至鳳亭鄉道,始建於1984年3月,竣工於1985年2月。接羅甸至八茂縣道於八茂大橋處,全長18.3公里。2006年9月30日被龍灘水庫淹沒八茂至下里王溝近10公里路段。該路段的復建工程於2006年3月開工,至今未竣工。未通公路的自然寨有交吾村交吾、石力,國光村納考,良坪村海里,高山村楊柳灣和里薅,鳳亭村河江,抗村村翁所、平拜、八良、交礦共11個。按照羅甸縣交通建設規劃,龍灘湖濱連線將從鳳亭鄉境內通過。鄉內將修建鳳亭村鳳亭碼頭、勤豐村頂王碼頭、交吾村拉毛碼頭、聯明村大平碼頭。

水利。鄉政府駐地建有人飲提水站一個,解決了駐地機關單位和住戶210戶2000人的飲水問題。

電力。全鄉已實現寨寨通電。

通訊。電信通訊光纜已開通,受復建公路建設影響,目前暫時中斷;鄉內建有移動基站4座,聯通基站1座,全鄉實現寨寨通電話。[3]

社會發展

文化教育方面。鳳亭鄉有1所中心學校,是九年一貫制學校,3所村級完全小學,4個教學點。共有在校生人,其中初中在校生人,小學在校生人,學前班人。有在職教師41人,其中初中教師人,小學教師人。鄉中心校建有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站1座,另外7個村級小學校(點)均有遠程教育播放點。

衛生方面。有鄉衛生院1所,村級衛生室4所。鄉級衛生院共有6名醫生,村級衛生室各1名衛生員。全鄉於2007年開始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目前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

民政方面。共有五保戶15人,孤兒4人,在鄉傷殘軍人2人,烈屬1人,老復退軍人6人,一次性精減人員1人。

移民工作。2002年龍灘電站開工建設,鳳亭鄉有交吾、高山、勤豐、鳳亭、抗村涉淹,需移民275戶1357人,至2006年底,共搬遷275戶1357人,其中後靠24戶,在本鄉內分散插遷的有10戶,外遷戶241戶,分別搬遷至龍坪鎮、羅悃鎮、沫陽鎮、板庚鄉、溝亭鄉、安龍縣等地。

勞務輸出工作。常年有1000餘人在外打工。主要輸出地有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市,前往浙江、廣東者居多。

計劃生育工作。全鄉共有育齡婦女2231人,已婚育齡婦女1620人,一孩婦女人,二孩婦女人,三孩及以上婦女人,有雙女戶62戶,獨生子女戶34戶。計生雙女戶50戶。常年有婦檢對象600人左右,其中外出務工婦檢對象100人左右。

慈善事業。2003年,美國燃燈基金會幫扶國光村修建國光村小學教學樓。2007年,香港樂施會為鳳亭鄉抗村村、良坪村水災災民送來大米20噸,幫助災民修建房屋20棟(每戶100公斤鋼筋、5噸水泥)。2004年,抗村村後備幹部羅紹壯、羅家權兩位青年到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橫崗鎮六約村和平湖鎮山廈村掛職鍛煉,六約村和山廈村 "兩委"班子先後到抗村村訪貧問苦。六約村"兩委"捐贈人民幣現金10萬元扶持抗村村修建村級公路。[4]

紅色文化

中共蠻瓦支部舊址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和浙江嘉興南湖舉行。星星之火,燎原大地,革命火種在沉沉黑夜中不斷點燃。

1929年12月11日、1930年2月1日,鄧小平、張雲逸、李明瑞、韋撥群等同志,在廣西先後發動了震撼全國的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第八軍,開闢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開展轟轟烈烈的工農革命運動。1930年11月,紅軍主力北上,根據黨中央的指示,韋撥群、陳洪濤領導的紅七軍21師及工農革命政權的部分幹部和戰士在右江流域、紅水河兩岸、滇黔桂邊區繼續堅持革命鬥爭。

右江獨立師黨委和右江特委根據鄧小平"鞏固右江蘇區,上貴州發展"的指導方針,從1931年開始就不斷派出部隊和幹部深入黔桂邊區,深入到羅甸蠻瓦(現鳳亭鄉政府所在地),秘密開展活動。

1931年10月,右江獨立師政委、右江特委書記陳洪濤等人渡過紅水河,經望謨到羅甸蠻瓦,考察了解進行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鬥爭據點。

1932年元月,右江獨立師黨委、右江特委為保存革命鬥爭的實力,向滇黔桂邊區發展,擺脫困難的局面,在廣西東蘭西山果六硐召開會議。會議決定:派人到香港,設法打通與上級黨組織的聯繫,儘快匯報請示工作;派右江獨立師黨委常委、副師長黃松堅,右江革命委員會主席、東蘭縣委書記黃舉平各帶一批幹部跳出敵人的包圍圈,到滇桂邊、黔桂邊開闢新赤區,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以作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後盾。

1932年3月,由右江獨立師和右江特委派出的鳳山縣金牙鄉黨支部書記、21師63團二營二連連長黃衡秋率部40多人槍,轉戰黔桂邊,向貴州方向發展,在黨組織的安排下,到達了蠻瓦,進入陳秀卿部。1932年5月,鳳山縣委書記,紅七軍21師63團3營指導員黃伯堯(1944年3月1日在鳳山縣巴標犧牲,1953年民政部批准為革命烈士)到達蠻瓦。

1932年4月右江革委主席、東蘭縣委書記黃舉平,帶着右江獨立師63團的部分幹部戰士和右江革委的部分幹部共15人,衝出敵人的包圍圈,轉戰進入黔桂邊區紅水河兩岸的天峨、樂業、羅甸、望謨、紫雲、貞豐、冊享等縣,與先期進入這一地區進行革命鬥爭的紅軍幹部戰士匯合,進行革命活動。

1932年6月,在天峨林佑屯召開黨員大會,宣布成立黔桂邊委和黔桂邊革委,黔桂邊委書記、政治委員、黔桂邊革委主席為黃舉平。會議分析了黔桂邊區的形勢,決定以黔桂邊區的天峨林佑屯、羅甸蠻瓦為發展基礎,領導黔桂邊區的革命鬥爭。

蠻瓦位於羅甸的南部,地處紅水河畔,與廣西天峨縣隔紅水河相望,是羅甸通往廣西要道,為布依族群眾聚居區。兩岸各族人民的習俗、風土人情基本相同,經濟、文化、姻親的交流和往來歷史悠久,為革命活動提供了條件。

中共黔桂邊委、邊革委領導的革命鬥爭活動深入到貴州境內後,認真分析了紅水河畔貴州境內羅甸擁兵自重的地方實力派--羅甸蠻瓦陳秀卿,認為黔桂邊區的羅甸地處邊遠地區,交通閉塞,遠離城市,而貴州軍閥連年混戰爭奪地盤,對邊遠貧困山區鞭長莫及,無力暇顧,適宜開展工農武裝割據,開創革命根據地,以作為右江革命根據地的後盾。

為進一步開創羅甸革命鬥爭的新局面,黃衡球於1932年9月派員向中共黔桂邊委、邊革委匯報,並將中共黔桂邊委書記、邊革委主席黃舉平等人接來羅甸蠻瓦。

為進一步掌握和利用陳秀卿的武裝力量,在羅甸開展統戰、兵運、農運活動,領導各族人民進行革命鬥爭,開闢革命根據地,中共黔桂邊委、黔桂邊革委決定,在蠻瓦秘密建立中共蠻瓦支部,中共蠻瓦支部屬中共黔桂邊委領導。

支部書記由黃舉平兼任,委員黃伯堯、黃衡球。支部成立後,中共黔桂邊委、邊革委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羅甸,並以羅甸蠻瓦為據點,領導黔桂邊區積極開展革命武裝鬥爭活動,把羅甸的革命鬥爭和紅水河兩岸的革命鬥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在民族地區以特有的民族方式,逐步掌握和利用陳秀卿的武裝力量,進行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鬥爭,在羅甸開闢創建革命根據地。

蠻瓦支部通過統戰、兵運、農運的革命活動,推動了羅甸革命鬥爭活動的開展。[5]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