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鳳台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鳳台縣位於安徽省[1]中部偏北,淮河中游,北緯32°33′-33°、東經116°21′-116°56′。東臨淮南市區,北依蒙城縣,西接潁上縣,南隔淮河與壽縣相望。縣域呈東南、西北斜形,南北長50千米,東西寬約42千米,總面積1095平方千米。戶籍人口77.16萬人(2013年)。全縣轄12個鎮、7個鄉(其中1個民族鄉):城關鎮、新集鎮、朱馬店鎮、岳張集鎮、顧橋鎮、毛集鎮、夏集鎮、桂集鎮、焦崗湖鎮、鳳凰鎮、楊村鎮、丁集鎮、李沖回族鄉、劉集鄉、古店鄉、錢廟鄉、尚塘鄉、關店鄉、大興集鄉。縣政府駐城關鎮龍潭路。【毛集鎮、夏集鎮、焦崗湖鎮由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管理,面積201平方千米,人口12.93萬人(2013年)】

地處淮北平原南部,地勢低平,大部分地區在海拔25米以下。淮河、西淝河、永幸河、茨淮新河等穿境而過。湖泊有焦崗湖、城北湖、花家湖、姬溝湖等。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1℃,年降水量800—1000毫米。礦產資源有炭、磷灰石、石灰岩、陶土等,煤儲量逾100億噸。淮阜鐵路、合阜高速公路橫貫縣境,102、203、308省道交匯於縣城。淮河水上交通發達,有鳳台港。名勝古蹟有茅仙洞風景區、淝水之戰遺址、黑龍潭、焦崗湖景區、壽唐關、清天觀、廉頗墓等。

歷史沿革

古稱州來,又謂下蔡。清雍正十一年(1733)分壽州置鳳台縣,治壽州城內。據《風台縣誌》:「以縣北之鳳凰山,名縣曰風台。」據《清一統志》:「縣有鳳凰台,相傳曾有鳳凰至,因名鳳台。」同治二年(1863年)冬移縣治於下蔡(今城關鎮),下蔡遂改名為鳳台,屬鳳陽府。

民國初,廢州府,本縣直隸安徽省,民國三年(1914年)6月屬淮泗道(道尹駐鳳陽)。民國十七年8月,廢道,直隸安徽省。民國二十一年10月,屬第四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七年屬第七行政督察區。抗日戰爭勝利後屬淮南專員公署。1949年1月12日,鳳台縣解放,屬阜陽專區。1977年1月20日交由淮南市領導。

1996年,鳳台縣面積1088平方千米,人口約63.3萬人。轄6個鎮、12個鄉:城關鎮、新集鎮、大山鎮、毛集鎮、朱馬店鎮、岳張集鎮、尚塘鄉、夏集鄉、錢廟鄉、楊村鄉、焦崗鄉、顧橋鄉、桂集鄉、劉集鄉、城北鄉、丁集鄉、大興集鄉、�李沖回族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1999年11月,省政府批准設立毛集社會發展綜合實驗區(2000年6月正式掛牌成立),直屬淮南市政府領導,正縣級建制,轄毛集鎮、夏集鄉、焦崗鄉、焦崗湖漁場。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鳳台縣常住總人口683421人,其中:城關鎮48149人,大山鎮18147人,新集鎮56226人,朱馬店鎮37952人,岳張集鎮43128人,毛集鎮50034人,城北鄉38531人,李沖回族鄉16480人,劉集鄉38309人,桂集鄉38083人,顧橋鄉25863人,古店鄉27053人,錢廟鄉34178人,楊村鄉30041人,尚塘鄉37071人,丁集鄉28104人,關店鄉22482人,大興集鄉27862人,夏集鄉27455人,焦崗鄉38273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2],鳳台縣常住總人口667070人,其中:城關鎮78693人,新集鎮58428人,朱馬店鎮31073人,岳張集鎮57564人,顧橋鎮29523人,毛集鎮48135人,夏集鎮23858人,桂集鎮38374人,城北鄉40096人,李沖回族鄉14827人,劉集鄉40234人,古店鄉22933人,錢廟鄉30759人,楊村鄉23820人,尚塘鄉22081人,丁集鄉24594人,關店鄉21916人,大興集鄉29399人,焦崗鄉30763人。2010年,撤銷焦崗鄉,設立焦崗湖鎮。

2013年10月1日,將鳳台縣的李沖回族鄉整建制和城關鎮淮河以南的蘆塘、西魏、淮豐、勝利、拐集、燈塔、山趙、夏灣、淮濱、黑龍潭10個社區(即鳳台經濟開發區)正式劃歸淮南市八公山區管轄(2013年12月31日省政府批准同意上述調整)。

2013年末,鳳台縣面積894平方千米,人口64.2萬人,轄8個鎮、8個鄉、1個經濟開發區,36個社區,213個行政村(含經濟開發區、李沖回族鄉數據)。毛集實驗區面積201平方千米,人口12.93萬人,轄毛集鎮、夏集鎮、焦崗湖鎮,5個社區、38個行政村

2014年12月26日,正式撤銷丁集鄉,設立丁集鎮。2015年7月1日,將八公山區的李沖回族鄉、鳳台經濟開發區及管理的社區正式劃歸鳳台縣管轄(淮[2015]66號)。

視頻

鳳台縣 相關視頻

鳳台縣融媒體中心:多維度廣傳播 服務百姓全方位
鳳台宣傳片 鳳台縣鳳凰湖新區建設巡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