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鳴村(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天紅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鳳鳴村 |
[ 圖片來自網絡] |
中文名 :鳳鳴村 所屬地區: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天紅鎮 |
鳳鳴村隸屬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天紅鎮,南與都昌一山之隔,東與本鎮馮山村相鄰,西與武山以河港為界,北與農科所山吳、永紅土地相連,屬半山半丘地帶,南面山峰連綿,林木混雜疊翠,最高山峰為關財山、海拔457米。村莊坐落山腳,丘地平原各半,屬三角地形,村內三條水泥公路,一條橫穿境內,兩條分別從張家、師夫山西山廟直通廟前街。27個自然村莊,環境十分優美。全村總面積17.24平方公里,總人口2412人。
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屬建安鄉4保,解放初屬5區(楊梓區)鄰湖鄉,建立人民公社後分設鳳凰大隊、光明大隊,期間,1960年鳳凰與葡萄兩大隊合併為葡萄大隊,1962年恢復原大隊。1970年擴社拼隊,將鳳凰、光明、葡萄、馮山合併為躍進大隊,1972年又恢復葡萄,馮山兩村分設,鳳凰、光明兩大隊合併為躍進大隊,1982年將躍進改稱為鳳鳴大隊。1984年撤社建鄉,屬天紅鄉人民政府管轄,1993年撤鄉建鎮,成立天紅鎮人民政府,同年鳳鳴大隊改稱為鳳鳴村,屬半丘陵地區,轄師夫、謝橋、程家、下埠、新橋、尤店、占坂、張家、皂壠、草塘、井壠11個村民小組,27個自然村莊
經濟發展
全村耕地面積2417畝,其中旱地1831畝,水田482畝,山林面積11000畝。本村歷來村民以種棉花、水稻、油菜為主,其兼作黃豆、芝麻、紅薯等雜糧。七十年代前,農作物產量都不高,有少數人溫飽問題都難保障。改革開放後,特別是土地到戶實行承包責任制,農民實行科學種田,農作物產量成倍地提高。如光明坂責任制前畝產單產一般都在200~300斤,責任制後都實行雙季稻,畝產都在600~800斤, 兩季均超過1200斤。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全面實行水改旱,水稻改種棉花,畝產皮棉達到了150~200斤,經濟效益更是可觀。2000年後出現了打工潮,青壯年幾乎都外出務工,經濟收入更加可喜。可農田荒蕪較多,現在農田實行土地流轉承包。至2016年底全村共流轉土地1000餘畝,其中魏會成承包謝橋、師夫等組土地660畝,成立「天紅名貴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為彭澤縣藥材基地園。藥材品種有前胡、 柴胡、射干、黃梔子、丹參等名貴藥材,年產值300萬元以上。水田有400多畝流轉給種糧大戶承包,土地年畝租金300~400元不等。由於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提高,高樓大廈逐年增多。
文化教育
現今的村部,1987年縣教育局檢查確定為危房,第三次將學校由平房改為兩層樓房,2013年由愛心人士募捐又新建一棟650平方米兩層鋼筋水泥混凝結構的教學樓,更名為鳳鳴村小學。舊社會本村文藝活動相當蕭條,更沒有什麼藝術團體,新社會群眾文藝十分活躍,六十年代村內有三班採茶劇團體、老鳳凰有師夫和下埠的採茶戲、光明也有一班採茶戲,過年龍騰獅躍,有獅子燈、龍燈、新橋跑馬燈、師夫戲燈、下埠蚌殼蓮湘燈。1967年有兩支毛澤東思想文藝宣傳隊(光明、鳳凰),七十年代後期幾乎消失,而現今新興起的廣場舞遍布各組,十分活躍。
醫療衛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沒有醫療點、更沒有西醫,只有一名老中醫,原鳳凰大隊棗樹組李松元老先生問脈施藥,名望很高。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後剛剛成立的天紅衛生院在下埠增設了聯合診所,有中醫、有西醫、醫務人員各8名、會計1人。直到「文化大革命」解散。1970年後又重新組建大隊合作醫療站,八十年代後又改為個人承包衛生醫療站,2000年後又更名為鳳鳴村衛生所,由縣衛生局審核批准頒發醫療證書。鳳鳴村衛生所醫技和醫療設施是較好的村級衛生所,全村農戶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達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