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丹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丹參,( Salvia)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乾燥根和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之功效。

入藥部位: 植物的根。

性味: 味苦,微寒。[1]

歸經: 歸心、肝經。

功效: 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清心除煩,涼血消癰。

主治

用於胸痹心痛,脘腹脅痛,症瘕積聚,熱痹疼痛,心煩不眠,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瘡瘍腫痛。

相關配伍

治婦人經脈不調,或前或後,或多或少,產前胎不安,產後惡血不下,兼治冷熱落胎下血:丹參十二兩,酒五升,煮取三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服。亦可水煮。[千金方]

寒疝腹痛:小腹陰中相引痛,白汗出,欲死。以丹參一兩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聖惠方]

熱油火灼,除痛生肌:丹參八兩銼,以水微調,取羊脂二斤,煎三上三下,以塗瘡上。[肘後方]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活血化瘀宜酒炙用。

形態特徵

多年生直立草本;根肥厚,肉質,外面朱紅色,內面白色,長5-15厘米,直徑4-14毫米,疏生支根。莖直立,高40-80厘米,四稜形,具槽,密被長柔毛,多分枝。

葉常為奇數羽狀複葉,葉柄長1.3-7.5厘米,密被向下長柔毛,小葉3-5(7),長1.5-8厘米,寬1-4厘米,卵圓形或橢圓狀卵圓形或寬披針形,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偏斜,邊緣具圓齒,草質,兩面被疏柔毛,下面較密,小葉柄長2-14毫米,與葉軸密被長柔毛。

輪傘花序6花或多花,下部者疏離,上部者密集,組成長4.5-17厘米具長梗的頂生或腋生總狀花序;苞片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無毛,下面略被疏柔毛,比花梗長或短;花梗長3-4毫米,花序軸密被長柔毛或具腺長柔毛。花萼鐘形,帶紫色,長約1.1厘米,花後稍增大,外面被疏長柔毛及具腺長柔毛,具緣毛,內面中部密被白色長硬毛,具11脈,二唇形,上唇全緣,三角形,長約4毫米,寬約8毫米,先端具3個小尖頭,側脈外緣具狹翅,下唇與上唇近等長,深裂成2齒,齒三角形,先端漸尖。花冠紫藍色,長2-2.7厘米,外被具腺短柔毛,尤以上唇為密,內面離冠筒基部約2-3毫米有斜生不完全小疏柔毛毛環,冠筒外伸,比冠檐短,基部寬2毫米,向上漸寬,至喉部寬達8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長12-15毫米,鐮刀狀,向上豎立,先端微缺,下唇短於上唇,3裂,中裂片長5毫米,寬達10毫米,先端二裂,裂片頂端具不整齊的尖齒,側裂片短,頂端圓形,寬約3毫米。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片,花絲長3.5-4毫米,藥隔長17-20毫米,中部關節處略被小疏柔毛,上臂十分伸長,長14-17毫米,下臂短而增粗,藥室不育,頂端聯合。退化雄蕊線形,長約4毫米。花柱遠外伸,長達40毫米,先端不相等2裂,後裂片極短,前裂片線形。花盤前方稍膨大。小堅果黑色,橢圓形,長約3.2厘米,直徑1.5毫米。花期4-8月,花後見果。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及湖南;日本也有分布。生于山坡、林下草叢或溪谷旁,海拔120-1300米。模式標本采自華北。

生長習性

丹參喜氣候溫和,光照充足,空氣濕潤,土壤肥沃的環境。生育期若光照不足,氣溫較低,則幼苗生長慢,植株發育不良。在年平均氣溫為17.1℃,平均相對濕度為77%的條件下,生長發育良好。適宜在肥沃的砂質壤土上生長,對土壤酸鹼度要求不高,中性、微酸及微鹼性土壤均可種植。

保護現狀

由於對野生丹參連年無度採挖,資源量已經瀕臨滅絕。

主要價值

根入藥,含丹參酮,為強壯性通經劑,有祛瘀、生新、活血、調經等效用,為婦科要藥,主治子宮出血,月經不調,血瘀,腹痛,經痛,經閉,廟痛。對治療冠心病有良好效果。此外亦治神經性衰弱失眠,關節痛,貧血,乳腺炎,淋巴腺炎,關節炎,瘡癤痛腫,丹毒,急慢性肝炎,腎孟腎炎,跌打損傷,晚期血吸蟲病肝脾腫大,癲癎。外用又可洗漆瘡。

不良反應

個別患者在丹參使用過程中,會出現胃痛、食慾減少,口咽乾燥,噁心嘔吐,與丹參能抑制消化液的分泌有關,宜停藥,並可口服胃舒平、普魯苯辛等藥,重者可皮下注射阿托品。個別晚期血吸蟲肝脾腫大患者在服用大劑量丹參後會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應停用丹參,並給予止血劑、維生素等。丹參可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全身皮膚瘙癢、皮疹、尋麻疹,有的還伴見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甚則惡寒、頭暈,噁心嘔吐,煩躁不安,隨即面色蒼白、肢冷汗出、血壓下降,乃至昏厥休克等。立即肌注腎上腺素或地塞米松以及非那根等抗過敏藥,同時用中藥生脈散加減調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