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凹 拼音: āo wā 注音: ㄠ ㄨㄚ 部首: 凵 部外筆畫: 3 總筆畫:5
五筆86:MMGD 五筆98:HNHG 倉頡: SSU 鄭碼:IYXA 電碼: 0425
筆順編號:25251 四角號碼: 77770 UNICODE:51F9
基本字義
āo ㄠˉ 周圍高,中間低,與凸相對:~凸不平。~透鏡。~版印刷(印刷術之一,與「凸版印刷」相反)。
英漢互譯
concave fovea,sunken
方言集匯
粵語:aau1aau3lap1nap1waa1 客家話:[客英字典]au5[海陸豐腔]rap7ngiap7au5au1[梅縣腔]au1au5[台灣四縣腔]jap7ngiap7au5au1[客語拼音字彙]au4ngiab5[陸豐腔]au5[寶安腔]au5 潮州話:ao1(au)清朝時tab4
詳細解釋
凹 āo 〈形〉
周圍高,中間低 [concave;hollow;sunken;dented] 其湖無凹凸,平湖無高下。——《神異經·北方荒經》 又如:凹岸;凹面;凹窪(凹陷);凹地;凹處
《康熙字典》
《子集下》《凵字部》 ·凹 ·康熙筆畫:5 ·部外筆畫:3 《唐韻》烏洽切《集韻》《韻會》乙洽切,音浥。低下也。《東方朔·神異經》大荒石湖,千里無凸凹,平滿無高下。《江淹·靑苔賦》悲凹險兮,惟流水而馳騖。《楊愼·丹鉛錄》土窪曰凹,土高曰凸。古象形字。又《集韻》於交切,音。窊也。
English
concave, hollow, depressed; a pass, valle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