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出納差錯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出納差錯率是一個專有名詞。

世界三大漢語詞典分別是中國大陸的《 漢語大詞典[1]》(共13冊,5.6萬詞條,37萬單詞)、中國台灣的《 中文大辭典 》(共10冊,5萬詞條,40萬單詞)以及日本的《 大漢和辭典 》(共13冊,4.9萬詞條,40萬單詞)。漢字是記錄漢語的文字[2],它已有六千年左右的歷史,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名詞解釋

出納差錯率是出納現金收付差錯金額占對外現金收付總額的比例,用百萬分比表示;是考核出納工作質量的主要指標,也是考核全行工作質量的指標之一。

出納差錯率的計算方法

出納差錯率的計算方法為:出納差錯率=現金差錯金額數÷現金收付金額總數。現金差錯金額數=出納長款金額+出納短款金額。

在計算差錯率時,對發生的長短款,經查找追回或退回,未造成資金損失或溢出的實際錯誤的,不計算在差錯金額內。在計算收付現金總額時,對銀行內部調撥款的收付數不計算在內。銀行出納差錯率通常用百萬分比表示,即差錯率是百萬分之幾。出納差錯率是考核銀行業務人員業務工作質量的主要指標。

銀行出納差錯率統計是年度內同期營業收付中的長短款合計與同期收付工作量合計之比。從發行庫提取或調運的款項發生錯款不統計在差錯率中,發生的事故案件不統計在差錯率中,出納差錯率可直接在「現金出納統計表」上反映出來。

出納差錯率和會計差錯的比較

出納差錯率和會計差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會計差錯是指在會計核算時,由於計量、確認、記錄等方面出現的錯誤。經濟事項或交易進入會計系統後,經過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輸出對信息使用者有用的會計信息。在確認、計量、記錄過程中由於種種原因會產生差錯。會計差錯特別是重大差錯若不及時、正確地更正,不僅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而且可能誤導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信息使用者,使其作出錯誤的決策或判斷。

出納

出納,顧名思義,出即支出,納即收入。出納作為會計名詞,運用在不同場合有着不同涵義。從這個角度講,出納一詞至少有出納工作、出納人員兩種涵義。

1、出納工作

出納工作是管理貨幣資金、票據、有價證券進進出出的一項工作。具體地說,出納是按照有關規定和制度,辦理本單位的現金收付、銀行結算及有關賬務,保管庫存現金、有價證券、財務印章及有關票據等工作的總稱。

從廣義上講,只要是票據、貨幣資金和有價證券的收付、保管、核算,就都屬於出納工作。它既包括備單位會計部門專設出納機構的各項票據、貨幣資金、有價證券收付業務處理,票據、貨幣資金、有價證券的整理和保管,貨幣資金和有價證券的核算等各項工作;也包括各單位業務部門的貨幣資金收付、保管等方面的工作。

狹義的出納工作則僅指各單位會計部門專設出納崗位或人員的各項工作。

2、出納人員

從廣義上講,既包括會計部門的出納工作人員,也包括業務部門的各類收款員(收銀員)。

狹義的出納人員僅指會計部門的出納人員。

術語解釋

現金收付指企業的一切觀金收付必須取得原始憑證,出納員根據審校後的收,付款憑證上加蓋「收訖」或「付訖」戳記並簽章,並逐筆按時間順序記入觀金日記賬。

出納工作是管理貨幣資金、票據、有價證券進進出出的一項工作。從廣義上講,只要是票據、貨幣資金和有價證券的收付、保管、核算,就都屬於出納工作。從狹義上講,出納工作則僅指各單位會計部門專設出納崗位或人員的各項工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