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刀鯧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刀鯧魚

中文學名:刀鯧魚

拉丁學名:Mene maculata。

門: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硬骨魚綱 Osteichthyes

目:鱸形目 Perciformes

科:眼鏡魚科 Menidae

屬:眼鏡魚屬 Mene

刀鯧魚,又名眼眶魚、皮刀魚,屬於眼眶魚科,屬肉食性魚類。本魚屬肉食性魚類,喜歡追逐發光的獵物,主要棲息於較深的水域,有時會游到沿岸水域覓食,甚至發現於河口區。

簡介

刀鯧魚,全世界僅1屬1種,即眼鏡魚Mene maculata(Bloch & Schneider, 1801)。主要棲息於較深的水域,有時會游到沿岸水域覓食,屬肉食性魚類,以動物性浮游生物或底棲生物為食。喜追逐發亮的東西,有趨光性。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體略呈三角形,高而極度側扁似刀,故有「皮刀」之稱,背緣幾乎平直,腹緣圓形,且鋒利。頭小,枕骨區高。口小,近乎垂直,前頜骨能伸縮。上下頜具絨毛狀齒帶;齶骨無齒。鰓裂大,鰓被架7;鰓膜不相連,且與喉峽部分離。體被極小的鱗片,使得皮膚呈光滑狀,肉眼不易看見。側緣不完全,與背緣平行,後端僅延伸至背鰭基底末端下方。背鰭單一,基底甚長,前部硬棘退化而不易看見,前部軟條稍長;臀鰭短,鰭條末端外露;胸鰭寬短;腹鰭胸位,具I+5鰭條,幼魚時鰭條細長,成魚時僅第一鰭條延長;尾鰭叉形。

形態特徵

體近似三角形,甚側扁。背緣淺弧形隆起;腹緣深弧形隆起,銳薄如刀。口小前位,幾乎呈垂直狀。體被細小鱗,不易察覺。側線不完全,分兩支。背鰭基底長於背鰭,大部鰭條埋於皮下,僅末端外露。腹鰭條細長。尾鰭叉狀。體背深藍色,腹部銀白且有淡黃色。側線上下有2-4列藍綠小斑,比銀鯧魚肚子大。

骨骼研究

淚骨特大,其餘的眶下骨為極薄的小骨片。犁骨無齒。犁骨無齒。翼耳骨發達,較長。翼耳骨發達,較長。 有上顳窩。有上顳窩。上枕嵴特別發達。上枕嵴特別發達。前上頜骨無齒,上頜骨較大,厚實,齶骨有齒,角舌骨有長裂孔。前上頜骨無齒,上頜骨較大,厚實,齶骨有齒,角舌骨有長裂孔。1~2鰓弓的咽鰓骨無齒,3~4鰓弓的咽鰓骨瓜仁狀,具小齒。1~2鰓弓的咽鰓骨無齒,3~4鰓弓的咽鰓骨瓜仁狀,具小齒。下咽骨"S"形,腹側面具小齒。下咽骨"S"形,腹側面具小齒。後匙骨劍形,頗長,腰帶骨特異,頗大,左右合一。後匙骨劍形,頗長,腰帶骨特異,頗大,左右合一。

習性

主要棲息於較深的水域,有時會游到沿岸水域覓食,甚至發現於河口區。以動物性浮游生物或底棲生物為食。喜追逐發亮的東西,有趨光性。

毒性:無。

可否食用:可。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西太平洋熱帶及亞熱帶海域。

棲息深度:20 - 95公尺。

尺寸大小:最大體長30公分。

漁業利用編

可食用,肉少,肉質細脆,口感與銀鯧魚相比較粗糙。可由沿岸之定置網所捕獲,另外巾著網、拖網亦常大量捕獲。可當近海延繩釣之活餌,或製成魚粉或貓糧。

常見的料理方式:適合清蒸或煮湯食用。

常見的捕捉方式: 定置網、巾著網、拖網。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