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分田(楊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分田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分田》中國當代作家楊瀟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分田

前幾日,同族裡的堂哥打電話來說家裡準備重新分田了,回來一趟。醞釀已久的呼聲終於不負眾望所歸要塵埃落地了。

一接到電話,吃完中飯我便往老家趕,那精神不亞於前輩們講述的、書本上看到的或影視片裡見過的那種打土豪分田地的百姓勁兒。並第一時間通知了在廈門工作的三哥也務必趕回來參與其中,這是前些時間他交代了的。

一路上滿腦子在期望着希望這次的重新調整家裡能分得幾畝像樣的地兒。

我們村莊楊字一個,處於丘林地帶,稻田大多地勢落差高低不平,因此導致水源的不均衡。早年有些排上水源到不了的水稻田基本是靠天吃飯,致使每到該季有時顆粒無收是正常的。

父親歷來是個老實得像坨泥的那類人。責任地包干到戶的那會兒,我家分了大致有二十來畝地,但村裡有些心計頗多的人或強勢點的人則會想方設法把一些不好作種的田地挌給了老實人,就如我父親。那些地兒有的一遭乾旱,只要幾天時間不下雨就橫七豎八地裂開了可放得下一個腳板那麼寬的岔,有的不要水時卻始終保持一年四季像個爛泥塘。但父親從不與他人計較和抱怨,甚至吭都不去吭一聲,總是那種吃虧是福的心態

記得那時中午放學回家,和我哥姐們幾個忙得最多的就是扛着斛頭或抬着水車找水窩給正抽穗的自家稻田地疲於輸水。在炎熱的太陽底下干那活真是辛苦,累得汗流夾背不說,就連肚皮都急驟地一起一伏,簡直喘不過氣來。

為此,母親也是抱怨了好些年。

但堪於養家糊口,再加上我們那兒的地土質特別好,種出來的穀子油性重、又飽滿,就連谷販子都鍾愛收購我們那種出來的穀子,那怕價錢稍高點都無所謂。因此,我們家鄉的人們就是一分一厘土地都不會撂荒或浪費

現在家鄉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農業高標準化建設,逢田就修水渠、處處通了機耕道,基本不愁靠天吃飯,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了,但不管咋地,地塊不一樣地勢、土壤和水利還是有些差異,不僅產量不一樣,生產成本也是會不一樣的。因此,此次的分田方案里特設分區劃了一類(優等)、二類(中等)、三類(差等)地兒以供儘量做到合理公平公正。

在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土地就如同農民的命根子,因為它承載着他們的希望與生計。我家鄉的村民們也不另外,都希望自家通過這次土地調整能分得一些上好的地兒,給致富路上增磚添瓦。

分田啟動的那天,有小部分村民生怕自己在這個進程中吃虧上當,質疑方案的合理性,因此一大夥人杵在村池塘邊上你插一句他懟一句,足足展開了整整一個上午的爭吵論證。我是在這嘈雜聲里融入其中的。爭歸爭吵歸吵,凡事沒有十全十美,最終還是達成共識,該分的分、該割的割、該補的補、該減的減。

分田事宜依然在叔俚伯俚、哥呀弟呀、嬸子嫂子們的約定下默契舉行。

下午撿勾環節如期進行,以抓鬮的方式替代。為彰顯此次事件的重要性特移至去年剛新建的宗祠里進行。吃完中飯大家便陸陸續續趕到了現場。參與的村民有為自家來撿的,也有幫他人代撿的,男男女女幾十號人不約而同地箍在了一個大圓桌周邊,眼睛齊刷刷地緊盯着裝鬮的袋子和每個抓鬮人的手。一旁看熱鬧的村民、小孩也不閒着,時不時打趣取樂,說笑聲此起彼伏,秩序井然。撿到排前編號的滿臉嬉笑,撿到靠末的則「呸呸」自嘲自己「漏斗手」手氣不行。

我家戶籍在農村的三兄弟的地兒,一類和三類是大哥撿的,二類是我撿的。我不懂農事行情,但通過細聽大哥言語的音量,我猜測那些地塊肯定不是很理想,估計要麼是太遠了,要麼是作地不好。

但從每個人的神情可以看出,大家都是把最佳希望放在了一類,然後又從一類放到二類,再從二類放到三類,最後又把希望放在了每個類別的實際區塊的地兒上了。

第二天第三天是前往具體的地塊領地兒。我們村也算是「幅員遼闊」,什麼新堤下、老堤下、肖壠坑、大水壠……穿山路過水橋走田埂,徒步大大小小十幾個水稻種植區域,眾人一行樂此不彼,一點也不覺得累。而我卻當作了一次重回兒時的踏青鄉間游。

在領地登記核算期間時有爭議不斷,有說類別設置不合理的,有拒領過於分散的地兒的,有在同一丘田分割後不願要靠山邊或樹底下的……其中有兩戶就是通過抽取中間人手中握着的樹枝的辦法,依據樹枝的長短來決定。在說笑聲中確定了各自的地塊,剩下的小問題則是戶與戶之間為了各自的作種便利,相互就圓對換相應的地兒而已。

分田事宜總算圓滿結束告一段落,大家此次分到的田地,不管好與歹,只有寄希望下個五年重新分過,因為在此次的分田協議裡面已註明並通過了全村人的簽字約定。

末了,大傢伙兒又火急火燎「突突」地開着旋耕機忙開去了。秧苗已長得好長了,晚了就會錯過春播的大好時節。

但在春耕過程中,村民們還是會發現一些「短板」細節,比如好多地方挖掘機在整合時導致地兒高低不平,落差較大,或耕道田堘鋪設不合理等問題,若不整改則會影響耕作。恰巧縣裡農業標準建設組的領導這天來村里對農田進行初驗,得知此類情況,他們當即表態如有類似情況一律解決;施工方也承諾有需要改進的地兒都在地里插上旗子作標記,再安排施工人員統一逐一進行修整。

昨晚大哥打電話告訴我說,家裡有一丘一畝多的劃為一類的地兒是原本的潭泥地和荒地整合而成的,根本無法耕作,希望通過與村小組負責人協調更換村里餘留的機動用地。後來我打電話把實際情況反饋給了村小組的分田負責人。今早,大哥來電話告訴我已變更好了,地兒就在他家附近,雖然屬三類的,水源差一點,但自家有抽水機,能應付。

之前,我從未參與過村裡的分田分土等事務,都是長輩們代勞,但通過這次的親身經歷,卻深感自己已真正成為了一個當家的人了!

雖然我不種地,但我還是深深地熱愛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1]

作者簡介

楊瀟,中共黨員,中國鄉村作家,《中國鄉村》雜誌、中國作家聯合出版社及《江西作家文壇》等簽約作家,從事新聞媒體工作,現任《中國改革報》江西記者站通聯部主任兼吉安市武術協會黨支部副書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