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切變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切變線是中國天氣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切變線,通常是指700百帕和850百帕風向或風速的不連續線, 它是由於低槽北段移速快南段移速慢而形成的。切變線上的氣流呈氣旋環流,水平輻合明顯,有利於上升運動,易產生雲雨天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是最容易出現切變線的區域。

呈氣旋(北半球逆時針方向)性轉變的兩股不同方向水平氣流的分界線稱為切變線。在天氣圖上,表現為風向的不連續線。在天氣學中,切變線一般是指低空850百帕或700百帕等壓面上的天氣系統。在切變線上,經常存在氣流的水平輻合和上升運動,容易產生雲雨天氣。切變線一年四季均可出現,但以春末夏初最為頻繁。春季活動在華南,稱為華南切變線;春夏之交多位於江淮流域,稱為江淮切變線;7月中旬至8月主要出現在華北地區,稱為華北切變線。切變線上的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勻,常在副合較強,水汽供應充沛的地區形成暴雨。

具有氣旋式切變的風場不連續線。有長度1000~2000公里的大尺度天氣系統,也有幾十至幾百公里的中尺度天氣系統。在中國無論是平原還是高原,全年均有出現,以春末夏初最為頻繁,為主要降水天氣系統之一。按風場的型式分為冷鋒式、暖鋒式、准靜止鋒式和南北向切變。切變線上降水量分布很不均勻,常在輻合較強、水汽供應充沛的地區形成暴雨。西南低渦沿切變線東移,常是增強輻合的主要原因

高空切變線在一年中的各個季節均可出現,但以冷暖空氣頻繁活動的晚春、初夏為多。切變線形成的天氣,隨季節而有變化,冬季由於空氣中水汽含量少,大氣層結比較穩定,多出現連續性降水,降水區較寬,但降水量較少。夏季空氣中水汽充沛,大氣層結不穩定,則切變線上常出現雷陣雨,但降水區較窄。

切變線較為穩定,持續時間長,控制的區域常為陰雨天氣,風力較小。如果切變線上有低渦沿切變線移動, 或者地面誘導生成氣旋,天氣相對劇烈,常伴有強降水和大風天氣。

參考文獻